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色图13p/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黄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ar高清视频

2017年西藏政府工作報告_西藏事業單位考試網

來源:中國西藏新聞網 2017-02-10 15:59:51
  政府工作報告(摘登)
 
  ——2017年1月10日在自治區十屆人大五次會議上
 
  自治區主席  洛桑江村
 
  2016年——
 
  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親切關懷和全國人民大力支援下,在自治區黨委堅強領導下,我們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重要戰略思想和“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重要指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和自治區第八次、第九次黨代會精神,堅持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拓展深化“663”發展思路,保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2016年,預計全區生產總值達1148億元、增長1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610億元、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7億元、增長12%;地方財政收入206億元、增長17.4%,支出突破1600億元、增長1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75元、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6元、增長1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2.4%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6%以內。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關鍵詞1 農牧業和基礎設施建設
 
  現代農牧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破解基礎設施建設瓶頸
 
  農牧業基礎不斷夯實。落實支農強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大“三農”投入和科技推廣力度,支農投入比2012年增長53%,實現農牧業增產增效增收。推廣“藏青2000”等農作物新品種177萬畝,畜種改良39.7萬頭。糧食產量達102.7萬噸,蔬菜產量87.3萬噸,肉奶產量68.3萬噸。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6076家、增長34.9%,農畜產品加工企業總產值33.3億元、增長47.4%。農牧業產業化經營率達42%,綜合生產能力顯著增強,現代農牧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
 
  基礎設施實現重大突破。米林至巴宜高等級公路建成,拉薩至林芝、日喀則機場至桑珠孜區、貢嘎機場至澤當高等級公路即將建成,拉薩市環城路基本建成,在建和建成的高等級公路739公里,公路通車總里程8.25萬公里。2013年以來,累計投資896億元、新增公路1.7萬公里。拉日鐵路運營良好,拉林鐵路累計完成投資107億元。國內外航線達71條,通航城市41個。立體化綜合交通運輸網基本形成,群眾出行更加便利、商貿流通更加便捷。藏木、多布、果多水電站和旁多水利樞紐投入運營,拉洛水利樞紐提前截流。電力總裝機容量達265萬千瓦,四年增長1.3倍。建成川藏電網聯網工程。外送電力8.24億千瓦時、增長1.5倍,首次實現凈外送電力2億千瓦時。行政村移動信號全覆蓋,通寬帶率83.8%。建成拉薩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庫,全區防抗災能力顯著提升。全面啟動23個自治區級特色小鎮建設。經過不懈努力,四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000億元,有效破解了長期制約發展的基礎設施瓶頸,綜合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關鍵詞2 特色產業和生態文明建設
 
  10多萬農牧民吃上旅游飯走上致富路
 
  西藏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大力推動高原特色農畜產品基地建設,21個農畜產品獲國際國內金獎。天然飲用水銷量60多萬噸、增長41%,“西藏好水”走出高原、走向全國。拉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園和藏青工業園發展取得新成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67億元、增長12%。全面推進旅游服務標準化,全年接待游客2315萬人次、總收入330億元,分別增長14.7%和17%,10多萬農牧民吃上旅游飯、走上致富路。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深入實施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累計完成投資84億元。嚴格重大工程項目環境監管,嚴格實行礦產資源勘探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三高”企業和項目零審批、零引進。全面實施“兩江四河”流域造林綠化工程,植樹造林83.8萬畝。推進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體制改革。廣泛開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活動,自治區級生態縣達7個、生態鄉鎮128個、生態村1296個。我們美麗的西藏,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關鍵詞3 民生改善和基本公共服務
 
  13萬人精準脫貧 動態消除零就業
 
  家庭 教育文化衛生全面進步
 
  民生保障改善有力。城鎮新增就業5萬余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消零,轉移農牧區富余勞動力110萬人次。公益性崗位達28725個,四年增長86%。“雙集中”人員達1.96萬人。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各項社會保險參保300萬人次。完成農村飲水水源地保護項目1000個,七地市所在地污水處理廠建成運行,那曲、阿里供暖工程投入使用,建成保障性住房3.4萬套,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基層干部職工辦公住房條件顯著改善。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新建雙語幼兒園442所,改擴建基礎教育學校234所。16個縣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實施鄉村教師建設“五大工程”。農牧民子女高考錄取率達75.4%。文化事業繁榮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達412個。文物保護投入7.7億元,完成916處文物單位、12萬件文物身份證建設。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95.21%和96.32%。自治區婦產兒童醫院開工建設,新建縣級藏醫院10個。鄉鎮衛生院藏醫藥覆蓋率達89%,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92%。
 
  脫貧攻堅首戰告捷。統籌整合資金85.2億元,突出重點、精準扶貧。開工建設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376個,易地扶貧搬遷7.7萬人。實施產業扶貧項目528個。訂單定向培訓4.9萬人,實現轉移就業3.4萬人。安排生態保護崗位50萬個。有效銜接扶貧開發政策與農村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啟動實施水電路訊網、教科文衛保“十項提升”工程。10個縣(區)、1008個貧困村具備摘帽條件,13萬人精準脫貧。
 
  關鍵詞4 改革開放和對口支援
 
  改革不斷深化 開放不斷擴大
 
  援藏工作不斷提升 金融撬動不斷強化
 
  改革不斷深化。公布政府權責清單和隨機抽查事項清單,取消行政許可22項,累計下放審批權限686項。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全面落地,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全面完成。實施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財政資金撥付由“層層轉”變為“直通車”。全區“1+6”農村改革試驗工作進展順利。
 
  開放不斷擴大。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成功舉辦第三屆藏博會,簽約項目146個,協議資金1084.3億元、比上屆增長43.3%,藏博會已成為我區開放發展的新平臺。首列粵藏中南亞班列開通運營,開辟了廣東西藏尼泊爾公鐵聯運新通道。喜馬拉雅航空公司完成組建并投入運營。吉隆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加快推進。
 
  援藏工作不斷提升。成功召開對口援藏工作座談會38個,落實項目1144個、資金253億元,增加規劃外資金55億元。堅持80%的援藏資金投向基層和民生,投入38.3億元、完成項目433個。
 
  金融撬動不斷強化。金融業增加值100億元、增長46%,占全區生產總值的9%。年末各項貸款余額突破3000億元、增長43.5%,中小微企業和涉農貸款翻一番。金融機構不斷壯大。高爭民爆等3家企業成功上市,14家A股上市公司市值超過1500億元。
 
  關鍵詞5 科技創新和人才工作
 
  科技創新穩步推進 人才工作不斷加強
 
  科技創新穩步推進。大力實施八大科技專項。加強農作物新品種選育,青稞、牦牛國家重點實驗室掛牌建設,建立種質資源擴繁基地19萬畝。加快藏藥產業共性關鍵技術聯合攻關。自然科學博物館開館運營。建成眾創空間5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3個,搭建了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新平臺。拉薩科技孵化器建設穩步推進,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落戶拉薩。藏博會首開青年創新創業發展論壇,一大批城鄉青年成為“雙創”主體。
 
  人才工作不斷加強。1123名組團式援藏醫務人員和教師奉獻邊疆。建成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入選國家“萬人計劃”6人、國家創新推進人才計劃2人,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創新獎1人,選拔自治區學術技術帶頭人23名。“西藏特培”工作扎實推進。建成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網。出臺基層專業技術人員任職資格評定辦法,鼓勵各類人才服務基層干事創業。
 
  關鍵詞6 民族團結和社會治理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全面落實利寺惠僧政策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有效推進
 
  民族團結更加鞏固。廣泛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大力推動民族團結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學校、進寺廟、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機關、進軍營,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五個認同”和“三個離不開”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召開區地縣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自治區表彰150個先進集體、210名先進個人。投入6.2億元,實施興邊富民項目304個,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加快發展。鞏固發展了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的好局面。
 
  宗教實現和睦和順。全面落實利寺惠僧政策,寺廟公共服務不斷完善。深入開展和諧模范寺廟和愛國守法先進僧尼創建評選活動。十一世班禪坐床20周年慶典、時輪金剛灌頂法會等大型宗教佛事活動安全有序。廣大僧尼愛國愛教、遵規守法意識普遍增強。宗教和睦、佛事和順、寺廟和諧。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旗幟鮮明反對分裂,堅決打擊達賴集團各種分裂破壞活動。全面落實十項維穩措施,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有效推進。實有人口管理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新興媒體管理不斷規范。食品藥品監管不斷加強。安全生產形勢穩中向好。妥善排查調處化解矛盾糾紛,專項整治發展環境,實現了重大項目建設零事故、征地拆遷零上訪。法治政府建設成效明顯,依法行政能力不斷提高。全區社會大局進入持續和諧穩定新階段。
 
  2017年——
 
  政府工作總體要求
 
  在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別是治邊穩藏重要戰略思想,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按照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和全區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進中求好、補齊短板的工作總基調,樹牢新理念,適應新常態,引領新發展,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正確處理中央關心全國支援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國家投資和社會投資、重大項目和民生項目等“十三對”關系,加強項目建設和管理、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加快美麗西藏建設、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決維護社會穩定,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2017年——
 
  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以上,力爭達到2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以上;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3%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做好西藏工作的四個“第一”
 
  穩定是第一責任。維護西藏穩定,事關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事關邊防鞏固和人民安居樂業,事關中華民族核心利益。我們始終把維護穩定作為硬任務和第一責任,全面落實各項維穩措施,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持了社會局勢持續和諧穩定。
 
  發展是第一要務。只有牢固樹立發展是解決西藏所有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的思想,才能補齊短板,打贏脫貧攻堅戰,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民生是第一導向。只有堅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補上教育短板,摘掉缺醫少藥帽子,筑牢社會保障安全網,才能確保各族群眾生活更加幸福。西藏各族人民更加心向我們偉大的黨、心向我們偉大的祖國!
 
  生態是第一紅線。只有牢固樹立“青山綠水是金山銀山,冰山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強化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核心職責,保護好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才能發揮生態資源的最大優勢,才能挖掘生態特色的最大潛力,才能體現生態保護的最大價值。
 
  關鍵詞1 強化民生先動 打贏脫貧攻堅戰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大力推動產業扶貧,精準實施扶貧貼息貸款政策。統籌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從事生態保護,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吸納貧困人口轉移就業。進一步完善扶貧政策體系,實現農村低保線與貧困線“兩線合一”。大力實施“十項提升”工程。堅持易地扶貧搬遷、同步搬遷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大力推進農牧區小康村建設。深化結對幫扶、產業對接,進一步提高對口援藏扶貧水平。
 
  著力辦好民生實事。安排300億元,實施33項重大民生政策。教育“三包”經費標準提高到3480元。城鎮低保標準提高到700元,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3311元。農牧區醫療制度補助標準提高到475元,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標準提高到46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標準提高到年人均65元。企業退休職工體檢費提高到1000元、新建過渡期福利金月人均60元。農村五保戶補助標準提高到4940元。“三老”人員生活補助月人均增加50元。邊境一線、二線鄉鎮邊民補助標準分別提高到2700元、2500元。
 
  大力發展教育衛生文化事業。大力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堅持雙語教育,加大農牧區雙語幼兒園建設力度。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中小學教學質量提升計劃。推進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和標準化建設,啟動高海拔學校供暖工程。
 
  扎實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確保全年城鎮新增就業4.8萬人。實施農牧民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培訓農牧民5.6萬人次,轉移農牧區富余勞動力110萬人次。推動基本社會保險制度對適用人群全覆蓋。
 
  關鍵詞2 強化項目帶動 全力推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積極落實國家“十三五”支持西藏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設項目方案。建成拉薩至林芝、日喀則機場至桑珠孜區、貢嘎機場至澤當高等級公路。開工建設那曲至拉薩、昌都至邦達機場高等級公路,開工建設薩嘎至朗縣、波密至墨脫等公路工程,加快推進昌都至德格、昌都至俄洛橋、川藏公路、拉薩至日喀則等高等級公路前期工作,具備條件適時開工建設。全力推動拉林鐵路和青藏鐵路擴能改造工程建設,抓緊做好川藏鐵路林芝至昌都至雅安段前期工作。實施貢嘎機場航站區改擴建、應急救援工程。開工建設阿青、葉巴灘、瓦托、金橋水電站,力爭開工建設康工、江達水電站。實施藏中與昌都電網聯網工程,全面啟動74個縣接入主電網工程。推進拉林鐵路供電工程,完成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加快推進格爾木至拉薩輸氣管線、格爾木至拉薩輸油管線改擴建、阿里電網聯網工程前期工作。力爭開工建設湘河、宗通卡水利樞紐和卓于等水庫。全面推進電子政務和寬帶進村工程。實現鄉移動網絡全覆蓋。大力開展“廁所革命”。積極推進高海拔縣城供暖工程。
 
  關鍵詞3 強化市場推動 促進綠色產業規模化發展
 
  大力發展現代農牧業。積極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整優化糧經飼結構。大力推廣人工種草,加快發展現代設施養殖業,提高肉奶產量。深入推進高原特色農牧產品基地建設。開展農村三權分置改革,推動生產資料有序流轉、入股分紅、適度集中,大力發展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牧場和種糧養畜大戶,在資源優勢富集區大力推行規模化、集約化種植養殖。
 
  大力發展綠色加工業。加強產業園區規劃建設、運行管理。支持拉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藏青工業園等園區加快發展。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深入開展“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專項行動。著力提升特色優勢加工業發展質量。重點打造唐卡等民族手工業,以醫帶藥推動藏醫藥業加快發展,合理布局建材業新增產能。
 
  大力發展特色旅游業。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提升旅游開放水平,積極建設無障礙旅游區,全力提升旅游行業服務質量和標準。加快拉薩、林芝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設。推進景區精品化試點,加強旅游產品宣傳推廣。
 
  關鍵詞4 強化金融撬動 激活社會資本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示范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加快建設并公布基礎設施建設融資項目儲備庫。規范建設投融資平臺。創建產業發展基金、開發投資基金和發展投資基金。探索建立“一帶一路”西藏股權投資基金。
 
  用好用足用活特殊優惠金融政策。增加金融有效供給,力爭年末貸款余額突破3600億元、增長20%以上。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扎實推進“兩權”和林權抵押貸款。積極推動3至5家企業上市,發行地方政府債、企業債、公司債。加快推進巨災保險制度建設,構建巨災風險分散機制。
 
  完善金融體系。創建金融產業園區。支持設立民營銀行和村鎮銀行,建立健全縣域保險服務體系。推動信用評級、保險中介、資產評估、融資擔保、投資咨詢等中介服務機構發展,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關鍵詞5 強化創新推動 增強社會發展活力
 
  統籌推進各項改革。加快層級政府間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完善收入劃分和對下轉移支付制度。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林權制度和安全生產領域改革。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全力推進河長制。完善規范權責清單和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有序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深化企業“五證合一”、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登記制度改革,開展“證照分離”試點。
 
  有序擴大開放。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加快建設面向南亞開放重要通道。積極構建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推動建設岡底斯國際旅游合作區,重點建設吉隆口岸,穩步推進中尼跨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支持粵藏中南亞班列運營。規劃建設拉薩綜合保稅區。
 
  加強科技創新。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強科技基礎平臺、科普基地建設。推進拉薩高新區升格為國家級。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創業人才計劃、農牧科技創新行動,設立農口院士工作站。建設青藏高原人類遺傳資源樣本庫,啟動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加強衛星遙感應用研究能力建設。依托重大科技專項、重點工程和協同創新中心,培養一批急需緊缺人才。加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力度,研究制定符合西藏實際的執業資格標準。
 
  關鍵詞6 強化環境促動 營造綠色安全和諧氛圍
 
  嚴守生態安全紅線。大力推進國土綠化和新一輪退耕還林行動。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草原、濕地、水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完成自治區級生態功能區規劃編制,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格執行礦產資源開發自治區政府“一支筆”審批和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嚴禁“三高”項目。深入落實大氣、土壤、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強危險廢物集中處置和產生單位環境監管。加強城鄉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強環境監管執法。
 
  加強安全生產。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推行安全生產職責督查巡查制度。推進地質災害綜合治理體系建設。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積極配合做好全國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強化道路交通、礦山、建筑、消防、森林防火、危化品、特種設備等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保持打非治違高壓態勢,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創新社會治理。旗幟鮮明反對分裂,堅決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嚴厲打擊達賴集團各種分裂破壞活動。
 
  支持國防建設,深入開展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和軍民共建活動。推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做好人防工作,實現國防建設與經濟社會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