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色图13p/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黄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ar高清视频

2018年半月談第15期_半月談2018第15期文章匯總

來源: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 2019-01-15 13:18:46
  點此下載半月談2018年第15期精選文章匯總(打印版)


  《半月談》是黨政機關公務員必備的閱讀學習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務員申論備考非常好的資料。


  下面是網頁閱讀版:

 

  半月評論


  1  深化“放管服”,向落地見效發力


  奔波多次開具“奇葩證明”,辦個事需來來回回蓋上幾十個章……這些存在于我們身邊的“痛點”“堵點”近年來被大力整治,正不斷減少,但離群眾的期待仍有距離。這不僅影響每個個體的生活質量,更在宏觀層面上阻礙市場活力的充分釋放。唯有進一步將“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放管服”改革落到實處,才能“簡除煩苛,禁察非法”,才能促進經濟更高質量發展及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已成為全社會共識。最近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放管服”改革旨在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一場重塑政府和市場關系、刀刃向內的政府自身革命,也是近年來實現經濟穩中向好的關鍵一招。


  實踐證明,“放管服”改革是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釋放內需潛力的戰略舉措。幾年來,“放管服”改革的“小切口”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成效”。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雙創”熱潮在神州大地方興未艾,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成效顯著,“奇葩證明”越來越少,“最多跑一次”辦事逐漸成為現實,人民群眾從“放管服”改革中得到了更多“獲得感”,政府職能也在發生深刻轉變。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放管服”改革遠沒到“完成時”,仍是“進行時”。一些政府部門“不該伸的手”仍在制約著市場“看不見的手”,“雙創”領域不合理的準入壁壘時隱時現,公平完善的市場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尚未健全,我國的營商環境在全球競爭中還不占優勢……深化“放管服”改革,任重而道遠。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深化、高質量發展態勢正在形成的大趨勢下,我國經濟面臨一些新問題新挑戰,外部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國內經濟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防風險保穩定促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國際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單邊主義和霸權主義在不斷加劇全球市場的不穩定性。


  “放管服”改革,正是妥善應對內外部風險挑戰、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牛鼻子”。改革是最大的紅利,“大水漫灌”式的調控手段已不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只有選擇深化改革啃“硬骨頭”、在體制創新上下真功夫,才能不斷激發市場內生動力、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增強抵御內外部風險能力。


  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良好營商環境。誰的營商環境好,誰就能吸引更多資金、人才、項目,誰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在我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格局、不斷融入全球經濟大環境的背景下,我們面臨著與全世界經濟體共同比拼營商環境的局面。只有通過改革的手段,破解營商環境中的“頑疾”,才能讓市場要素高效、公平配置,讓能者“登臺唱戲”,讓“渾水摸魚”者遭到淘汰。


  “放管服”改革是“刀刃向內”的政府自身革命,因此更要“勇于下刀”。過去幾年,“放管服”改革成果有目共睹,未來在繼續推進改革的同時,須在狠抓落實上功夫。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放管服”改革越是深入,越會觸及更多利益和矛盾,遇到更多難啃的“硬骨頭”,這就要求各級政府以“自我犧牲”的勇氣,“壯士斷腕”的決心,狠抓落實,讓改革真正發揮實效。


  將“放管服”改革落到實處,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及處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關系。政府相關部門及官員應堅定市場思維,進一步尊重市場規律,不能“越俎代庖”,用行政權力干預市場。市場機制不是“管”出來的,而是“放”出來的。應下大力氣改善營商環境、創新環境、公共服務等“軟環境”,為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創造條件。


  將“放管服”改革落到實處,需“放得開”“管得住”“服務好”。政府應進一步簡政放權,釋放經濟發展的活力和動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大力破除市場準入壁壘、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同時,要創新監管理念、方式,促進“雙隨機一公開”全覆蓋,完善事中事后監管;要優化政府服務,提供高效、便捷、公平的公共服務,變政府“端菜”為企業和群眾“點菜”。


  將“放管服”改革落到實處,還需創新工作方法和機制,大膽探索,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為改革先行者“撐腰打氣”。同時,需強化改革協同聯動,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督查力度,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考核和問責體系。此外,要探索方式,讓企業和人民群眾成為改革的監督者、推動者,讓改革的紅利真正惠及全體人民。


  半月講解


  2  反腐“半年報”傳遞了哪些信號?


  7月19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通報了今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情況。這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的第一份反腐“半年報”,也是今年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后的首份成效展示。它傳遞了哪些信號?


  反腐敗高壓態勢堅如磐石


  根據通報,2018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接受信訪舉報168.3萬件次,處置問題線索74萬件,談話函詢15.4萬件次,立案30.2萬件,處分24萬人(其中黨紀處分20.1萬人)。處分省部級及以上干部28人,廳局級干部1500余人,縣處級干部1萬人,鄉科級干部3.7萬人。


  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的各項數據,絕大多數出現增長。其中,接受信訪舉報增長36.4萬件次,增幅27.6%;處置問題線索增長21.9萬件次,增幅42%;處分廳局級干部增長500余人,增幅50%。


  立案、處分等數量持續保持穩中有升,重點反腐敗領域也力度不減。上半年,云南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緊盯扶貧領域違紀問題,共查處問題1563起,處理3233人;安徽省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1148起,處理1543人,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185人……


  半年來,“打虎”“拍蠅”“獵狐”不絕,彰顯了中央堅持反腐敗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的決心,體現出中央反腐敗高壓態勢堅如磐石。


  監察體制改革成效顯現


  今年2月,全國省、市、縣三級監察委員會全部組建完成。3月召開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憲法修正案、監察法。3月23日,隨著國家監委揭牌,四級監委全部組建完成。這份“半年報”,涵蓋了監察體制改革進程,也體現了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成果。


  通報表述變化,表明監察體制改革的方向。今年第一季度的通報,用“審查調查情況”取代了原來“紀律審查情況”表述,增加了監委“調查”職責的表述;而本次通報的表述進一步完善,首次采用“監督檢查、審查調查情況”的表述,強調了“監督”這個首要職責。


  留置取代“兩規”措施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內容。隨著監察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留置措施效應顯現。例如,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共留置313人,并發布全省首起對編外人員使用留置措施案件的情況。不論編內編外,黨員與否,“只要履行‘公權力’的都是公職人員,都必須依法執法”成為公職人員牢記的行事準則。


  “治病救人”方針突出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并被黨的十九大寫入黨章。


  根據通報,2018年上半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68.4萬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談話函詢44.2萬人次,占“四種形態”處理總人次的64.6%;第二種形態紀律輕處分、組織調整18.9萬人次,占27.7%;第三種形態紀律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3.2萬人次,占4.7%;第四種形態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調查2.1萬人次,占3%。


  關口前移,防患未然。今年上半年,運用“第一種形態”的數量同比增長了近四成,與之相呼應的是談話函詢的數量同比增長四成。而且今年上半年談話函詢數量,已是2013年全年的2.5倍多。運用“第一種形態”和談話函詢數量的增長,反映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在用好“第一種形態”上下了功夫,讓“紅紅臉、出出汗”常態化。


  對比來看,去年上半年運用第一種形態占比56.6%,今年上半年升至64.6%;第二、三、四種形態占比均呈下降趨勢。占比之變與持續增長勢頭的不變,表明各級黨委、紀委監委真正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對黨員干部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抓早抓小。


  半月調查


  3  暗訪走私凍肉:公然批發售賣,供銷網遍布全國


  正規市場上,走私而來的冷凍肉類產品,明目張膽大規模交易……記者調查發現,大量走私凍肉充斥凍品交易市場,貨源來自全國各地,主要流向為西部地區的餐飲行業,不僅埋下食品安全隱患,造成關稅損失,還對正規肉類企業造成沖擊,形成 “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地處重慶九龍坡區的明品福凍品交易市場,以及大渡口區的萬噸冷凍品交易市場,均為我國西部地區規模較大的冷凍肉類、海產品、農副產品交易市場。相關數據顯示,每天有數千噸凍品在這兩大市場集散,運往重慶、四川、貴州等西南省份。


  在明品福凍品交易市場,一家名為“金X食品”的商鋪攤位上,產自國內外的冷凍肉類、水產品種類比較齊全,包括豬蹄、鳳爪、牛肉等產品,分別來自巴西、俄羅斯、美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你要有證的還是沒證的?沒證的肉更便宜。”見記者在查看攤位上的各類凍肉產品,一名店員說,“證”指的是進口報關、檢驗檢疫等相關手續,沒證的肉就是未經通關報檢的走私肉。


  店員說,以鳳爪為例,走私貨有每件12公斤和20公斤兩種規格,價格是270元和460元,分別比正規渠道進口的產品低50元和80元左右。


  記者注意到,攤位上的走私凍肉外包裝只有英文標識,沒有我國正規進口貨物所要求的中文標識,也沒有我國通關報檢的憑證。


  相對于走私鳳爪,走私牛肉的優惠力度更大。在萬噸冷凍品交易市場,“X達食品”的店員給記者推薦了一款走私牛腱子肉,從產品外形觀察,其與正規渠道進口的產品并無明顯區別,價格是每20公斤720元,而正規渠道進口的牛腱子肉價格是每20公斤960元。


  這兩家大型交易市場共有上千家商戶,記者隨機走訪的40余家商戶中,90%以上的商戶均銷售走私凍肉,商戶多是將走私貨與正規貨同時銷售,走私貨的范圍涵蓋雞肉、豬肉、牛肉類產品。


  走私凍肉的數量尚無法估算,但多家商戶店員表示,銷售走私凍肉在業內已成為“潛規則”,雖然沒有正規進口手續,但價格便宜,市場供需非常旺盛。


  走私貨何以明目張膽在正規市場上銷售?記者在兩家交易市場的微信群內看到,相關部門開展例行市場檢查之前,市場管理方都會提前在群內“通風報信”,商家則提前將走私貨轉移,或在檢查當天關門歇業,以躲避監管。


  例如,7月23日,記者在萬噸冷凍品交易市場的“萬噸客戶群”中看到,市場管理方多次發布信息提醒:各位老板,明天注意一下,三無產品不擺樣品。


  大量的走私凍肉來自哪里?又流向哪里?記者調查發現,交易市場的商戶只是走私凍肉鏈條上的一環,大量走私凍肉背后,是一張遍布全國各地的供銷網絡。


  記者看到,每晚9點以后,會有遼寧、河南、浙江等全國各地牌照的重型卡車,滿載貨物駛入兩家大型交易市場,停靠在冷凍倉庫月臺前卸貨,其中就包括一部分走私貨。


  在攀談中,一名來自河南的楊姓卡車駕駛員說,他從事凍肉運輸已經5年多,跑過全國10多個省份,運送走私凍肉是常有的事。


  走私凍肉在業內又被稱為“水漂貨”,指的是未通過正規進口程序,直接從海上漂過來的貨物。


  經過多名卡車駕駛員指引,記者發現,這些走私凍肉外包裝沒有中文標識,沒有通關報檢憑證,包裝箱都被一層塑料袋包裹。


  多名卡車駕駛員說,“水漂貨”在前期運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冷鏈物流“斷鏈”的現象,為防止凍肉融化后的血水污染其他貨物,通常給紙箱包上一層塑料袋。


  與此同時,兩家交易市場上銷售的走私凍肉主要流向是餐飲行業。記者以進貨為由看到多家商戶的銷售記錄,發現“水漂貨”的買家多是西部地區的一些餐館。


  記者走訪過程中也發現,不少餐館老板到交易市場進貨,有的甚至直接點名要“沒證的肉”。面對記者的疑問,一名王姓餐館老板的回答直截了當:“現在生意不好做,沒證的肉價格便宜,能節省成本,很多業內同行都用這種肉,如果我用正規的肉,成本壓力太大了。”


  大量流入正規市場的走私凍肉,造成稅收損失,埋下食品安全隱患,還對正規肉類企業造成沖擊,形成 “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


  記者算了一筆賬:


  進口肉類的綜合稅率約為25%,以牛肉為例,每噸進口牛肉價值約2萬元,以此計算,每噸走私牛肉即造成約5000元的稅收損失,每貨柜牛肉約25噸,稅收損失約12.5萬元。


  除了稅收損失,“水漂貨”還埋下食品安全隱患。在堆放貨物的倉庫月臺上,記者隨機打開幾箱包裹“水漂貨”的塑料袋發現,凍肉融化后流出的血水已浸透了包裝箱,有的“水漂貨”甚至來自被我國認定為不安全地區而禁止肉類進口的國家。


  與此同時,走私凍肉大量流入市場,也對正規的肉類企業造成沖擊。“水漂貨的低成本、低售價讓正規進口的產品銷售慘淡。”一家正規肉類企業的負責人算了一筆賬:以豬蹄為例,正規進口的成本每噸約為2.3萬元,而走私貨成本每噸僅為1.6萬元左右,售價約為每噸2萬元,遠低于正規進口豬蹄的成本價。


  多名肉類企業負責人說,部分銷售“水漂貨”的企業也是不得已。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環境里,只銷售正規渠道進口的肉很可能虧本甚至倒閉,為此,部分正規企業不得不同時銷售“水漂貨”。


  “其他商家都賣水漂貨,我去年就只賣正規貨,企業入不敷出,差點倒閉,今年我們也同時賣一些‘水漂貨’,企業才緩過來,上半年保持5%左右的微薄利潤。”“龍X食品”的一名工作人員說。


  受訪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國家大力打擊走私犯罪的消息不時見諸報端,但目前來看,走私凍肉的違法成本依然較低,不足以對不法分子形成威懾。建議在國家的統籌指揮下,全國各地方和部門形成合力,從走私肉類的源頭入手,對“走私—運輸—銷售—購買”的非法鏈條加強明察暗訪,加大監管打擊力度,保障市場秩序,消除食品安全隱患。


  半月世界


  4  何謂公平與對等?厘清美政府對外貿易政策實質


  美國單方面挑動貿易戰已多有時日,從目前來看,金融市場還沒有出現過度的震蕩,直接影響也還沒有充分顯現,但是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經濟體,在這個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政策傾向,對國際貿易規則、秩序和理念的沖擊卻是巨大的。


  美國目前正在起草的“公平與對等關稅法案”尤其值得關注。這個法案的核心是當外國在同種商品上向美國征收的關稅(包括非關稅壁壘)高于美國向外國征收的關稅時,總統有權加征關稅到和外國關稅相同的水平上。而且,如果外國進行報復,則總統有權對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加碼,以迫使對方屈服。這意味著美國將放棄WTO的多邊貿易協議和最惠國待遇等基本規則,為不同國家設定不同水平的關稅。雖然這個法案前途未卜,但是卻集中體現了特朗普對外貿易政策的本質。


  反映美國只要利好不愿擔責的心態


  現代國際社會早已不同于二戰以前的國際關系,是一個基于規則的共同體。而這些規則的產生,一是源于對歷史經驗的汲取,二是各國形成的共識。


  全球貿易規則是在吸取20世紀30年代全球貿易戰教訓的基礎上逐漸建立起來的,世界貿易組織所代表的國際貿易多邊協定,其宗旨不僅要大幅度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國際貿易中的差別性歧視待遇,促進國際貿易公平化和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資源,提高全球福利水平。


  作為非歧視性的一個集中體現,最惠國待遇原則包括了自動性、同一性、相互性和普遍性四個基本要件,體現了全球貿易自由化和公平化的要求。盡管WTO的幾輪多邊談判曲折艱難,但是這種貿易理念卻受到包括當初的美國政府在內的世界各國政府一致認可和不斷追求,成為國際貿易規則的核心。


  然而,伴隨著改革開放以來的高速發展,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一些發達國家出現了心理上的不適應,美國也感受到了壓力。面對這種想象中的挑戰,美國不是從提升自身的角度進行良性競爭,而是放棄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責任和義務,開始背離國際貿易規則體系。


  應該承認,美國是現行多邊貿易體制和規則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多年來主導了對現行規則體系的調整,并使本國貿易政策與之相協調,美國也從現行多邊貿易體制中獲取了巨大利益。而當前其對多邊貿易體制的無視和破壞,反映出美國既想享受多邊貿易體制帶來的好處,又不愿承擔應盡責任與義務的心態。


  解決不了貿易失衡的根本問題


  美國政府在貿易上對華發難的原因主要有兩條:貿易赤字讓中國占了美國的便宜;中國沒有遵守國際貿易規則。這種認識顯然有偏差。在特朗普眼中的世界是一個零和世界,所以他關注的只是雙邊貿易赤字,并且他只關注商品貿易,不關注服務貿易,而服務貿易恰恰是美國的優勢和抵消貨物貿易逆差的因素。


  從特朗普反復以中美汽車關稅的舉例來看,他把公平和對等并列起來,表明他所強調的公平意味著各國不僅要提供相同的競爭環境,而且還應采取和美國一樣的貿易政策、關稅水平。按照這樣的標準,只有以美國的關稅水平為基準,貿易才是公平的。這種認知之下,美國解決不了貿易失衡的根本問題。


  實際上,貿易差額本身既有出口的因素,也有進口的因素;既有匯率變動的因素,更有收入變動的因素。發達國家常常出現貿易收支惡化的局面,主要由其內部因素造成。單純要求貿易伙伴進行政策調整或提高關稅只會帶來自身的福利損失,對改善貿易逆差少有助益。美國貿易逆差也是其相關產業喪失競爭優勢的結果,有針對性地限制雙邊貿易并不會提高美國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拋開各國差異談對等,不符合WTO貿易理念


  特朗普所謂的公平貿易顛覆了戰后國際貿易規則的多邊發展趨勢。要求其他國家的貿易和關稅政策必須以美國為標準,這與多邊貿易體制理念嚴重沖突,否認了現行國際貿易秩序所承認的歷史背景和國別差異,其本身就是不對等不公平的。


  事實上,各國貿易自由化水平的不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歷史形成的。此外,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貿易自由化水平也應該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國家越發達,貿易自由化水平越高。即便是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因為產業發展不同,以及其他各種原因,必然也會表現出關稅的差異性。


  WTO在貿易規則設定時,就充分考慮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程度上的差異。WTO支持市場開放,但是也認為貿易自由化需要有調整過程,給予發展中國家更長適應期。關稅差異在規則框架內也是合理的。拋開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異性來談對等性,然后再把對等與公平強制地畫上等號,是特朗普公平貿易的荒唐之處。


  毫無疑問,在開放問題上,世界各國權利義務應該在整體上是平衡和對等的。在世貿組織的文件中,對等更多地意味著積極對等,所以常常是與互惠聯系在一起的。或者說,對等原則應該與最惠國待遇原則結合起來理解,而違背最惠國待遇原則、濫用對等原則將阻礙國際貿易與投資體制的發展。


  當然,現有國際貿易規則在很多領域存在改革和完善的空間,未來的國際貿易規則需要更加平衡、透明和規范。但如果多邊貿易體制被破壞,就很可能重蹈歷史覆轍,國際貿易將再度進入惡性競爭的無序時代,貿易和投資萎縮,不僅會影響世界經濟增長,最終也會危及各方自身利益。


  基層治理現代化


  5  “群眾的事群眾辦”,管用!


  針對干部干、群眾看,政府買單、群眾不買賬等困境,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將“群眾的事交由群眾辦”,在村民組成立由群眾公選產生的“組管委”“組監委”等機構,讓村民充分共商共管共治村莊事務,群眾主動發展的愿望強烈了,黨群干群關系也更和諧了。


  村莊大變化,兩個“想不到”


  走進福泉市的大小村寨,半月談記者看到了這樣一幅場景:不用政府組織,一村男女老少每天自覺清掃鄉村道路和房前屋后;有農民開車到幾十公里遠的外鄉,為村莊建設撿需要的鵝卵石;一些外出打工的農民主動轉賬、發微信紅包給村民,支援家鄉建設……


  今年3月以來,福泉市政府在沒有出錢或僅資助較少經費的情況下,當地群眾自發籌資1000多萬元、投工42.5萬個,進行美麗鄉村建設。


  對于福泉大小村寨不等不靠、主動發展的熱鬧場面,福泉市各級領導干部用兩個“想不到”來表達。


  一是沒想到群眾的思想面貌、精神狀態變化這么大。在基層工作17年的福泉市仙橋鄉黨委書記楊時江說,幾年前,村里開個會還要給村民發5元至50元不等的誤工費,而一些村因修路占地問題,一條路硬是五六年修不成;同時,一些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根本沒想到群眾能組織起來、發動起來。


  二是沒想到“組管委”這么管用、實用。福泉市委組織部部長潘建輝說,福泉市在借鑒該市個別村寨2010年為修通鄉村路,應急成立村民小組自治管理委員會(簡稱“組管委”),有效解決村民修路占地、投工投勞、質量監督等工作需要的基礎上,于今年3月在全市60個行政村922個村民組全面成立了“組管委”。“沒想到基層管理一變天地寬,‘組管委’這么管用、實用。”


  因組制宜建村民自治體系


  半月談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針對2004年福泉市小村并大村改革后,一個行政村平均人口規模3800人、村干部只有5個人的實際情況,福泉市引導村民從熱心公益、公道正派的黨員、鄉賢、返鄉務工群體中,推選5至12名組內“精英”擔任“組管委”委員,并選其中1名委員擔任“組管委”主任(不一定是村民組長)。“組管委”目前按照“鄉鎮黨委—村黨支部—組管委”模式接受鄉村兩級黨組織領導。


  “‘組管委’將過去組內大小事務由組長一人決定、一人督辦變組內5至12名組員或全體組員共同決定、共同督辦,做到了大家之事大家商量辦,壓縮組長違法亂紀空間。”福泉市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楊崇武說。


  “信任不能替代監督。”福泉市牛場鎮黨委書記唐斌介紹,該鎮一些村民組還建立了村民自治監督小組,負責監督“組管委”日常工作,并對本組資金、資產、資源的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金山街道岔河村、仙橋鄉大花水村等地村民對半月談記者表示,“組管委”成立之后,組里既對農村低保、精準扶貧等惠民政策公開評議決策,又對隱瞞家庭真實收入爭當貧困戶、好吃懶做不想發展的群眾進行了公開教育。


  而“組管委”制定的“組規民約”,有效規范了村民行為,助推了村寨發展。例如,岔河村老山寨“組管委”根據村民不得故意撂荒土地、不得濫辦酒席、不得賭博的“組規民約”,從村民手中收回100多畝撂荒地,種植中草藥、經果林等作物;治理村民濫辦酒席之風,一戶村民一年平均減少“吃酒”支出1000多元;村民賭博打架之事絕跡。


  在“組管委”中培育鄉村振興人才


  福泉市基層干部認為,“組管委”有利于激發群眾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推動鄉村振興。對于完善“組管委”,當地干部群眾也提出了幾點建議。


  唐斌等基層干部表示,以前一些村干部,為維護自身利益,不愿推選優秀人員入黨,或者只在“自己人”中發展黨員;組建“組管委”之后,鄉鎮發現了不少熱心公益、能力突出、愿在農村發展的青年才俊,建議組織部門積極利用“組管委”平臺,培養發現更多鄉村振興的后備人才。


  一些“組管委”成員表示,去年10月份以后,福泉市將村民小組長每月的誤工補貼提高到500元,而其他“組管委”成員雖然干著同樣的事,卻沒有任何補助,建議政府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等方式,提高“組管委”成員的工作積極性,推動“組管委”長效運行。


  福泉市委書記郭正勇表示,在上級黨組織領導下形成的“組管委”村民自治體系,夯實了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下一步福泉將在較大自然寨建立“寨管委”,讓善解糾紛、代表民意、有強大執行力的“組管委”“寨管委”成為新時代鞏固黨最末梢政權組織的堅固磐石。


  6  有困難找警察,派出所“包打天下”? 基層民警生存調查


  近年來,基層公安機關的執法環境得到一定改善,民警保障水平日漸提升。然而,不必諱言,現實中既有“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的感恩,也有“警察了不起啊,有本事你打我試試”的不滿。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會轉型時期利益訴求多元、各類矛盾交織,基層派出所面臨的工作局面千頭萬緒、越發復雜,甚至陷入“包打天下”的困局,大量非警務活動占用警力、工作考核五花八門,許多基層民警長期處于超負荷運轉和身心亞健康狀態。就在記者發稿前夕的8月6日,四川仁壽縣一派出所所長和一名輔警,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時犧牲。


  “萬能派出所”:清理小廣告、驅趕流浪狗……


  “警察同志,我兒子把鑰匙帶走了,你過來給我開下門!”


  “110嗎?我女朋友要跟我分手,你們能幫我勸勸她嗎?”


  “我兒媳婦不好好給孩子喂奶,這事警察得管管!你們快過來!”


  這是半月談記者近日在一些派出所蹲點調研時,聽到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接處警記錄。對處在社會最基層和矛盾第一線的派出所民警而言,這只是他們工作時所遇到困惑中的一部分。


  “群眾對公安機關的心理需求相當高,這份信任讓我們欣慰,但一些訴求也讓人哭笑不得。”四川成都市主城區一派出所的社區民警說。即便是面對這些五花八門的報警需求,多數情況下民警依然會第一時間處警。


  多位受訪民警表示,“頭頂國徽、臂掛盾牌”的責任,會讓他們坦然樂觀地面對工作中的危險與艱辛。但令他們感到苦惱的是,無效報警、大量非警務活動等牽制了本就緊張的警力資源,基層派出所越來越演變為包打天下的“萬能機構”。


  “群眾有困難、找民警,這是好事。但有些部門放大了這句話,為派出所增加了大量非警務活動,甚至把本由他們承擔的工作也推給公安機關,影響到我們打擊犯罪和維護治安的主業。”西部某市一位派出所民警舉例說,當地要創建衛生城市,民警被要求全員出動上街清理小廣告;創建文明城市,民警要到處驅趕流浪狗……


  “上面下面條、底下打面團”,作為基層一線單位,上級機關布置的大量工作都要靠基層派出所來落實。而一些地方文山會?;爻薄⒉牧闲畔⑦^多過濫、考核名目內容繁多,也讓基層民警身心俱疲。


  西北一位從警23年的農村派出所所長說,所里曾在一個月之內收到分局下發的64份文件,其中40多份是安排具體工作的。該所轄區面積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萬余人,但僅有7名民警。“40多項都是重點工作,一個月只有30天,我們7個人不眠不休也干不完。”


  西部某市一位派出所所長告訴半月談記者,在他所在的區,上級機關對派出所的考核門類多達70多項,破獲各類案件的數量都有具體的指標要求,而有些不盡合理。


  “例如,破案數量是按月度考核的,但有些案子需要花時間去經營、深挖。迫于考核壓力,民警就只能去辦理一些小案、現案,無暇辦理大案。”這位所長苦笑說,這種考核是“月月都要麥子黃、月月都要糧進倉”。有的地方向被行政拘留、羈押的人員征求滿意度,一位民警反問:我抓了他,他能對我多滿意?


  更令民警憂心的是,在一些地方,執法環境局部惡化,一些自媒體對涉警事件的歪曲報道等,加劇了少數群眾對公安工作的誤解,讓民警流汗又流淚。


  西部一地級市公安局法制支隊民警說,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該市發生暴力抗法和侵害民警權益的行政案件88起、刑事案件15起。許多民警在正常執法時,都遭遇過推搡、辱罵、恐嚇甚至暴力抗法行為。有民警說,自己在執法中曾被人打傷,對方卻高喊“警察打人了”,少數群眾圍觀起哄,他感到非常寒心。


  長期超負荷運轉,最怕夜里電話響


  入伏以來,武漢連續多日高溫。武漢火車站派出所民警羅居奇正在站內巡邏。手銬、警棍、急救包、執法記錄儀、通訊電臺……他背負著六七斤重的警用裝備,警服完全濕透。隨身攜帶的計步設備顯示,他當天已步行超過兩萬步。


  “每天5點多鐘D5930始發,鐵路公安已開始執勤。每晚11點44分最后一趟D5925抵達,站區內依舊警燈閃爍。”武漢站客運值班員肖功峰說,守護安全,他們不知疲倦。


  在陜西省興平市,西吳派出所副所長張榮國已經3天沒有回家了。這是他7月18日的工作安排:早上6時起床,6時50分開會布置工作,7時50分和同事出門辦案,回來后接待群眾來訪。中午無暇休息,下午趕赴犯罪嫌疑人家中發放逮捕通知書,之后進村采集信息,回所后和同事分析案情……18時接班后,張榮國還要在崗位上再值守24小時,隨時準備接處警。


  “每年我有200多天在所里住,一有案子就沒日沒夜。3歲的孩子只能托付給老人帶。”提及家人,張榮國一臉愧疚。


  四川省眉山市象耳派出所副所長楊柳從警10年兩次因公負傷,是一位揣著殘疾證堅持在一線辦案的刑警。他今年33歲,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蒼老很多。“辦一個案子,從犯罪嫌疑人的抓捕到羈押,根本沒有時間休息。”楊柳說,一個月里他能陪小孩的時間不到兩天,這也是他作為父親最大的遺憾。


  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由于常年處在打擊犯罪、調處矛盾和服務群眾的第一線,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大,超負荷運轉已是許多基層派出所民警的工作常態。


  “派出所工作的特點是生活不規律,遇到緊急任務、辦案或值班備勤,通宵達旦、放棄休假都是常事。上級公安機關一直鼓勵大家休年假,但許多人都放棄了。不是不想休,是真的走不開。”陜西省咸陽市公安局渭城分局化工開發區派出所所長張思強說,全所19名民警,大多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職業病。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如坐針氈,最怕夜里電話響……一位民警如此描述自己工作時的心理狀態。不少民警因此積勞成疾英年早逝。被稱為“喇叭所長”的湖北省襄陽市襄城分局歐廟派出所原所長吳繼革,安裝了3個心臟支架、進行了2處“心臟搭橋”手術,仍帶病長期忙碌于處警一線。2015年7月,在冒著高溫處置一起緊急警情時,他暈倒在地,生命定格在了46歲。


  “天天在流血、月月有犧牲”,一組數據佐證了公安民警工作的艱辛。湖北省公安廳今年1月的統計顯示,近5年來,湖北公安系統先后有55人因公犧牲、866人因公負傷、321人在職病故。2012年至2016年間,陜西共有46位民警犧牲在工作崗位上,402位民警在執行任務時負傷。


  優化環境、下沉警力,基層派出所亟須“減負”


  一些受訪民警認為,除機關與基層警力配比不當、各職能部門間履職合力不足外,缺乏維護民警執法權的保障機制,也是造成基層派出所負擔沉重的重要原因。“現場處置時沒有底氣,并不是因為害怕犯罪分子,而是來源于現實各方面的壓力,不敢果斷地執法。”一位民警說。


  采訪中,許多派出所民警也欣慰地表示,近年來基層的許多呼聲已經得到高層重視。今年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就提出,圍繞公安改革,解決管理體制不科學、力量結構不合理、警務運行不順暢等突出問題,提高職業保障水平。


  2018年7月2日,眉山市公安局園區分局象耳派出所民警在暴雨后搶險疏散群眾。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續推進,基層執法環境逐步改善,從優待警的政策也在不斷落實中:湖北省公安廳探索建立起以財政補助為基礎、商業保險為補充、民警互助為支持的“三位一體”優撫機制;陜西省咸陽市公安局出臺從優待警25條措施,提出“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健康上關愛、生活上關心”民警……


  然而這些還不夠。為讓民警安心、舒心、放心地在打擊犯罪、維護治安和服務群眾等主業上有所作為,基層派出所還須“減負”。


  一是出臺并落實相關法律法規,優化執法環境,維護民警的執法權威和公信力。


  湖北、陜西、四川等地民警建議,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探索建立一定范圍的容錯機制,為執法者壯膽撐腰,對妨害正常執法的行為敢于“亮劍”。


  二是推動警力下沉,夯實基層派出所力量。


  有民警呼吁,公安機關在公務員招錄時,宜對公安院校、公安專業有所傾斜,使更多有專業能力、熱愛公安事業的人才進入警察隊伍。


  三是對公安機關特別是基層派出所職能進行精準定位,厘清警務和非警務活動的界限,列出責任清單和權力清單,改變派出所“包打天下”的現狀。


  咸陽市公安局秦都分局茂陵派出所所長狄軍鋒建議,建立“110”報警電話分流機制,將各職能部門納入其中,依照職責劃分共同為群眾服務。


  四是優化合并考核項目,削減文山會海,將基層民警從繁重的文牘和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


  此外,切實落實中央和地方有關從優待警的各項舉措,關愛公安機關特別是基層派出所民警的身心健康。


  教育改革進行時


  7  一根網線撐起共享教育


  當前,共享教育日益勃興,一根網線在一定程度上能填補一些城鄉教育的鴻溝。寧夏部分學校通過教育云“在線課堂”等形式,對偏遠地區學校進行幫扶,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在線課堂”給山里娃開了一扇窗


  “請問寬口井那邊的同學,你們認為哪些形狀是對稱的?”聽到來自170公里外的寧夏銀川市二十一小學的美術老師的提問后,穆亞楠把小手高高舉起:“我認為‘蜜蜂’的樣子是對稱的。”話音剛落,她便得到了來自銀川、中衛兩地老師與同學的掌聲。


  近日,半月談記者來到寧夏中衛市中寧縣寬口井中石油希望學校,現場感受了“在線課堂”帶給偏遠山區師生的震撼。2015年起,這所學校就與銀川市二十一小學結成幫扶對子,共同搭建在線課堂。


  除了學生,受益的還有老師。學校語文兼美術老師張秀萍站在教室一旁,和學生們一起認真聽課。她告訴半月談記者:“我們既是老師,也是學生,通過學習名校老師的授課思路與方式,參與雙方組織的線上線下評課等教研活動,水平快速提高。”


  寬口井中石油希望學校校長萬占文說,“在線課堂”包括除體育以外的所有課程,學校980名小學生均在“在線課堂”上過課。目前,學校已建成“在線課堂”“智慧課堂”“錄播教室”,27個教學班全部安裝多媒體電子白板,寬帶網絡、優質在線資源全覆蓋。


  “互聯網+”校準教育扶貧準星


  近年來,“互聯網+教育”推動了寧夏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從“粉筆、教案、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逐漸向“寬帶、視頻、遠程教學”的現代化教育方式轉變。網絡教育、信息共享的介入,縮小的不光是城鄉學生的成績差距,在縮小心理差距、素質差距和思想差距上效果明顯。


  “一個主講課堂可以同時帶3個班,比如銀川市二十一小這堂美術課還可以與另外兩所學校的學生進行‘在線互動上課’,其他學??呻S時觀摩。”寧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索峰說。


  截至目前,該平臺上已經有200多所中小學校通過共享課堂、網絡教研、教師培訓等內容,實現全區學校共享課表、同步上課,緩解薄弱學校部分學科教學能力不足的問題,形成“定點幫扶、以一帶多”的教育精準扶貧模式。


  “大平臺、大資源”是近年來寧夏探索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化的主要方式。在自治區政務云的基礎支撐下,寧夏建成了全國首個以省級為單位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平臺自上線以來,共提供教育資源1800多萬件,各類教育教學和管理應用100多個,累計訪問600多萬人次。


  破解難題,勿讓共享教育“卡殼”


  未來幾年,共享教育有可能成為一股巨大的新動能,然而,受諸多因素制約,寧夏部分地區的教育信息化經費、基礎支撐設施設備仍顯不足。


  半月談記者走訪一些農村學校發現,硬件設施都不錯,但軟件建設跟不上,網速慢、網絡不暢通,導致遠程教育課程使用率低,時常遇到這邊的教師已經講完了一個知識點,那邊卻因網絡“卡殼”還沒有聽到。“學校現在是10兆、50兆寬帶,不能滿足授課需要,希望能提高到100兆。”萬占文說。


  此外,一些城市學校仍對信息化發展缺乏認識,存在等待觀望、消極被動現象,部分教師教育信息化應用能力不足。另外,有些學校只抓項目建設,不重視應用效果,不想用、不會用的現象依然存在。“目前,寧夏各級各類學校有3406所,進入在線課堂平臺的不到十分之一。”索峰說。


  一些基層教育工作者認為,與傳統教育相比,制作網絡課件對教師而言是一種新的負擔,應承認教師共享的勞動成果,保障他們的知識產權,鼓勵優秀老師制作優秀課件。“應當建立一種激勵機制,才會有源源不斷的高質量學習資源輸送到網絡平臺上。”寧夏教育廳副廳長郭坤宇說。


  8  人才急缺!人工智能學院來了


  在2018全球人工智能產品應用博覽會上,一位參觀者走過主題海報。李響 攝高校招生季,許多家長發現,不止一所高校的院系列表上出現一個新名字——“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發展之猛,潛力之大,已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點,這一朝陽產業如何納入高等教育體系,既能培養出合格人才,又能精準對接產業升級需求?人工智能學院,會是中國創新發展的又一個加速器嗎?


  人工智能學院如“雨后春筍”


  2017年9月,中國科學院大學率先成立人工智能技術學院,此后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開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10余家高校先后跟上,人工智能學院一時成為中國大學“關鍵詞”。


  這背后,是我國人工智能產業人才供不應求的現實。據業內人士估計,人才數量缺口在百萬級別。


  業內人士表示,人工智能技術門檻較高,因此研發能力及實踐經驗兼備的人才成為企業爭搶的目標。目前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分散在高校的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等多個院系,畢業生難以具備人工智能領域的整體素養。


  截至2017年12月,全國已有71所高校圍繞人工智能領域設置了86個二級學科或交叉學科。據悉,許多尚未成立人工智能學院的高校,也在大數據、計算機等專業培養方向中明確列出“人工智能”方向。


  教什么?怎么教?


  半月談記者梳理發現,各校人工智能學院在人才培養方向上不盡相同。如中國科學院大學的人工智能技術學院設立了模式識別、人工智能基礎、智能人機交互等6個教研室;南京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擬設立“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智能系統與應用”兩個專業方向。


  “人工智能屬于交叉學科,任何一個高校都做不到囊括全部方向,要結合自身基礎和優勢來安排。”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黨委書記彭冬亮說。


  目前,國內多所高校正在爭取將人工智能增補為一級學科。“人工智能成為一級學科,會大大促進高校相關教育資源的整合。”浙江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長吳飛表示,就人工智能高等教育而言,中國與美國差不多同時起步,合理的頂層設計,將有助于中國人工智能教育提速發展。


  人工智能學院的人才培養如何確保質量?多位受訪專家認為,課程與教材是本科教育的“牛鼻子”,人工智能也不例外。


  時下,人工智能課程體系的設置仍具有突出的“美國印記”,斯坦福大學等學校已通過網絡公開課等形式探索出一整套課程模塊。“不僅我們的學生在學,老師和企業研發人員也在學。”吳飛說,在初創階段,中國人工智能課程安排還應當以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為主,逐步形成立足中國實際的優化方案。


  據了解,為盡快補齊短板,高等教育出版社成立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系列教材編委會,計劃從2019年開始陸續出版一批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專業教材,覆蓋人工智能核心理論和主要應用領域。


  熱潮中的冷思考


  無疑,人工智能正在成為炙手可熱的人才培養方向。不少教育界專家提醒,須冷靜看待這股熱潮,高校是否開設相關專業乃至建立相關學院、研究院,應有充分論證,尤其要避免“圈地思維”,避免一擁而上。


  吳飛說,雖然高校有學科和專業設置自主權,但如果沒有數學、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良好基礎,缺乏交叉協作環境,人工智能學科的發展就無法獲得堅實支撐。


  “學校設置人工智能專業,最重要的還是人才。我們專門頒布了一系列促進交叉學科發展的政策,為教師跨院系兼職提供制度性激勵,這就促進了老師們從事人工智能教學研究的積極性。”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說。


  為進一步彌補師資短板,許多高校都把人工智能列為全球人才招聘的重點方向,還有一些學校選擇邀請企業人才來校任教,如重慶郵電大學的人工智能學院就與科大訊飛共同建設。


  目前,“中國高校人工智能(AI)人才國際培養計劃”已啟動,5年內將培訓500名教師和5000名學生。教育部還表示,支持高校在“雙一流”建設中,加大對人工智能領域相關學科的投入。


  時政·財經


  9  消費升級:新消費涌動中國


  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消費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這不僅體現在規模上,而且體現在結構上——新消費不斷壯大。如今,“買感受,買體驗,買心理慰藉”“剁的是手,玩的是情懷”“花錢買苦頭”等新消費觀念、新消費模式正闖入百姓日常,引領經濟轉型。


  新消費潮流:買發展、買個性、買愛好……


  排隊打出租車,錢包塞滿大把鈔票,拖家帶口逛電器行……這樣的場景加速淡出國人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各樣的新消費潮流。


  從“買溫飽”到“買發展”。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城鎮居民衣著消費增幅僅為4.6%,占人均消費支出的7.8%。同期,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932元,增長7.2%,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9.7%;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860元,增長19.7%,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8.9%。


  當下不少民眾外出吃飯時,素食店、沙拉店等成為首選;一些主打養生粥、養生湯的餐館漸成消費者寵兒。在南京新街口某高檔素食餐廳,56歲的南京市民蔡永勤說:“別看全是素的,價錢可不便宜,三四個人吃一頓也要四五百元。”


  江蘇省商務廳廳長馬明龍認為,我國民眾消費正經歷新一輪升級,生存類消費占比逐漸下降,發展類消費占比不斷上升,人們更愿意為健康、娛樂付出相應溢價,教育、醫療、文娛等漸成消費熱點。


  在蘇州某外企上班的85后朱海是電子設備發燒友,無論是專業級攝影器材,還是智能穿戴設備,但凡新品上市,他必定“嘗鮮”。“像我這樣的骨灰級電子粉,身邊還有很多,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花錢提升自己的休閑愛好水平。”


  從“跟風買”到“定制買”。討厭眼影撞色、拒絕穿衣撞衫、害怕出門撞包……隨著物質供給多元和自我意識覺醒,中國消費者不再熱衷于以往的從眾式消費,而追求標新立異的個性化特色,對自我符號的發掘和詮釋更為看重。


  江蘇一位從事購物數據分析的專業人士告訴半月談記者,當下一些名牌、品牌商品降溫,限量版、定制版、紀念版等小眾消費異軍突起。


  根據胡潤“中國高端旅游”報告,過去的3年,日本、韓國等傳統旅游目的地受歡迎程度從58%下降到36%;非洲探險游、中東沙漠游等更加陌生和個性化的特色旅游,受歡迎程度從個位數提高到20%左右。


  無錫一位32歲白領說,她每年在滑雪、探險、看小劇場演出和陶藝體驗等興趣愛好上的支出近3.5萬元。“人云亦云的東西已經out了。”


  從“群體買”向“族群買”轉變。順應社會結構和人口結構之變,中國出現越來越多新的消費族群。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釋放,“親子族群”催生了親子游、親子餐廳、親子服裝及配飾等一系列商機。


  再如“越野一族”,他們走出家門、追求豐富多彩的戶外體驗。上海一位越野俱樂部負責人說,這一族群消費力不容小覷,越野車養護、專業戶外裝備及各類探險費用,一年加起來少說也要好幾萬元。


  敷面膜、化淡妝、戴首飾……出生于上世紀90年代后的“潮男”們,更愿意花錢打理自己的衣著和發型,并頻繁出入健身會所和各種俱樂部。有機構研究發現,相對中國護膚品市場總體10%左右的增幅,“潮男消費”增幅高達24%。


  新消費價值觀:更注重心理和情感價值


  蘇州佳世達電通有限公司中國區產品開發中心智能方案事業群總監李兆平說,居民增收、中等收入人群壯大、自我意識覺醒等因素,是新消費浪潮形成的重要動因。


  分眾傳媒創始人兼董事長江南春認為,現代人愛美、愛玩、愛健康;怕老、怕死、怕孤獨;缺愛、缺心情、缺刺激。在此意義上,消費的心理補償比實際功能更重要。


  剛剛從日本自由行歸來的杭州某私企中層韓麗說:“砸兩個月工資買名牌手包送給自己,作為努力打拼后的自我犒勞。”她說,生存不易、生活艱辛,“消費是自我疼愛的最直接手段”。


  江蘇一位心理學專家認為,新消費不僅提供了商品的使用價值,還創造了撫慰心理和情緒的情感價值。


  情緒調節、意志訓練課程讓不少人情愿付高昂學費“買清凈”“找苦吃”。半月談記者在蘇南一家一晚住宿價格高達1萬多元的養生酒店了解到,這里健康餐、冥想、靜坐、呼吸調整等課程吸引了不少人參加。


  某住店體驗的白領表示:“錢多了、心累了,寧愿花錢買心靜。”南京一位經常參加歷險苦旅的企業高管表示,體驗和經歷可以融入個人血脈和生命旅程,商品卻不能。


  技術的升級和場景的顛覆,亦是新消費崛起的助推動力。隨著民眾基本生存需求的滿足和細分市場活力的迸發,更多小眾品牌、“網紅應用”憑借炫酷技術和對前沿時尚的捕捉,開始嶄露頭角,后來居上。在南京,HELLO KITTY、足球、普羅旺斯等主題鮮明的私人影院大受歡迎,每逢周末節假日,常常一房難求。


  把消費升級轉化為發展動力


  我國的新消費時代已悄然而至。馬明龍認為,順應消費升級的大潮流,滿足消費升級的各種需求,既是穩增長的持久動力,又是改善民生的現實路徑。


  然而,多位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高品質商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仍顯不足,探索供給模式變革,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領跑作用,任重道遠。


  李兆平說,雖然中國制造企業數年前就提出“品質革命”,也出現一些高品質商品供應商,但仍無法滿足居民對高品質商品的追求。2010年至2017年,中國跨境電商規模從1.3萬億元增長到7.6萬億元,增長近5倍,這折射出國民對高質量消費品的巨大需求。


  在服務業方面,我國醫療、教育、文化娛樂等行業有效供應依然捉襟見肘,境外就醫、境外求學、境外旅游娛樂已經進入普通家庭,這使得2010年至2017年期間,我國服務貿易逆差從151億美元快速增長到2359億美元。


  蘇州采芝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商業聯合會副主任儲敏慧建議,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優勝劣汰、提質增效;加快建立與消費強國相適應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為推動生產大國向消費強國邁進提供相應的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


  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黃志龍呼吁,持續釋放中國民眾消費潛力,還須克服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居民財富差距增加、居民杠桿率居高不下等障礙和挑戰,尤其是要警惕高房價對居民消費的擠出效應。


  科技·文化


  10  絲路青年,因農業科技而相聚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以來,位于我國第一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陜西楊凌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始終堅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部門開展緊密合作,越來越多不同膚色、語言和文化習俗的留學生在楊凌相會,使其成為我國農業科技國際合作的一塊高地。


  相聚在楊凌


  在不久前閉幕的第三屆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上,擔任哈薩克斯坦參會外賓翻譯工作的瑪拉提,是一位正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食品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哈薩克斯坦人。


  瑪拉提認為,楊凌一片田園風光,遠離大都市,且擁有中國著名的農業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我認為,中國一些大城市誘惑太多,不太適合搞農業研究,楊凌則與眾不同。”瑪拉提說。


  2017年4月,瑪拉提曾作為哈薩克斯坦農產品深加工科學研究院的一名研究員,來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短暫進修一周,對中國農業科研和開放包容的文化印象深刻。2017年9月,這個不到30歲的年輕人成功申請到了我國政府設立的“絲綢之路”獎學金,與楊凌“再續前緣”。


  和瑪拉提的經歷類似,他的同胞茱瑪目前也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讀。 “‘一帶一路’特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和中國西北同屬干旱半干旱地區,氣候條件、生態環境、動植物適應性等非常相似。而楊凌正是中國為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而設立的示范區。”茱瑪說。


  農業科技交流的“使者”


  麥收時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巴基斯坦留學生薩賈德·拉扎戴著草帽、頂著高溫下地收麥。“中國和巴基斯坦一樣,都是農業大國,種地時氮肥的用量特別大,這容易讓土地板結,而且環境還受到污染,得不償失。”拉扎說,測量試驗田小麥對氮肥的吸收情況是他客串“麥客”的主要目的。


  從2015年開始,他和同學們已經種了兩茬小麥、三茬玉米,不僅要像普通農民那樣“趕農時”,還要對比樣本、分析相關數據并查閱各類文獻。“雖然有時候很辛苦,但能腳踏實地地做些研究工作,為中巴兩國農業做一點小小的貢獻,心里還是特別知足。”拉扎說。


  與拉扎的工作有所不同,瑪拉提如今的主要研究工作是篩選出馬奶中的益生菌,并將其注入牛奶中,將牛奶“變成”馬奶。這項工作雖然不需要腳踩黃土地,但同樣需要認真和耐心。這兩天,瑪拉提經常和同胞王慧等人從上午8點一直工作到半夜。


  瑪拉提說,他們要從馬奶的250種益生菌中挑選出最需要的9種。一滴馬奶里面約有40種益生菌,想迅速提取、培養所需的9種益生菌,不僅要根據微生物的“作息時間”安排自己的作息,動輒晝伏夜出,而且還得期待運氣的眷顧。


  在王慧看來,之前中國的獎學金大多發給國外沒有工作經歷的學生,而“絲綢之路”獎學金則更偏重已有幾年工作經驗并希望在特殊領域繼續深耕的人。“我們學成后可能還是會回到自己的祖國。我希望能成為中國和哈薩克斯坦農業科技交流的‘使者’,幫助兩國在農業更多領域中尋覓合作機會。”王慧說。


  有互動,世界更美好


  5月下旬,來自中國的57種農產品良種被播入哈薩克斯坦北哈州立大學的試驗田里。同時,來自哈方的57種農作物種子也已開始在中國農科城楊凌生根、發芽。


  北哈州立大學農學院負責人莎亞克麥托娃說:“哈薩克斯坦的小麥品質位居全球前三,我們想讓這種優質小麥品種在中國盡快本地化,更好地滿足中國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我們也希望將自己的試驗田變成一個博物園,用以展示全球各地富有代表性的優質農產品。”


  不久前,絲綢之路葡萄酒科技創新聯盟在楊凌成立。該聯盟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發起,由來自美國、意大利、哈薩克斯坦以及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科教單位、龍頭企業等33家機構共同組建。


  “現在,中亞地區以及世界上很多擁有種植葡萄生態稟賦的區域,種植技術落后,在葡萄酒產業化方面也困難重重。”亞洲第一所葡萄酒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院長房玉林說,“中國作為葡萄酒的生產和消費大國,有必要借助已經掌握的先進經驗,讓葡萄酒產業更好地服務于全世界人民。”


  從2007年至今,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共招收來自59個國家和地區的學歷留學生396名,其中來自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的學歷生232名。莎亞克麥托娃說:“‘一帶一路’倡議給了沿線的‘鄰居們’攜手發展共同增進人民福祉的機會,農業科技方面的交流互動,將有助于我們擁抱一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生態·健康


  11  不托人沒法辦轉診?大病保障患上“關系依賴癥”


  病魔來襲,能力范圍之內尋求最好的診療是人之常情。然而,由于醫保撥付、考核指標、學科發展等多重因素,轉診并不容易,甚至不找關系就辦不下來。經濟條件不好的患者不得不忍痛放棄轉診。


  疑難重癥找關系才辦成轉診


  2018年3月,江西省南昌市民張華(化名)的母親在南昌市某三甲醫院確診患上了罕見的黑色素瘤。黑色素瘤是皮膚癌中惡性程度排名最高的腫瘤之一,病情發展極快,且容易遠端轉移。


  張華詢問得知,黑色素瘤患者一般都會選擇前往北京、廣東等地的兩三家醫院就診。母親確診的醫院2017年全年僅收治數例此類病人,而北京的一家醫院設有專門的黑色素瘤科,每天掛號患者近百例。


  按照流程,張華的母親要到北京的醫院治療,首先要辦理轉診申請。如未辦理轉診,城鎮職工參?;颊咧委熧M用醫保報銷相比轉診要降低10個百分點。居民醫保的影響更大,只能報銷35%。


  張華向母親的主治醫生咨詢轉診事宜,醫生說:“只辦理過出院,辦轉院要去醫院醫務科領取申請表。”來到醫務科后,工作人員告知“未辦過轉診,只能辦出院”,連申請表都沒有拿到。


  在醫院辦理轉診未果后,張華撥打當地醫保部門電話,工作人員告知,在醫保部門也能領取申請表,但也要按照流程先通過醫院相關科室、醫務科的審核蓋章,“我們只負責蓋轉診申請表上的最后一個章。”


  最后,張華輾轉多人找關系,才聯系到這家醫院的一位內部人士,拿到轉診申請表,完成逐級審核。“如果找不到關系,也只能辦出院,畢竟病情不等人。”張華慶幸自己盡管費盡周折,最終還是成功轉診。在北京,她遇到很多未能轉診的病友,只能自己多花錢,得不到本該享有的醫保報銷比例。


  “轉走花的錢,要轉出醫院負責”


  轉診之路為何如此艱難?有業內人士告訴半月談記者,影響三甲醫院之間轉診的關鍵,在于患者轉診所引發的一系列“賬”。


  為患者轉診開綠燈,意味著醫院要為患者承擔一定資金風險。張華向一位醫生好友咨詢轉診事宜。這名醫生當面給醫務科打電話,醫務科答復:“患者轉診后去異地就醫產生的可報銷費用,一般由轉出醫院先行墊付,醫院存在墊付后無法通過醫保局審核結算的可能。”


  這名醫生對張華坦言,從醫近5年自己手上只辦過一例轉診,還是醫院里的同事。“病情緊急,患者在轉診受阻情況下大多都會放棄,畢竟首先要考慮救治問題。”


  一位任職院長十余年的醫院負責人說,一般來說,治療同一種疾病,一些大城市醫院要比省內醫院至少多花費30%左右,這意味著當地醫保資金要支出更多。醫?;饸w地方統籌,在滿足本地需求都緊張的情況下,管理部門當然不希望醫保資金外流。


  江西一設區市醫保局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患者轉診難,在一定程度上也與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中關于轉診轉院率的考核指標有關。他認為,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設置這一指標,不是為了“卡”患者,而是約束一些在當地就能解決、浪費醫療支出的轉診轉院行為。


  “如果全部轉走,醫院在這一方面的學科就很難有進步。”這名受訪的醫院負責人還指出,沒有大量的病例治療積累,臨床業務提升就無從談起,醫院留患者也有這個考慮。


  能否轉診到底聽誰的?


  “能否治療很難有明確的判斷標準,有些病例省內醫院的確可以收治,但治療效果會存在較大差異。”一名醫生的話讓張華不禁疑惑,患者能否轉診到底有無標準可循。她帶著母親在北京求醫,就遇到有病友因地方醫院前期診斷或處理不當,導致病情延誤或加速發展。


  根據醫院級別制定差異化報銷比例,是推進分級診療、引導患者科學合理就醫的重要舉措。南昌市衛生計生委一處室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不同級別的醫院各自功能定位不同,如超出診療范圍必須轉診,而張華遇到的問題屬于從三甲醫院到三甲醫院,在地位上雙方屬平級關系,能否轉診只能由就診醫院判斷。


  根據就診醫院的級別,實施差異化醫保支付,忽略了當前各地醫療機構雖同級卻不均質的現實情況。一名受訪工作人員表示,受資源投入、群眾就醫信任度和就醫習慣等因素影響,不同地區的同級別醫療機構診療水平可能存在較大差距。


  江西某地市一家三甲醫院副院長認為,醫保差異化支付是為了減少一些原本在當地就可治療,卻因就醫習慣和對醫療機構的不信任,不顧一切涌向大醫院的診療行為,目的在于減少醫療資源浪費。“但對一些確有需要的重癥患者,還是應從患者的病情出發,堅持以人為本處理。”


  民生·社會


  12  “消費返利”“虛擬貨幣”……花式傳銷還有多少新花樣


  黑莓加黃酒能抗癌?扶貧還要拉人頭?買“空氣幣”可日賺8萬……近年來,花樣翻新、手段升級的傳銷騙局頻頻出現。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這些披著“花式”外衣的傳銷詐騙迷惑性強、誘惑大,治理還需多方合力。


  既傳銷又詐騙,各種噱頭無下限


  江蘇某市警方近期破獲一起“假抗癌酒”巨額傳銷詐騙案,僅一年時間就有3萬余人被騙。據辦案民警介紹,該犯罪團伙先成立一家所謂的生物科技公司,將黃酒和黑莓原液勾兌成黑莓酒,虛假宣傳成有抗癌功效的“神酒”,后又打著“神酒”旗號在全國20多個城市發展旗艦店、中心店、社區店和下級會員,通過各級拉人頭,一年時間就收取認購金和加盟費達3億元。


  半月談記者發現,該團伙還欺騙3萬多人在非法網上交易平臺開戶交易,并進行后臺操控,致使大批參與者血本無歸,涉案金額超5億元。數十位想要“維權”的參與者向半月談記者哭訴,“現在感到后悔莫及”“不該被‘財富夢’洗腦”“原來這就是徹頭徹尾的傳銷詐騙”。


  受訪知情人士表示,類似傳銷詐騙一般專盯法律意識較淡薄的中老年人下手,除了運用“發展下線獲利”的洗腦方式外,往往還會通過“提前送禮”“邀請參觀”“增加復雜概念”等手段迷惑參與者。


  近年來,“消費返利”“網絡游戲”“扶貧項目”“虛擬貨幣”等各種噱頭的傳銷詐騙層出不窮。“現在的傳銷詐騙進入電子商務、虛擬投資等領域,目前利用區塊鏈概念的傳銷平臺可能就超過了3000家。”一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律師如是說。


  套路多“迷人眼”,難辨且難管


  “人們關注健康和美麗時,他們就賣假劣保健品和化妝品;政府進行投資開發時,他們就鼓吹‘純資本運作’;互聯網盛行時,他們又開始玩弄網絡概念。”某知名大學法學院教授表示,傳銷詐騙會隨著社會發展變異,“社會流行什么,他們就立即跟進,具有極強的迷惑性”。


  傳銷詐騙與移動互聯網聯系緊密,使得集資方式套路更多。某互聯網公司反詐騙實驗室安全技術專家分析稱,2017年互聯網傳銷平臺數量占比超60%,犯罪分子借助微信群、QQ群等媒介發展下線,讓受害者通過移動支付、虛擬幣等交易。


  該專家認為,打擊這種新型傳銷詐騙面臨著“四難”,即識別難、定性難、預警難和處置難。由于傳銷詐騙參與人數眾多,金融業務存在混業化、多元化、跨地區的特點,增加了規則適用的不確定性。


  部分受訪民警向半月談記者透露,參與者在案件中不愿意舉報是常見現象,許多人在推薦“人頭”后也得到了一些提成,只要不崩盤就不會“受害”,因此存在明知是騙局,仍想在崩盤前再賺一把的心態。


  多措并舉鏟除社會毒瘤


  各地常有打擊傳銷詐騙專項行動,但如何保持治理長效?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黃芳表示,執法機關與司法機關應形成工作合力,既要嚴格把握市場準入標準進行嚴密的行政監管,也要明確職責權力,“該移送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不得以罰代刑”。


  同時,應鼓勵政府與相關單位平臺信息共享,協同合作。比如,某知名互聯網公司今年6月推出微信小程序“靈鯤金融風險查詢舉報中心”,揭露各類金融傳銷詐騙行為。該公司相關團隊介紹,這一平臺能將執法部門的“云上稽查系統”與公司的“網絡傳銷態勢感知系統”進行技術對接,開展線上監測、數據傳輸等工作,并能夠充分利用典型案件、熱點事件等,幫助公眾增強反網絡傳銷意識。


  業內人士指出,工商、公安和市場監管等部門應線上線下開展常態化、長效化綜合治理,做到“線上監測、線下實證、多措處置、穩妥善后”。各地要持續開展“無傳銷社區”創建活動,創新宣傳方式,引導建立“無傳銷網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