公共基礎知識馬克思主義哲學小講堂(常識判斷考點)
來源: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
2016-11-11 09:07:14
政治常識一向是公共基礎知識的必考科目之一,在公基的考試內容中,馬哲是必考科目,尤其在省市的各種大小事業單位的考試中,經常會占到至少十分之一的比重。因此,本篇就通過幾個常考的馬哲題目,幫考生回顧一下一些高頻考點。
1.下列命題中,不包含辯證法思想的是( )。
A.“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B.“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C.“天不變,道亦不變” D.“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1.【答案】C。解析:“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易經》中提出的,揭示了事物的發展規律,體現了辯證法中事物變化與發展規律的觀點,因此A項不符合題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用來比喻好事可以引出壞的結果,壞事也可以引出好的結果,體現了辯證法中矛盾雙方向對立面轉化的觀點,因此B項不符合題意。“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體現了辯證法中普遍聯系的觀點,因此D項不符合題意。“天不變,道亦不變”是西漢董仲舒的一個哲學命題,違背了過程論,用靜止的眼光分析看待問題,屬于形而上學的觀點。因此答案為C。
2.在工作中防止“過”或“不及”的關鍵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認識事物的量
C.確定事物的質 D.把握事物的度
2.【答案】D。解析:把握度這一范疇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度是判斷事物是質變還是量變的根本標準。事物在度范圍內的變化是量變,超出度的范圍的變化,就屬于質變。其次,度又是實際工作中“適度原則”方法的理論依據,通常 所說的“過猶不及”,“過”與“不及”的問題,就屬于沒有正確把握度的問題。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選項。
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在社會發展中遇到過挫折,但也取得了一些進步,這說明( )。
A.事物總是向好的方向發展 B.事物的發展是后退的
C.事物的發展是進步的 D.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3.【答案】D。解析:我國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有挫折,也有進步,說明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故本題答案選D。
4.黑格爾說:“割下來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獨立的存在……只有作為有機體的一部分,手才能獲得它的地位。”這說明( )。
A.整體是部分之和 B.整體大于部分總和
C.整體決定部分 D.整體和部分相互依存
4.【答案】D。解析:“割下來的手就失去了它的獨立的存在,就不像原來長在身體上時那樣,它的靈活性、運動、形狀、顏色等等都改變了,而且它就腐爛起來了,喪失了它的整個存在了,只有作為有機體的一部分,手才能獲得它的地位,強調的是部分離不開整體,離開整體的部分就失去其原來的意義。同時整體也離不開部分,如果沒有手的存在,也就無所謂整體了。這里體現的是整體與部分相互依存。故本題答案選D。
5.宋代詩人陸游在一首詩中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在強調( )。
A.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B.實踐是認識的最終目的和歸宿
C.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D.學習獲得的間接經驗并重要
5.【答案】C。解析:題干的意思是說: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畢竟比較膚淺,要透徹地認識事物還必須親自實踐。說明認識來源于實踐。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認識來源于實踐,不能作狹隘的簡單化的理解。首先,認識來源于實踐并不否認人的大腦和感官在生理素質上的差異対認識的影響。其次,認識來源于案踐并不否認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