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通網校晨讀11.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注:每日晨讀由公考通網校(www.chinaexam.org)供稿。
>>> 點擊下載:公考通網校每日晨讀電子版本(11.2)
第一部分 時政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考點清單】
(1)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3)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4)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5)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2.2017年10月31日,為進一步賦予農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權利,提高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明確,國家依法保護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耕地承包期屆滿后再延長三十年。
第二部分 常識積累: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法三大規律
辯證法三大規律:對立統一規律、量變質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
一、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亦稱矛盾規律。它揭示了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是區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分水嶺,是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
1.兩點論和重點論
兩點論就是要同時看到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以及主次之間的辯證關系,不能只看一方面而忽視另一方面。
重點論就是在看到兩個方面的同時,必須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方法論】堅持兩點論反對一點論,堅持重點論反對均衡論。
2.內因和外因
內因指事物的內部矛盾,外因指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外部矛盾。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和第一位原因,外因是事物存在和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所謂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體事物在其運動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個方面都有其特點。
【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常見的哲學諺語】
①兩點論: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②重點論:牽牛要牽牛鼻子;好鋼用在刀刃上;打蛇打七寸,擒賊先擒王。
③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打鐵先得本身硬;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好酒不怕巷子深;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④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條件: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名師出高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強將手下無弱兵。
⑤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看菜吃飯,量體裁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解鈴還需系鈴人。
【真題回顧】
(2008福建)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是:
A.對立統一規律
B.否定之否定規律
C.質量互變規律
D.規律的客觀性
【解析】A。唯物辯證法又稱“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指建立在唯物主義基礎上的辯證法理論,是“關于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和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唯物辯證法的三大基本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其實質與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故正確答案為A。
(2010黑龍江)張載說:“有像斯有對,對必反其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這告訴我們:
A.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對運動的
B.時間與空間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C.矛盾是對立統一的
D.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的
【解析】C。載這句話說的是一切現象都有對立兩方面,對立兩方面的運動方向必然相反,相反就是相仇,相仇就是斗爭,斗爭的結果,必然歸于調和。這體現了矛盾是對立統一的。故正確答案為C。
(2011北京)“急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蘊含的哲理是:
A.對立統一的關系
B.質量互變的關系
C.肯定與否定的關系
D.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
【解析】A。對立統一規律揭示出,自然界、社會和思想領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矛盾性,矛盾雙方既統一又斗爭推動著事物的發展。“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這句話即蘊含著對立統一的規律。故正確答案為A。
(2008浙江)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人物,事物發展的根本規律是: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的規律
B.對立統一規律
C.質量互變規律
D.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規律
【解析】B。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規律,它揭示出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類思維等領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著內在的矛盾性,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事物發展的內在動力,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揭示了發展和聯系的本質。故正確答案為B。
(2012聯考)下列選項中三國典故與哲學論斷對應錯誤的是:
A.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B.草船借箭──人可以認識并利用規律
C.張飛醉酒失徐州,借酒破張郃──矛盾是對立統一的
D.望梅止渴──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
【解析】D。本題考查哲學常識。A項對應正確,“士別三日”出自《三國志》,意思是指人離開后不久。全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表達別人已有進步,應當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別人的深刻意思。B項對應正確,草船借箭、庖丁解牛、預測彗星的回歸、把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等,這些都是利用對規律的認識,預見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從而有效地指導實踐活動,取得預期目的的典型事例。C項對應正確,同樣是飲酒,利用不當可致“戰敗棄城”,利用得當則可“戰勝得利”,體現了事物之間或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的關系,對立和統一是矛盾的兩個根本屬性。D項對應錯誤,望梅止渴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曹操行軍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們都很渴,于是他傳令道:‘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許多梅子,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們的口渴。’士兵聽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這個機會把士兵們帶領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所以“望梅止渴”體現的是意識的能動作用。故正確答案為D。
二、質量互變規律
1.質、量和度
質:一事物成為它自身而區別于其他事物內在規定性。
量:事物的規模、范圍、程度;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
度: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質的量的限度、范圍。
2.量變、質變
量變:事物數量的增減或場所的變更,是一種漸進的、不顯著的變化。
質變:事物根本性質的變化,是漸進過程的中斷。
量變和質變的區分標志:是否超出度。
3.辯證關系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質變不僅可以完成量變,而且為新的量變開辟道路;總的量變中有部分質變,質變中有量變的特征。事物是:“量變-質變-新的量變-新的質變”永不停息地向前發展的。
【方法論】堅持適度原則,注意事物的數量變化(重視積累、防微杜漸)。創造條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轉化。注意事物發展過程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常見的哲學諺語】
①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
②適度原則:欲速則不達。
【真題回顧】
(2013天津)《老子》中說:“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句話蘊含的哲理是:
A.事物的變化發展從量變開始,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
B.質變是量變的前提和必要條件
C.質變優于量變
D.質變和量變相互滲透
【解析】A。A項正確,老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合抱的大樹,生長于細小的幼苗;九層的高臺,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這說明了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從小到大的過程,微小的事物積累到一定階段,就能變成大的事物,這其中蘊含的哲理便是量變引起質變;B項錯誤,量變才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C項錯誤,質變和量變是事物發展的兩種狀態,不能簡單地肯定質變優于量變;D項錯誤,不是題干所蘊含的哲理。故正確答案為A。
(2017聯考)“有時候文明只是十公分的寬度,有時候只是一張紙的厚度,當我們把十公分的盲道讓出來,當我們把椅子上墊一張紙,每個人的一小步構成了中國文明進步的一大步。”這段話蘊含的道理是:
A.質變是量變的結果,要重視量的積累
B.只要抓住時機,就能實現事物的質變
C.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勢
D.要立足整體,發揮整體統率作用
【解析】A。A項正確:每個人的一小步累積起來就是量變,量變達到一定量的積累就會引起質變,一小步的積累達到量變引起文明一大步的質變,質變是量變的結果。故正確答案為A。
(2012河北)“從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來說,改革會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園詩,它伴隨著眼淚和痛苦”。對這兩句話包含的哲學道理理解正確的是:
A.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B.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C.矛盾的主要方面規定事物的性質
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解析】B。改革從一個較長的歷史時期來說會使人受益,這說明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改革過程中也伴隨著“眼淚和痛苦”說明了事物發展的曲折性。題干中的兩句話揭示了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故正確答案為B。
(2014吉林)面對激烈的競爭,一些成功企業的生存之道是:拿出更好的產品來擊敗自己的原有產品。有人將這種行為戲稱為“自吃幼崽”。這體現的哲理是:
A.追求真理是無限和反復的過程
B.事物自身的矛盾具有不平等性
C.事物的否定性是對自身的否定
D.事物發展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解析】C。作為辯證法三大規律之一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它在辯證法發展史上經歷的過程恰恰與這一規律的本質完全吻合,真正體現出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特點。換句話說,在哲學史上否定之否定規律自身發展過程的特點就是否定之否定。具體說來,整個發展過程經歷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過程,這一特點與否定之否定規律自身具有的規定性恰好保持了一致性。題中所說完全符合否定之否定的含義。故正確答案為C。
(2017北京)我們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就是要緬懷革命先烈不朽功勛,繼承光榮的革命傳統,張揚偉大的長征精神,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這主要是因為:
A.量變引起質變
B.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C.外因是事物發展的基本條件
D.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解析】B。B項正確:長征精神,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意識,能夠指導我們有效的開展實踐活動,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對我們走好自己的長征路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正體現了意識的反作用。A項錯誤:題干強調的是“長征精神”這一意識,屬于唯物觀的內容;“量變引起質變”屬于辯證法相關內容,不符合題意。C項錯誤:題干強調的是“長征精神”這一意識,屬于唯物觀的內容;“內外因”屬于辯證法相關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錯誤:題干強調的是“長征精神”這一意識,屬于唯物觀的內容;“聯系”屬于辯證法相關內容,不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B。
三、否定之否定規律
1.任何事物都存在肯定否定兩個方面
肯定是指事物保持自身存在的方面。
否定是指事物自身趨向滅亡、并轉化為其他事物的趨勢。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既克服又保留。
2.否定之否定規律任何事物的發展都要經歷“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過程。這一過程在形式上是曲折的,在內容上是前進上升的。
3.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原理(事物發展的總趨勢原理)
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這是一切事物發展的總趨勢,事物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論】①我們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對未來充滿信心,積極鼓勵、熱情支持和悉心保護新事物的成長;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勇敢地接受挫折與考驗,在曲折的道路上問鼎事業的輝煌。②既要反對把事物看成是一帆風順的盲目樂觀主義,又要反對看不到光明前途的悲觀失望思想。
【常見的哲學諺語】
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好事多磨;自古雄才多磨難。
【真題回顧】
(2015上海)否定之否定是指在事物的發展過程中,經過兩次否定所達到的階段,否定之否定階段的特征是“重新達到了原來的出發點,但這是在更高階段上達到的”。
根據上述定義,以下關于否定之否定的說法錯誤的是:
A.否定之否定并不是否定已有的事物,而是對舊事物的揚棄
B.否定之否定規律表面事物的發展不是直線式前進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C.“同則存、易則變”、“求同存異”都是否定之否定的表現
D.“學習─實踐─學習─再實踐”就是否定之否定的一種表現
【解析】C。第一步:找到定義關鍵詞。
“經過兩次否定所達到的階段”, 特征是“重新達到了原來的出發點,但這是在更高階段上達到的”。
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
A項:不是否定已有的事物說明與出發點一致,對舊事物的揚棄說明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符合定義,排除;B項:事物是螺旋式上升的說明達到了更高的階段,符合定義,排除;C項:“同則存,異則變”、“求同存異”的意思是善于在對立中把握同一,都沒有否定的過程存在,不符合定義,當選;D項:不斷的在再學習與再實踐之間是一個不斷肯定與否定的過程,每一次再學習和再實踐都是達到了一個更高的階段,符合定義,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
常識積累:江西四大名山
1.井岡山: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代表性的植物有紅豆杉、銀杏、半楓荷、白豆杉、伯株樹等上千種。井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成為江西省唯一的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井岡山瓷土礦、稀土礦儲量豐富,為兩大優勢礦種。井岡山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2016年根據國家發改委和國家旅游局聯合發布的《全國生態旅游發展規劃(2016-2025年)》,井岡山被列入全國重點生態旅游目的地。
2.廬山:以雄、奇、險、秀聞名于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東偎婺源、鄱陽湖,南靠滕王閣,西鄰京九大通脈,北枕滔滔長江。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塊段山。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中華十大名山、中國最美十大名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避暑勝地、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示范點。最為著名的三疊泉瀑布,落差達155米,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之美句。司馬遷、陶淵明、昭明太子、李白、白居易、蘇軾、王安石、黃庭堅、陸游、朱熹、康有為、胡適、郭沫若等文壇巨匠1500余位登臨廬山。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大哲學家朱熹振興白鹿洞書院,開創了中國講學式教育的先河。廬山宗教文化的獨特性則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
3.龍虎山: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發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龍虎山為道教正一道天師派“祖庭”,均得到歷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冊封,官至一品,形成中國文化史上傳承世襲“南張北孔(夫子)”兩大世家。多數宮觀早已廢圮,保存者唯有天師府。
4.三清山:屬花崗巖構造侵蝕為主的中山地形。因玉京、玉虛、玉華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巔而得名。其中玉京峰為最高,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懷玉山脈的最高峰,信江的源頭。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遺產、國家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晉代醫藥學家、道教理論家、著名道士葛洪,約在東晉升平年間來到三清山煉丹。
【真題回顧】
(2010江西)江西被稱為“紅色搖籃”,這里有中國革命的搖籃、共和國的搖籃、人民軍隊的搖籃,其中被稱為共和國搖籃的是:
A.南昌
B.安源
C.瑞金
D.井岡山
【解析】C。江西不僅是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人民軍隊的搖籃,而且是人民共和國的搖籃。1931年11月7日,中國共產黨領導軍民在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它成為了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雛形。故正確答案為C。
相關知識點: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的是井岡山,被譽為“人民軍隊的搖籃”的是南昌市。
(2009福建)白居易在登上廬山時寫下:“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產生詩中景象的原因是:
A.山地土壤貧瘠,桃樹開花較遲
B.山地由于海拔高,氣溫低,桃樹開花來得遲
C.山地云霧多,桃樹開花來得遲
D.山地空氣稀薄缺氧,桃樹開花較遲
【解析】B。人間四月的芳菲已經盡了,山寺里的桃花卻才開始盛開。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是由于山寺海拔高,氣溫低,桃樹開花來得遲了。故正確答案為B。
(2014山西)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云山與湖北武當山合稱道教四大名山。四大名山中屬于中國丹霞地貌且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是:
A.青城山
B.龍虎山
C.齊云山
D.武當山
【解析】B。龍虎山位于江西省鷹潭市東南20公里處貴溪市境內,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本名張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后張天師后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63代,歷經1900多年。北京時間2010年8月2日,龍虎山與龜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B項正確。故正確答案為B。
(2014上海)1972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巴黎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成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其宗旨在于促進各國和各國人民之間的合作,為合理保護和恢復人類共同的遺產做出貢獻。下列亞洲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與所在國家對應錯誤的是:
A.柬埔寨:吳哥窟
B.中國:三清山
C.泰國:泰姬陵
D.尼泊爾:佛祖誕生地毗尼
【解析】C。吳哥窟又稱吳哥寺,位于柬埔寨西北方。三清山位于中國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與上饒德興市交界處,為懷玉山脈主峰。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爾陵”,又譯泰姬瑪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佛祖誕生地蘭毗尼,位于尼泊爾蘭毗尼專區的魯番德希縣。故正確答案為C。
第三部分 申論范文
智慧停車,讓城市更從容
解決停車難,僅有一個城市級的智慧交通基礎架構還不夠,關鍵要有一個政府、企業、社會、個人相調適的智慧治理架構。
停車難是老問題,背后有一系列難題。車位供給總體不足,找車位時間成本過高,老式收費導致漫長等待,(提示:停車難問題)都是很多人的切膚之痛。“解鎖”這一難題,有沒有好方法?在哈爾濱舉辦的“2017年中國城市智慧停車高峰論壇”上,人們將目光聚焦在了“智慧停車”。
智慧停車并非新概念,2015年就被稱作中國智慧停車元年。這一概念試圖通過技術支持,實現在線查詢和泊位預訂,并支持誘導停車、反向尋車、智能支付。發展智慧停車,首要目的就是解決停車信息不對稱。(提示:智慧停車的目的)2015年《中國城市智慧停車指數報告》有過這樣一組數據:北上廣深停車位平均缺口率達76.3%,而停車場泊位平均空置率卻高達44.6%。(提示:數據引用)車位絕對缺口與相對利用不足并存的狀況足夠說明:加強停車位的供給固然關鍵,但盤活車位資源的作用同樣不可小覷。如果有這樣一個智能平臺,停車是不是能輕松一點?
這并不只是構想。兩年來,智慧停車已經迎來了一輪大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超過200家企業研發了各種智慧停車APP。然而諸多實踐也表明,技術固然是化解難題的手段,真正的推廣卻離不開“兼容”。因為企業分頭行動,城市內部“山頭林立”、數據彼此獨立,用戶不方便,城市管理也難以升級,停車也就難以真正“智慧”。能不能建立一個城市級智慧停車系統?這是哈爾濱的考慮。面對千萬級人口、超160萬輛乘用車,不亞于京滬的擁堵程度,哈爾濱城投集團通過聯合優先科技股份公司,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地磁傳感、近場支付等技術,搭建了一個實時化、可視化的城市級智慧停車平臺,為國內解決停車難問題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創新樣本。
停車問題一頭直通動態交通,一頭扎進社區,甚至路內路外的管理方式都不盡相同。智能停車面臨各種權利關系的界定與處理,涉及一個城市的綜合治理問題。具體而言,泊位的普查與認證最為關鍵,沒有完備的基礎數據,后續管理無從談起;管理短板也必須補上,只有避免“路面歸交警、小區不要緊”的治理空白,才不會涌現“見縫插針”式的亂停放。(提示:問題)再比如,有學者提出可以利用社區白天閑置車位實現車位共享,但增收的停車費如何共享,卻有賴于更完善的業主委員會治理。這一系列問題都表明:解決停車難,僅有一個城市級的智慧交通基礎架構還不夠,關鍵要有一個政府、企業、社會、個人相調適的智慧治理架構。(提示:對策)
智慧停車系統的目標,絕不止于方便停車,更在于有效調節車流,這便需要人們直面一個燒腦的思考題:停車管理到底是公益還是生意?從2015年底國家發改委推行“不同區域、不同位置、不同車型、不同時段停車服務差別收費”來看,停車費尤其是民營資本獨資的停車場收費已經放開;然而因為擔心亂收費,各地對停車費的事實價格管制依然存在。智慧停車,能否實現明碼標價之下的價格浮動,助推各地突破價格管理的矛盾心態?這可能是影響停車智慧程度的一個重要環節。
應該說,加快發展智慧停車已經成為建設智慧城市的重要子課題,考驗著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更檢驗著城市運用互聯網+交通管理的現代化治理能力。如果每一個城市都能落實城市級的智慧停車方案,不僅有助于化解停車不便帶來的心塞,也有望紓解城市交通擁堵,讓城市多點從容。
(小結:作者開篇指出解決停車難問題的總方向是要有一個政府、企業、個人相調適的智慧治理架構。通過列舉停車難問題引出主題--智慧停車。作者解釋了智慧停車是什么以及引用數據說明智慧停車目前使用的現狀,面臨的問題挑戰:泊位的普查與認證、管理短板和共享社區白天閑置車位如何共享增收的停車費。同時提出對策:要有一個政府、企業、社會、個人相調適的智慧治理架構。智慧停車不僅有助于化解停車不變,也有助于紓解城市交通堵塞,讓城市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