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熱點:新聞輿論引導
來源: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
2018-06-25 10:24:11
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提升申論答題水平,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www.chinagwy.org)特別推薦申論熱點解讀之“新聞輿論引導”,希望考生閱讀本文,對申論熱點的把握有一定的幫助。
【背景鏈接】
21世紀的今天,互聯網與生活已經不可割裂。網絡不僅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來源,更是成為人們發布信息的平臺、民眾和政府的溝通交流平臺。近年來,網下發生的各種熱點、焦點、疑點問題和突發事件,都會轉移至網上,并快速傳播、擴散,演化為網絡輿論,甚至一些輿論在網絡空間被“無中生有”地制造出來。在這種背景下,網絡輿論生態治理越來越成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內容、領域與影響變量。而作為新生代的80后、90后也越來越愿意借助網絡,發表自己對國家政治、經濟、法律、文化、教育、行政等活動的看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講話指出,“隨著形勢發展,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這一重要論述,體現了黨中央對新聞傳播規律和媒體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為新聞輿論工作順應時代潮流,提高能力水平,指出了著力點和突破口。
【權威論述】
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群眾在哪兒,我們的領導干部就要到哪兒去。——習近平
對廣大網民,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對建設性意見要及時吸納,對困難要及時幫助,對不了解情況的要及時宣介,對模糊認識要及時廓清,對怨氣怨言要及時化解,對錯誤看法要及時引導和糾正。——習近平
對網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評,對互聯網監督,不論是對黨和政府工作提的還是對領導干部個人提的,不論是和風細雨的還是忠言逆耳的,我們不僅要歡迎,而且要認真研究和吸取。——習近平
網民大多數是普通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各自經歷不同,觀點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門的,不能要求他們對所有問題都看得那么準、說得那么對。——習近平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習近平
本著對社會負責,對人民負責的態度,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加強網絡內容建設,做強網上正面宣傳。——習近平
【原因】
首先,時代變化要求我們的工作理念發生變化。
之前說起新聞輿論更多的指新聞宣傳。但是隨著網絡發展,網民借助便捷的網絡平臺可以隨時接觸到大量來自四面八方的消息、意見和觀點,增加了他們對周圍世界和社會環境的認識和了解;另一方面網絡傳播技術的裂變式發展,改變了網民信息消費的習慣,拓展了意見參與的空間,網民話題設置和意見表達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大大增強,使網民意見成為影響社會輿論的重要力量。
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輿論新常態,驅使我們的工作理念不斷發生變化。要求我們既要重視新聞宣傳,另一方面,我們更要關注新聞輿論。習總書記強調要“尊重新聞傳播規律”,而更加重視“新聞輿論工作”的傳媒理念,正是尊重新聞傳播規律的體現。
其次,時代的新特點要求我們改變工作思路。網絡媒體對輿論場的介入更深,介入能力更強、介入面積更廣,所以,今天輿論場所顯示的復雜性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顯而易見地,新聞輿論工作的難度和力度也是超過了以往任何時候。
網絡時代的信息傳播不能像過去那樣只管從上而下的灌輸式宣傳,而應更加注意信息傳播的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向流動,注意信息傳播的平等性和互動性,注意信息傳播的公共性和服務性,注意信息傳播的賣點和炸點,注意信息傳播的快發散和小圈子,也要注意信息傳播的危害性和不可控,等等。
【網絡輿論的特性】
與其他輿論不同,網絡輿論生態有其獨特性。這表現為:話語權配置“去中心”,言論表達“無忌諱”、網絡溝通具有互動性、快捷性、平等性等特征。
網絡傳遞原生態的社會情緒、訴求和意見,為政府提供了問需、問計、問政于民的窗口,為發現、甄別、回應、疏導民情民意搭建了及時、平等對話溝通的平臺,有助于消除隔閡、縮小分歧、化解矛盾、增進共識,形成良好的網絡輿論生態。但是,互聯網發展造就的是一個復雜的“人造”生態,它可能是正能量的擴音器,也可能是負輿論的攪拌機。
如果說在前互聯網條件下,輿論生態主要是在政府(媒體)—民眾二元互動中促生的,那么在互聯網環境下,則是在政府—媒介—民眾三維溝通中形成的。而網絡發展極大地改變了媒介格局,讓小角色、小人物、小百姓都成了“麥克風”、自媒體,享受著“均等”的話語權,成為輿論場的參與者、傳播者。
【參考對策】
創新輿論引導方式,要適應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趨勢,加快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現在,受眾需求越來越多樣,參與意識越來越強,新聞傳播日益呈現人人傳播、多向傳播、海量傳播的特征。創新輿論引導方式,就是要善于通過生動形式、多樣手段來表達內容,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多聲部的主流輿論矩陣。新聞媒體要善于設置議題,既面向普通人群,也影響關鍵少數,努力引導社會輿論走向,形成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
創新輿論引導方式,要適應新媒體發展最新態勢,推動融合發展,鞏固和拓展輿論陣地。融合發展,關鍵在融合,目的在發展。要加快數字化、網絡化、移動化轉型步伐,積極打造新興內容傳播平臺和網絡用戶平臺,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促進傳統媒體優勢向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延伸,搶占傳播最高點。
創新輿論引導方式,要把握好時、度、效,提高輿論引導力。好的新聞宣傳是時、度、效的完美結合。時,就是要把握最佳時機,注重時效,快速出擊,掌握主動權和話語權;度,就是要恰當掌控輿論引導的密度和尺度,合理運用媒體和宣傳方式;效,就是要講究時效,增強新聞宣傳的影響力和穿透力。做好新聞宣傳工作,不管是主題宣傳、典型宣傳、成就宣傳,還是突發事件報道、熱點引導、輿論監督,都要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
創新輿論引導方式,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要下大力氣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通過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來說服人、打動人、感染人、影響人。要通過創新對外傳播話語體系,以引人入勝、循循善誘的方式講好故事。要積極打造具有較強影響的外宣媒體,不斷增強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