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歷史及其主要派別
來源:中國政府網
2017-03-02 13:24:02
佛教是我國現有五大宗教中歷史比較悠久,影響也比較大的一個宗教。在我國有2000余年的歷史。佛教雖然來自印度,但其成熟和發展是在中國完成的,它既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又豐富了中國傳統文化。當代的中國佛教是傳統的中國佛教的繼承和延續,并隨著社會歷史、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 。
佛教產生于公元前6~5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名悉達多?喬達摩。20歲時離家成道,此后被尊稱“佛陀”,意為覺悟者,簡稱“佛”,所傳宗教被稱為“佛教”。
佛陀去世后的數百年間,佛教傳遍印度次大陸。原始佛教內部由于對教義的理解不同,發生分裂,進入部派佛教時期,主要分為上座部和大眾部,南傳佛教主要是上座部諸派,盛行于斯里蘭卡,并傳遍東南亞地區,后傳入中國云南。
佛教傳入中國的確切年代尚無定論,異說頗多,大體在公元前后兩漢之際。主要有漢傳、藏傳和南傳佛教三大派別。
從南北朝開始中國佛教進入興盛發展階段。南北朝時佛教已遍布全國,出家、在家佛教徒數量增加很快,如北方的長安僧尼過萬,南方的建業(今南京)有佛寺數百座。
隋唐時期是中國佛教鼎盛之時。隋朝皇室崇信佛教,唐朝皇帝崇信道教,但對佛教等其它諸多宗教都采取寬容、保護政策。中國佛學逐步發展成熟。
封建社會后期,漢地佛教衰落,戒律廢馳,叢林破敗,僧人無知,迷信盛行。近代以來,在楊文會等一批佛教界有識之士的帶動下,佛教在各個方面得到一定的發展。抗日戰爭時期大批愛國僧人如著名佛教社會活動家太虛大師積極支持抗戰,為爭取道義上和物質上的支持在全世界廣為宣傳,佛教界還在戰地組織了僧侶救護隊,為爭取祖國自由獨立做出了應有貢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漢傳佛教界首先與全國人民一道參加了土地改革運動,廢除了封建地主所有制及其它各種剝削制度,佛教事業日益發展。1953年6月中國佛教協會在北京成立,圓瑛法師當選會長。2010年2月,中國佛教協會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傳印長老當選為新一屆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佛教在我國分為三大語系
漢語系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佛教創立后的數百年間,內部發生分裂,形成上座部和大眾部等派別。隨著印度教的興盛和伊斯蘭教的擴張,佛教在印度衰落,從印度次大陸擴展向外傳播。佛教最早傳入中國大約是西漢時期,歷史上有“伊存授經”、“永平求法”等說法。“伊存授經”是西域來的外交官應邀向西漢末年的上層社會傳授佛經。“永平求法”是東漢初年,漢明帝派員西行求法。從東漢經過南北朝時期,佛教發展迅速,寺院林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足見當時佛教的盛況。隋唐時期,佛學成熟,信徒日眾,宗派林立,中外交流頻繁,佛教步入鼎盛。宋元時期,佛教與中國文化已從沖突走向融合,儒、釋、道合一漸成潮流。縱觀歷史,佛教從印度向外傳播,最后分為兩路:南傳東南亞,北傳中國及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地。經兩漢、兩晉隋唐,佛教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相融合,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點的一種宗教,佛教中心逐漸轉移到中國。當然,這中間也經歷了相當復雜的矛盾和磨合的過程,唐代以前基本上是佛教傳播和發展階段,宋代以后,特別是明清兩朝,佛教總的趨勢是衰微和融合進民間信仰以及與儒、道相調合。經過2000年的發展,佛教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漢語系佛教有寺院萬余座,僧尼50000余人,還有眾多在家居士。
藏語系佛教:藏傳佛教主要流行于西藏、云南、四川、青海、新疆、甘肅、內蒙古等省、自治區,藏族、蒙古族、裕固族、門巴族、珞巴族、土族群眾普遍信仰。
佛教傳入我國西藏地區是在公元7世紀左右,在幾乎同一時期內,分別由我國內地和印度兩路傳入,既有我國內地佛教也有印度佛教施加的影響,后在青藏高原的特定歷史條件下,經過長時期與本土苯教的斗爭和互相影響,逐漸形成為適應當地社會歷史條件的、民族性的、地域性的宗教(即藏傳佛教),形成了寧瑪派(俗稱紅教)、薩迦派(俗稱花教)、噶舉派(俗稱白教)等教派。繼而擴展到蒙古和其他民族地區,到公元18世紀達到極盛時期。傳播的地區包括今西藏全境,四川、云南和甘肅的部分地區,青海大部分地區,內蒙古地區,新疆的蒙古族地區,還有今天的蒙古人民共和國、俄羅斯的布里亞特共和國和圖瓦自治共和國以及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家和地區。在我國信仰藏傳佛教的民族有藏、蒙古、土、裕固、門巴、珞巴、羌、錫伯、怒、納西等少數民族。目前藏傳佛教有寺廟3000余座,僧尼14萬人,活佛近2000名。
南傳上座部佛教:中國南傳佛教即上座部佛教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思茅地區、臨滄地區、保山地區,傣族、布朗族、阿昌族、佤族的大多數群眾信仰南傳佛教。
上座部佛教又稱“巴利語系佛教”(俗稱小乘佛教)于公元6世紀初傳入我國云南西雙版納,經長期與地方傳統宗教的協調,于16世紀興盛起來。現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及保山地區。普遍信奉此教的民族有傣族、德昂族、阿昌族及部分布朗族、佤族。歷史上,上座部佛教分別從緬甸和泰國傳入,分為緬、泰兩大派。現兩派之間的界限已不明顯。解放前各教派間矛盾較深,幾乎不往來。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各教派間的關系逐漸改善。目前信教群眾130多萬。共有寺廟1700多座,比丘2000多人,沙彌近6000人。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