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色图13p/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黄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ar高清视频

2019年青海西寧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招聘15人簡章

來源: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019-11-14 14:38:03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招聘簡章
 
  一、單位簡介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正式成立于1962年,地處青海省省會西寧市,是以從事青藏高原生物科學研究為主的公益型綜合科研機構。面向國家生態文明建設,聚焦生態與環境研發領域,針對青藏高原生態安全屏障功能衰退的嚴峻形勢,開展脆弱生態保護、退化生態系統恢復、高寒生物資源可持續利用、特色作物與牧草新品種培育等關鍵技術創新與集成示范,探索高原生態與環境保護新路,支撐區域生態工程建設。2018年,為了認真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對生態文明的重大要求,中國科學院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簽署合作協議,依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共同建設“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一體化運行。以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國家戰略需求為目標,圍繞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生態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區域可持續發展,開展機理研究、技術研發、模式集成、生物資源持續高值利用、體制機制創新及政策設計,重點發展生物學、生態學、資源環境科學、文化生態學和管理學。建立生態監測-評估-預警體系,建設大數據支撐下的科研、科普展示平臺。為三江源國家公園的科學化、精準化、智慧化建設與管理提供科學支撐,引領國家公園的重要研究方向,為我國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體系的建立提供借鑒與示范。
 
  目前,研究所(院)有在編職工164人,其中科研人員100人(正高級29人,副高級39人),支撐人員38人,管理人員26人。離退休職工139人,含中科院院士1人。
 
  現有生物學和生態學一級學科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為生態學、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培養單位,生態學、動物學、植物學、中藥學碩士培養單位,有博士生導師26人,碩士生指導教師47人。在站博士后5人,在學博士研究生67人,碩士研究生86人。
 
  研究所(院)設有高原生態學研究中心、高原特色生物資源研究中心、高原生態農業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高原生物適應與進化重點實驗室和中國科學院藏藥研究重點實驗。
 
  設有青海海北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三江源草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海東農業生態農業試驗站和武威綠洲現代農業科學研究試驗站4個野外臺站。
 
  設有青海省寒區區域恢復生態學重點實驗室、青海省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青海省藏藥藥理學和藥物藥理評價重點實驗室、青海省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青海省作物分子育種重點實驗室和青海省動物生態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6個青海省重點實驗室。
 
  設有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工程技術中心和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湖州高原生物資源產業化創新中心2個工程中心。
 
  重大科技貢獻:(1)青藏高原退化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提出高寒草甸退化演替被動-主動退化假說,定量分析了草地退化因素貢獻率,闡明了高寒草地退化過程和機制,制定出兩類草地退化程度分類分級標準。研發退化草地治理成套技術13套,編制地方標準16項,出版專著9部,培育國審牧草1個。獲3項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省部級獎。(2)青藏高原生物系統演化與多樣性機制:研究發現龍膽科新種70個,揭示了諸多適應極端環境的植物生殖特點“中國龍膽科植物研究”獲2004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在世界蝗蟲分類學研究方面,發現新屬37個,新種106個,提出蝗蟲類在高原上的適應性、演化途徑和高原缺翅型等新見解。高原魚類“同域物種形成”模式研究被《Molecular Ecology》主編在2010年雜志年鑒綜述中給予高度評價。主編《青藏高原魚類》等10部,獲國家級科技獎6項,院省級獎11項。(3)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持續利用與生態經濟開發:以高原鼢鼠開發出建國以來第一個動物類一類新藥材及“塞隆風濕膠囊”等4個新藥。突破藏茵陳等種子萌發率低等栽培瓶頸;開展白刺等80種特色生物資源利用研究。授權專利78件,專著5部,白刺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制定國標1項。支撐青海省近40%生物企業,推動1家企業上市,近3年新增產值占青海生物產業年產值15%。(4)青藏高原動物種群生態與有害動物管理:構建害鼠不育控制及生物防治的綠色防控體系;首次提出非適應性母體密度應激可導致遲滯性密度制約的觀點,論文發在JAE并配發評述。在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Oikos、Oecologia等專業期刊發表論文432篇。(5)青藏高原作物品種選培與技術配套集成推廣:育成春小麥新品種27個(國審3個),春小麥在西北、華北及東北等累計推廣面積3000多萬畝,新增產值8億余元; “高原號”系列品種成為青海、甘肅部分地主栽品種,作為參試品種對照。創造了春小麥單產世界高產記錄,研制地方標準25項,專著10部,獲省級科技進步獎4項,國家獎1項。
 
  二、招聘信息
 
  招聘崗位:科研崗位15個。
 
  所需專業:植物生態學、動物生態學、動物保護遺傳學、動物遺傳育種、草業科學、畜牧學、大數據分析或遙感、全球變化生態學、作物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理學、藥用植物學、資源生態學、資源化學,具體崗位所需專業詳見《人才需求表》。
 
  三、招聘條件
 
  1.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職業道德、強烈的事業心和為高原生物學事業奉獻的精神,作風正派,有團隊協作及創新精神。
 
  2.具有較好的與招聘學科組相關的專業知識,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本學科領域核心刊物上發表過2篇及以上學術論文,其中至少1篇發表在SCI收錄期刊;
 
  3.在校成績合格且取得博士學位證書;
 
  4.身體健康,能勝任應聘崗位的科研工作;
 
  5.甘于奉獻和建設新青海,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青海籍優秀畢業生和具有博士后經歷人員;
 
  6.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特別優秀的人員,年齡可適當放寬到不超過40周歲。
 
  四、待遇
 
  1.薪酬待遇(兩種方式可供應聘人員選擇)
 
  (1)執行中國科學院特別研究助理制度,編制外聘用3年,享受副研究員待遇,繳納五險一金,期滿考核合格后,聘為正式在編人員(事業編制)。
 
  (2)試用期1年,享受助理研究員待遇,繳納五險一金,試用期滿考核合格后,聘為正式在編人員(事業編制)。
 
  2.其他方面
 
  ⑴提供周轉住房,試用期滿提供住房補貼。⑵特別研究助理在聘期內可申報中科院特別研究助理項目,入選后可獲得80萬元經費支持。⑶享受青海省部分引才政策和待遇:全職引進的應屆博士畢業生,若為青海“一優兩高”重點領域急需緊缺的,可直接認定為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劃”拔尖人才,青海省財政給予40萬元一次性特殊經費支持。
 
  五、聯系方式
 
  地 址:青海省西寧市新寧路23號
 
  聯系人:張興琪
 
  電 話:0971-6143048
 
  電子郵箱:zxqi@nwipb.cas.cn
 
  附件:人才需求表.docx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