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言語理解與表達必常考題型
來源: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
2017-04-13 16:06:52
眾所周知,言語理解與表達這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駕馭能力。這種能力包括:對詞、句子、短文一般意思和特定意義的理解;對比復雜的概念和觀點的準確理解;根據上下文,合理推斷句子隱含的內容,準確地辨明句義,篩選信息等等。而針對這些考查的能力,知道所考查的題型不一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事業單位這座謎城一探究竟。
常考點一:選詞填空之近義詞辨析
常考辨析角度:含義側重、搭配對象等。
1.巴爾干半島自古以來就是________的“火藥桶”,根源何在?中歐作為“寬容忍讓”和“高度文明”的理想地標,在新的大國________中能否幸存下?德國的地理位置又是怎樣決定其鐘擺方向的?海灣戰爭中,眼看就要活捉薩達姆,老布什為何卻下令停止進攻巴格達?
填入橫線上最準確的一組詞語是:
A.一觸即發 博弈 B.蓄勢待發 對決
C.岌岌可危 競爭 D.命懸一線 沖突
【答案】A。解析:第一空的呼應點為“火藥鋪”,命懸一線指生命垂危和處境十分危險,一般與人搭配,所以排除D;蓄勢待發指隨時準備進攻,不符合語境,排除B;岌岌可危形容非常危險,快要傾覆和滅亡,形容局勢極其危險,不符合語境;而一觸即發比喻事態發展到了十分緊張的階段,稍一觸動就立即爆發,一觸即發能夠更好的凸顯火藥的特性。“博弈”指對選擇的行為或策略加以實施的過程,大國之間的行為關系相對復雜,不宜使用“對決”、“競爭”、“沖突”等過于簡單的詞,“博弈”最為合適。故選A。
2.輿論熱點的形成雖有偶然性,但也不排除其中有一定的規律,可以被人把握。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到一些人為制造的熱點,也可以看到自然形成的熱點事件中某些人刻意在________。為什么會有人這么做呢?動機就在于利用政府的輿情應對機制,一旦輿論造起來,政府部門就要加以解決。
填入橫線上最準確的一組詞語是:
A.煽風點火 B.搬弄是非 C.挑撥離間 D.推波助瀾
【答案】D。解析:煽風點火比喻煽動別人鬧事;搬弄是非指把別人的話傳來傳去,有意挑撥,或在背后亂加議論,引起糾紛;挑撥離間指搬弄是非使別人不團結。A、B、C都在強調與別人之間的關系,不符合語境排除。而“推波助瀾”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多指壞的事物)的聲勢和發展,擴大影響)。故本題選D。
常考點二:語句表達之讀音、錯別字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mì)羅江 婆娑(suō) 命途多舛(jié)
B.臉頰(xiá) 迷惘(wáng) 煢(qióng)煢孑立
C.紓(shū)困 自戕(jiān) 一蹴(cù)而就
D.夙(sù)愿 庇(bì)護 盎(àng)然生機
【答案】D。解析:A項中應為命途多舛(chuǎn),B項應為臉頰(jiá)、迷惘(wǎng),C項中應為自戕(qiāng)。故選D。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仿徨 修葺 聲名雀起 B.瞭望 氣概 懸梁刺骨
C.安詳 重疊 膾炙人口 D.遷徒 覆滅 言簡意賅
【答案】C。解析:A項中應為聲名鵲起,B項中應為懸梁刺股,D項中應為遷徙。故選C。
常考點三:閱讀理解之細節判斷
細節判斷題常見設錯類型:無中生有、偷換概念、正話反說、絕對表述、混淆時態等。
美國人是全世界對宗教最熱衷的國家,有80%以上的人相信上帝,有40%以上的人認為宗教領袖必須帶領參與宗教事務,因而形成了美國“基督教右派”獨大的傳統。美國的 政治人物喜歡搞善惡二分法,喜歡自居為善,不同的則是邪惡。這種二分邏輯,遂強化了美國的上帝政治學,美國的“帝國神學”乃是個支配力極大的信仰系統。瓦利斯牧師在《上帝政治學》里強烈反對這種現狀,他認為一個真誠的基督徒,應該反省的是“我是否在上帝那一邊”,而不能去相信“上帝在我們這一邊”,打著上帝的招牌去做惡事,那才是最大的邪惡。
與這段文字不相符的一項是:
A.許多美國政治人物自認為上帝永遠在他們那一邊
B.美國政治人物經常用宗教信仰來掩蓋自己的惡行
C.在美國,宗教信仰有著強大的支配力
D.大多數每個人認為宗教領袖必須帶領參與政治事務
【答案】D。解析:細節題。題干“40%以上的人”不意味著“大多數人”。故選D。
常考點四:閱讀理解之主旨觀點
主旨觀點題重點分析材料的行文脈絡。
1.所謂的“新聞”,不再是國家社會的大事,甚至傳統上所謂的“碎嘴話題”或各種緋聞也成為了重要新聞,英美的主要報紙如《泰晤士報》《紐約時報》等,碎嘴新聞或緋聞的比例也在增加,尤其是電視媒體或各種社交電子媒體,它們的比例更高。特別是演藝圈的名人活動更成為了新聞廣告不分的新聞領域。人們對重要事件的定義已被稀釋。久而久之,真正重要的大事已受不到人們的關切。網絡媒體的出現,以及年輕族群的興起,更使得話題事件或軟性新聞地位被提高重要的大事變得不再重要。新聞的“名人化”,更強化了社會追求名利這種新自由主義所標榜的價值觀,而對自由平等反而愈來愈冷漠。
這段文字表明:
A.當今社會熱衷于名利
B.娛樂性話題越來越流行
C.名人效應正在主導社會的主流價值
D.重要的事情正在被淡化,主流價值正在迷失
【答案】D。 解析:題干首先講述在新聞中,真正重要的大事已經逐漸被瑣事取代,并在尾句中提到“對自由平等反而愈來愈冷漠”。故選D。
2.對比最近二十多年,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中國人很講理解,道德水準提升了。譬如以前街上兩車追尾,兩個司機肯定會下車相互指責甚至大打出手,而現在更多的是把車靠邊一停,相互遞根煙,把保險號一抄就完了。因為“交通強制險”的介入,在這個問題上,人性里“善”的一面流露出來。
這段話意在說明:
A.國人的道德水平并沒有實質提高
B.在社會管理中,制度比道德更有效
C.好的制度設計能激發人性中的“善”
D.討論國人的道德水準是否提升是沒有意義的
【答案】C。解析:主旨題。題干通過一個“交通強制險”的案例,在尾句中說明其激發了人性中的“善”。故選C。
希望后期大家能夠根據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并根據所考查的內容有針對性的復習。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