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職業能力測試:利用數據特點解決數據比例
來源: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
2017-04-05 16:26:47
可能性推理當中的數據比例類題目是我們歷年來公職考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近些年事業編考試當中常見的一種題型。學員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由于題型本身不像類比推理或枚舉歸納那樣有明確的削弱或加強模型,所以數據比例類總是我們可能性推理當中的薄弱環節,甚至是學員們放棄的部分。但其實,通過觀察數據比例類題目當中數據的特點,我們也是可以簡單快速的找到正確答案的。
數據比例:顧名思義,就是題干中出現了數據并且根據這樣的數據從而得出一定結論的論證方法。觀察這幾年來的數據比例型題目,我們可以將數據比例根據題中出現的數據數量將數據比例分為單一數據比例題型和多個數據比例題型。
對于單一數據比例而言,就是題干中只出現了一個數據比例。
例:他也就30歲,很年輕啊。
我們不難發現,例句當中的漏洞就在于,數據本身是沒有大小之分的,題干中只有一個數據比例也是沒有辦法進行比較的,所以說這個結論根據一個年齡的數據就得出來無疑是有問題的。30歲是否年輕需要我們看和誰比。如果對于一個剛剛考上大學的人來說,30歲無疑是很大的。但如果指的是作為一個博士后或者院士,那么30歲就的確很年輕。因此,對于單一數據比例類的題目,我們需要注意它的漏洞,在于數據本身是沒有大小比較之說的。那么對于單一數據類題目而言,我們加強和削弱的方法就是提供類似的數據與其進行比較即可。
多個數據比例指的是題干當中給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數據或比例。
例:切水果游戲當中,左手一次切掉了10個水果,右手一次切掉了100個水果,因此得出結論,右手比左手厲害。
我們觀察一下這個題干當中的論證過程,不難發現其中的漏洞。左手和右手到底誰更厲害不是單純的從切掉的水果來看的,而是要比較左手右手的成功率。若補充條件:左手切了十次切掉了10個水果,右手切了500次切掉了100個水果。不難算出,左手的成功率高達100%,而右手的成功率只有20%,成功的削弱了題干中的觀點。
例:上學時我買衣服花掉了生活費的50%,上班之后我買衣服花掉了生活費的20%,因此我可以說我買衣服上的錢是越來越少了。
同樣,買衣服的錢是否越來越少光看買衣服占生活費的比例是不夠的,需要提供我們上學時和生活時生活費的數額。若上學與工作后生活費是固定不變的,則我們買衣服的錢確實是越來越少了。但如果上學的時候生活費假設為1000元,工作后生活費為10000元,那么我們會發現其實買衣服的錢是越來越多的。
通過兩道例題我們會發現,多個數據比例題目的漏洞在于混淆了絕對數和相對數,在我們需要相對數進行比較的時候題干中給的是絕對數,而在我們需要絕對數進行比較的時候題干中給的又是絕對數。所以對于多個數據比例類題目來說,它的加強或削弱的方法就是提供相對應的基數比較即可。
例題:某市稅務局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去年該市納稅最多的個體經營戶中,本地人占到80%以上,這充分說明外地人在本市做生意規模普遍不如本地人。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結論?
A.本市個體經營戶中,外地人占到35%
B.本市個體經營戶中,本地人占到90%
C.本市低收入人群中,外地人占到25%
D.外地人占本市總人口的比例高達30%
解析:此題中只出現了一個數據就得出結論:外地人做生意不如本地人規模大。屬于單一數據比例類題型,我們需要提供類似數據與其進行比較才能正確得出題中結論。觀察四個選項,C項低收入人群以及D項總人口比例是題干中未提也沒有關系的概念,故首先排除C、D兩項。要想說明外地人做生意不如本地人,我們需提供外地經營戶占的比例。根據題干可以得出納稅最多的經營戶中,外地人占不到20%。當出現A項情況時,本地經營規模100%,外地經營規模是小于100%符合題意。當B項情況出現時,說明外地人占本市個體經營戶的10%。而納稅最多的個體戶當中20%為外地人,反倒說明外地人做生意規模比本地人規模大的多,削弱了題干結論。本題為加強型題目,故A項當選。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