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直經營性事業單位全部轉企 充分激發活力創造力
來源:人民日報
2018-11-20 10:18:35
原標題:遼寧省直經營性事業單位全部轉企
改變的不僅是身份
長期以來,很多經營性事業單位存在管理體制不順、競爭意識不強等問題。事企不分,不僅破壞市場秩序,也容易滋生腐敗。目前,遼寧經營性事業單位全部轉企改制,組建12個企業集團,充分激發了企業活力和創造力。
“以前水供出去多少,能收回多少錢,感覺與個人關系不大,反正都是掙‘死工資’。”遼寧湯河水庫有限責任公司供水處武迪感慨,“現在不一樣了,事業單位變成企業,經營效益直接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大伙積極性一下子都調動起來了!”
以前,遼寧的大型水庫都是水利廳直屬的正處級事業單位;如今全省水庫都統一改制為企業,劃歸新成立的遼寧水資源集團。
遼寧水資源集團是遼寧省事業單位轉企改革的新生兒。2016年以來,遼寧省委省政府加快事業單位改革,將省直經營性事業單位全部轉制為企業,目前已全部完成,一批體制機制性問題得到解決。
2015年年底以前,遼寧僅省直各部門所辦各級企業和經營性事業單位就有300多家,多數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起來的。普遍存在管理體制不順、競爭意識不強、運行機制不活、國有資產使用效率不高、經濟效益總體較差等問題;大量國有資產分散沉淀在各部門,不能發揮應有作用,有的甚至依靠財政資金才能勉強維持運轉,有的甚至破壞營商環境。
省發改委副主任唐抑非介紹,生產經營性事業單位,戴著事業單位“帽子”,享受事業和企業兩種體制的便利,既削弱了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也影響了市場公平競爭。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明確:“以管資本為主推進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遼寧抓住機遇,推進經營性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組建省屬企業集團,使之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加快發展,以此為切入點破解老工業基地體制機制矛盾,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2016年初,遼寧組建交投、水資源、環保、城鄉建設、工程咨詢、地礦和糧食等7家企業集團;今年7月,又新組建了省擔保、旅游投資、健康產業、體育產業、遼勤5家集團。12家集團,由416家單位組成(其中事業單位114家),在職職工人數7.5萬余人(其中事業單位人員14164人),凈資產近1829億元。將原來分散在14個部門的企事業單位近3000億元資產整合起來,撤銷事業單位100多家,收回事業編制1.4萬名,經濟效益明顯提升。
2017年,先期組建的7家企業集團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38億元,同比增長22.6%;實現利潤超8億元,同比增長150%。
上半年,省環保集團所屬企業北方公司研發的“TANK大型沼氣工程技術及成套設備”作為重點技術在全省推廣。
“由事業單位到企業,改變的不僅是身份,更重要的是突破了思想觀念,有了市場意識。”省環保集團技術發展中心副主任石玉敏說,把應由市場配置資源的經營活動交給市場,職工積極性調動起來了。
“原來,車隊是事業單位,節約不節約和個人關系不大。現在出車,客人到了,我絕對不會再一個人在車里一邊躺著一邊開著空調,企業效益和個人收入掛鉤了。”遼勤集團車隊一位司機說。
新成立的省交投集團涵蓋了高速公路等優質資產。之前高速公路建設都等著財政投入、銀行貸款,融資模式單一,政府背負巨額債務。改制后盤活了資產,交投集團去年通過股權融資、資產證券化以及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等多種形式,融資148億元。
“以前是上面布置啥活,咱們干啥活。現在是自己找活,想著怎么樣通過服務企業、服務地方,在激烈的競爭中活下去、活好。”時任省環保集團董事長胡濤說。如今,集團主動走進省內大型企業做上門“環保管家”,提供環保解決方案。
以前,遼寧交通設計部門只在省內接單子,如今將規劃設計市場拓展到了以前未涉足的呼和浩特、寧波、貴州等地。企業用人也更靈活了。
“事業單位時,想增加人手,報計劃,人社部門批準,逢入必考。現在特殊人才隨時引進,大大提高了競爭力。”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科技處處長唐峰說。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