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半月談第14期_半月談2019第14期文章匯總
《半月談》是黨政機關公務員必備的閱讀學習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務員申論備考非常好的資料。
下面是網頁閱讀版:
半月評論
1 提速對外開放,提振世界經濟
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投資爭端加劇,全球產業格局受到沖擊,國際投資者信心明顯不足……當世界經濟再次來到十字路口時,越來越多的國家、企業、專家把目光投向中國。從G20大阪峰會到第十三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從擴大對外開放的五項重大舉措到不斷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中國積極以自身銳意改革、擴大開放的確定性應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
6月底到7月初,中國國家領導人分別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和夏季達沃斯論壇兩個重要場合上,就經濟全球化和中國擴大對外開放表明原則立場,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歡迎。
堅持改革創新,挖掘增長動力;堅持與時俱進,完善全球治理;堅持迎難而上,破解發展瓶頸;堅持伙伴精神,妥善處理分歧。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中國提出的“四個堅持”建議,提供了促進經濟全球化、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中國方案。
在第十三屆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向世界介紹了自身擴大開放的成果:近年來多次自主降稅,目前關稅總水平已降至7.5%,與發達國家相差無幾;進一步開放市場,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不斷健全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體系,持續加大執法力度;去年在全球跨國直接投資下降的情況下,中國實際利用外資保持增長態勢……
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形勢,中國不斷提速對外開放,致力于發展更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以此為國內經濟注入活力,為世界經濟增添動力。
——進一步開放市場。近期,中國連續發布了《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19年版)》等多個外商投資相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擴大市場開放領域。同時,中國承諾將新設6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增設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新片區,加快探索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進程。
——主動擴大進口。擴大進口既可以促進雙向開放,與世界分享中國巨大的市場紅利;也有利于促使中國企業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場,增強中國企業的競爭能力;還有利于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中國將進一步降低關稅水平,努力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大幅削減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辦好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持續改善營商環境。世界銀行發布的《2019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營商環境改善幅度居全球第三,為東亞太平洋地區之首。打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將使中國市場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中國將于明年1月1日起實施新的外商投資法,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增強民事司法保護和刑事保護力度,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
——全面實施平等待遇。中國將全面取消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之外的限制,對在中國境內注冊的各類企業平等對待、一視同仁,建立健全外資企業投訴機制。這給了外資企業更多的便利條件,同時也能促使本土企業更好地與外資企業同臺競技,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6.3%,延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保護主義蔓延、國際貿易放緩、全球跨國投資連年下滑的當下,中國吸引外資逆勢上揚。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設外資企業超過2萬家,實際使用外資4783.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幅達7.2%。這顯示出中國擴大開放的巨大成績。
當下,不管是推動國內高質量發展,還是應對國際形勢的不確定性,進一步提速對外開放正當其時。中國近期的相關表態和實際舉措,為關注世界和中國經濟走向的人們吃下一顆“定心丸”。隨著中國對外商投資的開放度、透明度、可預期性越來越高,中國整體投資環境會越來越好,發展動能會越來越足;而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也將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半月講解
2 義務教育改革 提了哪些新要求?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印發。這是新時代我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綱領性文件。
義務教育質量事關億萬少年兒童健康成長,事關國家發展,事關民族未來。針對義務教育階段亟待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意見》提出多項具體舉措。《意見》有哪些新亮點?提出哪些新目標?對提升義務教育質量、發展素質教育有何意義?
堅持立德樹人,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意見》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力在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意見》還提出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堅持德育為先,教育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堅持全面發展,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堅持面向全體,辦好每所學校、教好每名學生;堅持知行合一,讓學生成為生活和學習的主人。
堅持“五育”并舉,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重智育、輕德育體育美育,學生勞動和實踐能力不足,是當前一些中小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對“德美體勞”的培養往往說得多做得少,流于形式。此次《意見》著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如明確除體育免修學生外,未達學生體質健康合格標準的,不得發放畢業證書;著重強調加強勞動教育,充分發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學校教育既要傳授知識,更要指明人生方向。《意見》強調,要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前提下發展素質教育,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嚴格按課程標準教學。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意見》要求優化教學方式,堅持教學相長。只有變單純的填鴨式教育為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推進課堂革命,學生在課堂上才能學得活一點,實效才能大一點。在教學管理方面,《意見》要求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表示:“留給學生的作業家長替做了,長此以往會給孩子們灌輸一個什么樣的思想?自己該做的事還可以讓別人代替,這不是教育的初衷。”
完善評價體系“指揮棒”,改變教育功利化傾向。“唯分數、唯升學”的單一評價體系帶來一系列問題。針對此,《意見》提出,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科學評價體系,在縣域教育、學校辦學、學生發展三個層面分別建立質量評價標準;完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建立監測平臺,并將評價結果作為考核評價干部和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的重要依據。
完善招生考試制度,民辦公辦學校同步招生。招生考試制度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意見》明確,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同時,針對公辦、民辦學校招生不公平的質疑,《意見》要求,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公辦民辦普通高中按審批機關統一批準的招生計劃、范圍、標準和方式同步招生。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表示,舉辦義務教育是義務教育法賦予政府的法定職責,要確保公辦義務教育的主體地位不動搖。
保障教師權益,維護學校教學秩序。要提升教學質量,保障教師權益是重要立足點。《意見》提出,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和待遇,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明確教師享有教育懲戒權,堅決維護教師合法權益。針對部分地區學校出現迎檢成主業,教學成副業,正常教學秩序受干擾現象,《意見》要求嚴格控制面向義務教育學校的各類審批、檢查驗收、創建評比等活動。未經當地教育部門同意,任何單位不得到學校開展有關活動。
半月調查
支架濫用:救命神器成創收利器
導讀
某醫院心血管主任醫師被其博士生實名舉報亂裝支架,裝一個回扣1萬元,一時引發社會關注。
長期以來,亂裝心臟支架的新聞屢見不鮮,支架濫用問題也一度成為醫療行業議論的焦點。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受利益驅使,有的不良醫生會鼓動患者多裝幾個支架,一些醫院把心臟支架當作了創收利器,導致支架濫用事件頻發。
被過度使用的救命神器
50多歲的成都市民黃先生常犯胸痛,他一直以為自己是胃疼,直到有一次在家痛得實在扛不住了,才打了急救電話。在醫院,他接受冠脈造影檢查后收到提示,3個重要的血管都有嚴重的病變,需要安裝多個血管支架。
黃先生告訴半月談記者,他之前已經在老家的縣醫院安裝了2個支架,花了四五萬元。這次又需要裝支架,對本就不富裕的他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之前就一次性裝了兩個,現在又要裝好幾個,費用高是一方面,也怕身體吃不消。”黃先生說。
與黃先生情況類似,來自四川綿陽的夏女士去年某天感覺有點胸悶,便去家旁邊的醫院拍了個片子,當時醫生讓她裝支架,需要一兩萬元,她猶豫了一下便回家了。夏女士在家休息幾天后感覺并無大礙,但為了放心還是去了另外一家醫院復查,這次醫院給出的診斷卻是“沒什么問題”,也沒提裝支架的事。
“現在大醫院還相對規范一些,一些小醫院或者民營醫院,為了吃回扣,有的不良醫生會鼓動患者多裝幾個支架。”成都一位業內人士透露,具體回扣多少,要看醫藥代表怎么操作,一般幾千到上萬是有的,“現在一些醫藥代表還通過會議津貼等形式發回扣,這樣可以避免被查出來”。
心臟支架成了創收增長點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心內科主治醫師王春彬告訴半月談記者,心臟支架植入技術是治療冠心病的常用方法,也是治療冠心病不可或缺的手段。“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時間就是生命,開通血管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植入支架作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還沒有可以替代它的方法。”王春彬介紹,中國2018年支架植入為75萬例左右。
對不少患者來說,心臟支架確是救命神器,但支架濫用現象也一直存在。為何救命神器會被過度使用?有專家表示,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一些醫院把心臟支架當作了創收增長點,醫生也非常重視支架帶來的利益。一枚小小的支架,直徑2~4毫米,重量不足萬分之一克,國產的就需1~2萬元,進口的價格更要翻倍。普通心臟支架手術3~5萬元,每增加一個支架,還會增加1~2萬元。
此外,醫生過度迷戀技術也是原因之一。專家表示,醫學離人文和服務對象漸行漸遠,學科越分越細,醫學生很快就進入一個具體的操作領域,忽視了對患者病情的全面分析。“也有患者認為吃藥、打針太麻煩,放支架可以一勞永逸,并且能去根。其實,很多人術后繼續抽煙、不按時吃藥,導致病情很快復發,或者出現新的病變。”
在“必要”和“過度”之間建立規范
受訪專家認為,為規范心臟支架合理使用,醫生要加強自律。同時,還要嚴格按照臨床路徑進行規范,避免不必要的支架使用。專家表示,嚴格根據指征選擇手術方式,可以避免大部分的支架濫用。
同時,應通過醫保控費等措施,建立起合理的拒付和懲罰機制。比如給不該裝支架的病人裝了,該搭橋的裝了支架,該用便宜裸支架的用了貴的載藥支架,這些都應該考慮拒付,甚至予以懲罰。
一名不愿具名的藥械代理商說,現在心臟支架在流通中還是存在水分,層層盤剝,擠占了正常的價格空間,因此,需要加強醫藥器械流通環節的“凈化”。
王春彬認為,目前,進口支架和國產支架價格之間相差很大,需要加強對國產支架的普及宣傳,患者也不要迷信進口支架。“一般大醫院植入支架要求很高,全部都要存檔,也需要網報,相對比較規范。同時支架手術需要更加合理的標準,需要更加嚴格的監管手段,不能一棍子打死。”
半月世界
4 半島局勢再現和平機遇
朝美領導人6月底在板門店進行的“閃電式”會晤打開了朝美對話的僵局,半島局勢再度出現難得的和平機遇。哪些因素促成了朝中社所形容的兩國領導人在此次會晤中所體現的“果敢決斷”?朝美雙方尋求共識、解決問題的政治意愿又能否在未來轉化為談判中的實質性進展?
朝美各有所需
此次朝美領導人板門店會晤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記錄,有著強烈的象征意義。美國總統特朗普跨過軍事分界線,成為第一個踏上朝鮮國土的美國在任總統。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對此表示:“這體現美方了結歷史舊賬,勇于開啟未來的意愿。”相比于從前,板門店所象征的緊張、對抗的意義正在消退,板門店今后很可能成為朝韓、朝美對話的適宜場所,并成為象征和平的地方。
朝美領導人板門店會晤,是各有所需和形勢使然的結果。
所謂形勢使然,是中俄韓都在積極推動朝美重啟對話,特別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朝鮮成功進行國事訪問,為政治解決半島問題提供了新契機;習近平在日本大阪與特朗普的會晤中介紹了中方在半島問題上的原則立場,推動美方顯示靈活,與朝方相向而行。與此同時,朝俄、韓美近期都舉行了首腦會談。圍繞半島局勢的一系列高層會晤,既是動力也是壓力。任何一方拒絕對話都將使自己處于被動地位。
所謂各有所需,則是朝美各自國內形勢所迫。特朗普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創造“外交業績”為業已啟動的競選連任加分。僅僅靠宣傳朝鮮“沒有進行核導試驗”作為自己的“業績”已經不能滿足加分需求,因此必須在半島問題上有新動作、新姿態和新進展。
就朝鮮而言,一方面,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與中國、俄羅斯領導人會談后獲得了強力支持,增強了對朝美對話的信心和底氣,另一方面則是迫切需要為推進“集中全力發展經濟”的新戰略路線創造條件。而朝美對話陷入僵局、朝韓對話陷入停頓,以及國際制裁的長期化將使新戰略路線的推進面臨嚴峻考驗。在這一形勢下,重啟對話對朝鮮來說也格外重要。
韓國一直樂于在朝美之間起“中介者”“調停人”的作用。韓國總統文在寅多次表示希望朝韓對話和朝美對話形成良性互動。雖然文在寅沒有參加此次朝美領導人會晤,但三國領導人在板門店會面也頗具象征意義。韓國政府的目標是謀求與朝鮮和平共存,共謀發展繁榮。然而,由于朝韓關系事實上受制于朝美關系,因此,積極斡旋促使朝美早日重啟對話,從而為韓朝關系的發展創造條件,成為韓國外交的重要目標。
后續對話是重頭
可以看到,朝美領導人在6月底的板門店會晤中各有讓步。
第一,雙方同意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組成團隊進行工作磋商,以推動新一輪首腦會談。美方團隊雖然由國務卿蓬佩奧領導,但擔任工作磋商的代表則是美國對朝政策特別代表比根。在此之前,朝鮮多次指責蓬佩奧違背總統意愿,對朝持強硬立場,成事不足,要求美方“換人”。此次比根擔任工作磋商代表,負責實際的談判工作,蓬佩奧退居幕后,至少是美國在表面上做出了“換人”的姿態。
第二,雙方就工作代表“進行一攬子協商”達成一致。朝美過去在無核化和建立和平機制問題上分別持“分階段,同步走”原則和“一攬子”解決立場,爭執不下。而此次雙方同意“一攬子協商”,意味著雙方暫時放下爭執,朝著制定無核化和建立和平機制的總體路線圖前進了一步。
第三,美方在制裁問題上似有松動。特朗普在會晤后對媒體表示,并不急于放寬對朝制裁,但同時又說:“希望能隨時解除對朝經濟制裁,在開展磋商的過程中也可緩解制裁。”這與過去美國強調在朝鮮完全棄核之前不會緩解制裁的立場相比似有松動。
當然,這些都是雙方展示的一種姿態,后續對話談判才是重點。朝美工作團隊所要討論的“一攬子”協議,大致分為半島無核化和建立和平機制兩大部分。
半島無核化包括申報、核查等復雜事項,建立和平機制則涉及機制的主體、內容、法律等敏感問題,其中直接涉及韓美同盟的性質、駐韓美軍的去留、聯合國軍司令部的存廢等重要問題。無論是半島無核化還是建立和平機制,都關系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也都與朝鮮的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息息相關。在雙方尚未對各自的立場和政策作出重大調整之前,工作磋商要談出雙方都能接受的成果絕非易事。半島無核化和建立和平機制的前景依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基層治理現代化
5 物管“老大難”,何時止“亂戰”
物業管理是社區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半月談記者在北京市調研發現,當前群眾關注的物業問題主要表現在物業公司服務不到位、費用收取支出不透明、業主欠繳物業費、老舊小區“失管”等方面,且涉物業服務糾紛量大,不易調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并建立小區治理長效機制?北京正嘗試開出“新處方”。
物業管理難題,社區治理短板
近期,家住北京市南五環外某小區的業主陳先生被迫卷入了一場因物業公司提高物業費所引發的“亂戰”:物業公司通知業主物業費由2.18元漲到2.68元,這引發了部分業主的抵制。“物業公司聲稱經過了電話和入戶商議,并與大部分業主達成了統一意見,但實際上部分業主并不知情。”陳先生說,物業還開了一個“收支說明會”,但賬目并沒有經過第三方審核,欠缺說服力。
按照相關規定,物業公司提高物業費需要通過業委會并向相關部門備案,但該小區此前并未成立業委會,因這次漲價“風波”,部分業主主張成立業委會,沒想到卻將事態推向更嚴重的境地。“430戶業主只有少數業主戶投了票,原因就是認為主張成立業委會的業主有私心,擔心業委會成立后把物業換成和他們有利益關聯的其他公司。”陳先生說,選舉日前,支持方和反對方發生了較為激烈的對抗行為。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期,因物業公司管理產生的問題頻出,這與業主意識提高和物業行業發展滯后有直接關系。半月談記者走訪后發現,群眾反映的問題主要與服務水平、相關收費收支、公共空間使用等有關。
——有的物業公司“有名無實”,對居民行為監督不到位。
今年5月,北京中心城區一個小區住宅樓發生火災,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火災與物業“失管”關系密切。小區居民稱,樓內線路老化、走線混亂,樓道電線雜亂無章、雜物堆砌,但物業公司長期不作為。當地居委會介紹,安全生產部門認定物業公司在日常監督過程中有所缺失,已對小區物業進行約談并提出整改要求。
——有的物業公司資金使用是筆“糊涂賬”。
東城區某小區業主反映,小區物業貼出告知書,稱某單元兩部電梯因緊急故障需要動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60萬元。北京長期從事物業問題研究的專家童超告訴半月談記者,即使購買新電梯也不用這么多錢,其中很可能存在物業公司與維修方勾結、收取回扣的情況。經過咨詢后,該業主向物業和當地街道反映了相關問題,物業公司最終沒有動用高額資金。
——有的公共資源被物業擠占成為“搖錢樹”。
一些業主反映,所在小區物業私自將地下車庫賣掉,引導外部車輛進入小區收取停車費,引發部分業主集體維權;有業主反映,小區物業公司沒經過業主同意引入水站或商業服務項目占用公共空間,甚至限制業主選擇寬帶提供商的權利。
物業公司與業主成了“對手”?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一份調研顯示,近年來,北京全市涉物業服務相關糾紛呈持續高發態勢。2014年全市法院受理物業糾紛案件24019件,但到了2018年,收案49013件,年均增幅達19.5%。物業公司與業主為何糾紛頻發?
首先,物業公司“多而雜”,服務能力參差不齊。半月談記者了解到,北京實施專業化物業管理的住宅項目有4000多個,服務小區的物業公司3600個。“大量小公司專業化程度不高,不看重自身品牌效益和社會影響力,發展眼光短淺,服務能力和水平總體較差。”北京市住建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說。
其次,作為行使共同管理權的業主委員會成立比例較低。據介紹,與上海住宅小區業委會成立比例達到90%相比,北京的比例只有25%。半月談記者走訪的多個小區都沒有成立業委會。一方面,部分業主擔心業委會有私心,無法公正公平保障全體業主權益;另一方面,部分業主認為成為業委會成員牽扯精力較多,自身相關業務知識欠缺,且業主意見很難統一,工作開展難度較大。
第三,住宅小區問題復雜,存在“執法不進小區”問題。半月談記者了解到,根據《北京市物業管理辦法》,住建、公安、消防、城管、園林等22個部門都有物業管理職責,且作了明確規定,但這些規定缺乏有效落實,部分職能部門不進小區執法,解決問題的“最后一公里”未打通。
第四,歷史遺留問題急需創新思路解決。據相關部門摸排統計,北京市現有小區1萬個左右,超過半數小區屬于老舊小區,處于“失管”狀態,停車位嚴重缺失、樓道雜物堆放、私搭亂建、無物業管理等情況在老舊小區尤為突出。目前北京采取“先嘗后買”“先單項收費后多項收費”等方式,先對老舊小區改造,后逐步引入物業管理,少數小區已見成效,但大面積推開仍存在困難。
正視老問題,探索新方法
2019年,北京市一方面通過“接訴即辦”推動物業管理專項治理,一方面探索新機制、新方法,物業服務質量差、水平低等多年“老大難”問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
首先是展開北京全市物業項目“大檢查”、制定履約考評體系。北京市住建部門建立物業企業信用信息公示機制,組織相關部門、街道、行業專家對全市物業公司進行打分,定期公布企業不良行為記錄,加大對企業的警示作用,督促企業依法依規開展物業管理活動。
其次,積極響應街鄉吹哨,加強社區黨建引領,在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中設立黨組織,鼓勵“交叉任職”。要求物業服務項目負責人到社區“報到”,積極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共同做好社區治理。
此外,建立物業費調整機制,街道、社區組織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或業主共同協商物業服務標準和物業收費標準,實現按需調整,質價相符,促進行業良性發展。同時,業主委員會要協助催繳物業費,對惡意欠費業主信息進行公示,督促業主履行義務。
教育改革進行時
6 為留住生源,公辦校長累到胃出血
國家從2006年開始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并不斷增加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義務教育階段公立學校的辦學條件和師資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按理說,公辦教育應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趨勢,而悖論的是,在不少地方,公立學校的競爭力不斷下降。
筆者在中西部一些縣調研時發現,近些年來義務教育階段民辦教育在地方上蓬勃發展: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數量增加,在校生規模和所占比例有持續上漲的趨勢,民辦學校的教學質量不斷提升,成為縣域范圍內優質學校的代表,越來越多家長愿意把學生送入高收費的民辦學校就讀。
縣域民辦教育為何蓬勃發展?
筆者調研的H縣,2017年,共有民辦小學78所、在校生41106人,占全縣小學在校生的比重超四成;民辦初中16所、在校生11826人,占全縣初中在校生的比重近三成。而且,這一比例近些年呈不斷提高的態勢。
為何民辦學校在縣域迅速發展?筆者調研發現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民辦學校自身有獨立的人事權和財政權,具有教師管理和教師激勵的優勢。
在教師管理方面,民辦學校能夠根據需求聘用教師、解聘不合格的教師。教師激勵方面,能夠建立起比較有效的機制,實行多勞多得、優勞優得的工資制度。
公辦學校則存在劣勢。學校補充教師由當地政府和教育局統籌安排,存在需求滿足上的時間差,即學校急需的教師無法立刻滿足,補充進來的教師可能不是學校急需學科的教師;在教師管理上,學校領導無權開除不合格教師,部分教師“混日子”卻不會受到任何懲罰,挫傷了認真工作的教師群體的積極性;在教師激勵上,公辦教師的工資仍然是平均主義、論資排輩的,主要取決于教師的職稱水平,而不是工作量和工作質量。
二是民辦學校能夠及時發現家庭教育需求變化,并迅速整合資源以滿足家長需求。
2000年后,農村青壯年普遍外出務工,家長對學校的安全需求和教育質量要求提高。針對此,民辦學校普遍在2000年后改建為寄宿制學校,提供托管服務、校車接送服務。為滿足家長教育質量需求,民辦學校采取兩方面措施:一是加強學校紀律管理,培養學生的紀律意識和規則意識;二是增加早自習和晚自習,延長學生學習時間,定期舉行測驗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督促學生學習。
大部分公辦學校在小學階段沒有寄宿,學校也沒有校車。另外,公辦學校為了落實“減負”政策,縮短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低年級不布置作業,減少考試次數,不公布學習成績。這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去競爭化”的效果,導致一些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成績下降。
三是民辦學校具有招生自主權,通過各種方式選擇性招收優秀生源。
《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提出民辦學校“可以自主確定招生范圍、標準和方式”,可以跨地區招生。在實際招生中,民辦學校采取兩種方式保證生源質量:一是提供獎學金、減免學費吸引一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二是通過筆試、面試等方式淘汰掉一些成績較差、難管的后進學生。由于能保證較為優秀的生源,民辦學校的教學成績能夠很快凸顯出來,成為地方優質教育的代表。
公辦學校承擔保障所有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受教育權利的責任,對于片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均實行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在優秀學生不斷進入民辦學校就讀的背景下,生源質量不斷下降,教育質量也因此下降。
四是地方政府對于民辦學校的支持極大地促進了民辦學校的發展。
不少地方政府對于招商引資來的民辦學校提供優越的發展條件,除了按照相關規定鼓勵和支持之外,還會對民辦學校提供師資支持。如中部S縣提出:“對招商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民辦學校,按照高中每班4名、初中及小學每班2名的原則,選派公辦教師予以支持;對投資規模較大、管理規范、質量較高、社會效益較好、排名靠前的民辦學校,全額選派公辦教師。”截至2017年,該縣共為6所招商引資在5000萬元以上的民辦學校選派617名支教教師,其中學前教育支教62人,義務教育階段支教555人。
地方教育生態正在經歷混亂和重組
民辦教育的蓬勃發展對整個教育體系和地方教育生態都生產了深遠影響。一方面,民辦教育彌補了公辦教育的不足,滿足了家庭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同時刺激了公辦教育系統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另一方面,民辦教育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原有的教育生態,地方教育生態正在經歷混亂和重組。
筆者了解到,在民辦學校和公辦學校的“生源大戰”中,民辦學校的優惠條件使優秀小學畢業生大量流向縣城民辦學校。
據H縣Y鄉中學校領導介紹,該鄉每年小學畢業生有2/3流入縣城,其中90%進入民辦學校就讀。校長為了留住生源,在暑假組織教師下村入戶招生。家長們對前來招生的公辦學校教師詢問:“去了你們那里,能給我們多少錢?”當發現Y鄉中學提供不了豐厚的獎學金和優惠的招生政策時,家長們對于送子女進入鄉村公立學校并不熱情。Y鄉中學教師辛苦了1個月,校長甚至累到胃出血,才比往年多招了幾十個學生。
當民辦學校在教育質量上總體趕超公辦學校時,地方教育體系無形中重構了。公辦學校成為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逃離的學校,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成為家長競爭的焦點。民辦學校根據教育質量和供求關系制定收費標準,于是形成了民辦學校教育質量和家庭支付能力之間的對應關系:家庭支付能力強,能夠送子女進入教育質量好的民辦學校就讀;家庭經濟支付能力較差,只能將子女送進教育質量較差的民辦學校就讀,或者是送進公辦學校。由此,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促進和鞏固階層分化的工具。
另外,民辦學校容易產生極端教育。家長送孩子進入民辦學校,要的是學習成績,民辦學校為了滿足家長的需求會以成績為核心,強化應試教育。除此之外,為了管理學生,可能會采取一些極端的懲罰手段,但是由于存在家校聯盟,這些事情可能并不一定為外界所知。
解碼城市
7 廣安:業廣民安
導讀
地闊為廣,和諧即安,廣土安輯,是為廣安。這里是小平故里,正如新西蘭作家路易·艾黎訪問鄧小平故居所贊頌的,這里是“東方的地平線”。在這里,勤勞勇敢的人們有著“心寬廣,安天下”之胸懷,繼續書寫新的春天的故事。
小平故里,精神永光
內陸小城四川廣安,因偉人而名揚四海。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同志誕生于廣安協興鎮牌坊村,開啟了一段波瀾壯闊的人生歷程。
在協興鎮,大多數居民家里都掛著鄧小平同志的畫像。半月談記者在這里采訪的每一個人,都能講述鄧小平的故事。人們永志不忘,他深情地愛著祖國和人民,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奉獻了畢生的精力;他深深眷戀桑梓和鄉親,留下了“一定要把廣安建設好”的囑托。
昔日荒草叢生的三元寨,漫山遍野種滿柑橘樹。果園的主人魏明元手指滿樹果實,信心十足地告訴半月談記者:“今年肯定是個豐收年吶!”
魏明元曾窮得叮當響,靠著勤勞的雙手,他奇跡般地把荒山變成果園,自力更生摘掉了“窮帽”。“革命先輩拼著性命換來今天的好日子,我們哪有理由偷懶?”
在重慶闖出了一番天地的葉林,是鄉親眼里的“金鳳凰”。沒想到,他放棄了蒸蒸日上的事業,重新飛回明月山的大山深溝,誓要讓家鄉改頭換面。他的理由也是一樣:“我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甜頭,也要把這份甜回饋給鄉親。”
飲水當思源。廣安人民把感恩的情愫化為鄭重的宣言:把廣安的發展融入全國發展的偉大實踐,為這片江山沃土寫下新的華彩篇章。
正是以這般“一團火”的精神,廣安發展步入快車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雙雙突破千億,成功邁入四川千億俱樂部,呈現出經濟穩中有進、民生福祉持續提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的良好態勢。
濱江之城,綠色發展
廣安是一座“讓人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江城。
渠江曲折回環,穿城而過。當年,16歲的少年小平就是從渠江東門碼頭出發,踏上赴法的留學路。如今的夏夜,蜿蜒綿長的江畔是最熱鬧的休閑場所。男女老少紛紛走出家門,歡歌曼舞、暢敘傾談,歡樂時光似江流不盡。
渠江與嘉陵江合抱廣安,孕育的不僅是秀美風光,更有難以忘懷的舌尖之美。廣安美食兼具川渝特色,形成了獨特的地方風味。除了兩江的河鮮美食,傳統美食巴人八大碗傳承至今,以三巴湯、英雄會、桂興坨坨羊肉為代表的特色菜品遠近聞名,以岳池米粉、武勝麻哥面、鄰水肉湯圓為代表的名特小吃回味悠長。
作為長江出川的最后一道生態屏障,廣安自覺擔負起為長江水資源保駕護航的使命。加快建設嘉陵江流域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全域推進水環境治理,同時大力發展生態工業、生態農業……持續努力下,廣安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先后成功獲評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水清岸綠、城水相融、人水相親”的新廣安,綠水青山成為對外招商引資最靚麗的一張名片:今年上半年,廣安就引進項目342個,協議投資711.19億元。
川東門戶,開放新篇
位居四川省最東端,緊鄰重慶,廣安地處“成渝西昆”鉆石經濟圈中心,是“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
廣安與好鄰居重慶往來尤為密切。位于鄰水高灘新區的四川創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幾乎每天都有4至6車汽車零配件送往重慶。只需1個小時,這些產品就能送達廠家。
作為從重慶遷來的“外來戶”,創能機械入駐高灘新區后,廠房擴大了4倍,用地成本卻節約了60%。公司總經理劉建明說:“以前不敢接的大訂單,現在也有能力承接了。”
廣安與重慶的交往是全方位的。廣安50%的工業項目為重慶配套,75%的農產品銷往重慶,60%的游客來自重慶。著眼建設川渝合作示范城市的目標,廣安發力與重慶一體化發展,目標是建成重慶主城空間拓展區、重大產業配套區、農副產品供應區、休閑度假“后花園”。
“我對學院的未來更有信心了!”廣安職業技術學院校長王義全告訴半月談記者,“一個月前,我們與汕頭大學簽訂了對口幫扶框架協議。我們正在汕頭大學的幫助下,建設機電一體化、工業機器人兩個專業和生產性實訓基地。”
這不是孤例,廣安開放合作的深度廣度不斷拓展:按照創新研發在成都、生產基地在廣安的定位,加快成都廣安“雙飛地”建設;與浙江南潯區合作建設“飛地”產業園;與廣西防城港合作共建廣安無水港……作為四川唯一與首批經濟特區全部締結友好關系的城市,今年上半年,廣安從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引進的重大優質項目便有39個,協議資金155.11億元。
站上深度開放的新起點,廣安正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引進“外生變量”,最大程度釋放開放發展新動能。
文旅融合,腰包漸鼓
擁有鄧小平故里和華鎣山游擊隊遺址兩大紅色資源,建市之初,廣安便著手打造紅色旅游品牌。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區”和30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廣安均榜上有名,成為全國紅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錦繡廣安,并非只是紅色旅游目的地。華鎣山巍峨雄壯,更有奇特石林令人流連;千年興國寺晨鐘暮鼓香火裊裊,南宋安丙家族墓中外聞名;亞洲最大溶洞奇觀——天意谷的洞中飛瀑更讓人稱奇……悠久歷史與美麗山水,讓廣安成為世人矚目的中國優秀旅游城市。越來越多廣安人民吃上旅游飯,腰包越來越鼓。
如何充分利用資源,進一步擴大廣安旅游的吸引力?從單一紅色旅游轉變為“旅游+”,廣安思路明晰、步履堅定:以城市提質工程提升城市顏值和品位;以鄉村振興工程實現農業產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舉辦國際紅色馬拉松賽等活動,增強廣安旅游知名度、影響力……廣安,正日益成為聞者向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之地。
時政·財經
8 建設美麗鄉村須邁三道坎
建設美麗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任務,事關農民福祉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筆者調研發現,當前一些問題對美麗鄉村建設仍帶來一定制約。
縣、鄉鎮、村財力嚴重不足。按照現行財政體制,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相對充足,市級和縣級由于地區發展水平差異,財政狀況差別較大,鄉鎮、村一級財力普遍較差。雖然國家近年來相繼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美麗鄉村建設,但我國擁有數萬個鄉鎮、數十萬個行政村,歷史欠賬多、建設落后。
內生動力不足。受傳統小農思想和自身條件、發展環境等影響,一些群眾自身發展愿望不強、動力不足。不少村民認為,鄉村治理是黨委政府及村兩委的事情,與自己關系不大,主人翁意識不強,村組事務主要還是靠村兩委推著走,組織化程度不高,群眾的凝聚力和創造力沒有得到有效發揮。
人才隊伍匱乏。建設美麗鄉村,關鍵在人,需要大批有能力、有見識、有魄力的人。但當前農村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農村人才流失、“空心化”問題嚴重,留在農村的“38、99、61”部隊,即婦女、老人、兒童,難以肩負起建設美麗鄉村、實施鄉村振興的重任。怎么辦?
要繼續加大中央財政向“三農”傾斜支持力度,通過設立鄉村振興投資基金,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鄉村振興。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優惠鼓勵企業家籌集資金,到農村創辦小額貸款公司,為鄉村振興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同時充分發揮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為農業中小企業服務的作用。
要激活群眾參與內生力。增強村民主人翁意識,讓村民真正意識到建設美麗家園,政府是引導,不是包辦。匯聚群眾的力量和智慧,讓群眾智慧有用武之地,自發參與家鄉建設,把熱愛家鄉、心系鄉土的熱忱,轉化為鄉村振興的主觀能動力量,變“鄉土”為“熱土”。
要進一步整合人力人才,打造美麗鄉村建設新隊伍。一要在“引”上做文章,鼓勵優秀農民工返鄉、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回鄉以及在城市長大的科技人員下鄉,投身美麗家園建設;二要在“育”上下功夫,做大做強農村“草根經濟”,讓人才有施展的平臺,成長的空間。
科技·文化
9 文物收藏:當“明知”成為“暗箭”
近期,甘肅省天水成紀博物館負責人張有平被控非法購買盜掘文物案開庭,引發各界矚目。張有平獲罪的最大爭議點,在于其收購出土文物時是否“明知”,這也讓民間博物館文物收藏的一大癥結再次浮現于世人面前。“明知”何以成為“暗箭”?現階段民間文物交易管理問題何在?
他為何被公訴?
天水成紀博物館是一家2007年在甘肅省天水市登記成立的民營博物館,張有平為其法定代表人。2017年4月,陜西省淳化縣公安局以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收益罪將張有平刑事拘留,次月執行逮捕。
張有平被捕與一個盜墓團伙的落網有關。2016年7月,陜西淳化境內一古代墓葬傳出將被盜掘的消息。當地警方循線追蹤,挖出盜墓團伙。最終,人稱“西北盜墓第一人”的“孟老大”孟經建落網。
經調查,當地警方掌握了與“孟老大”有關的文物購買者網絡,其中就有張有平的名字。從2013年到2017年間,孟經建先后將131件文物賣給天水成紀博物館。
2019年6月5日,張有平被控非法購買文物一案在陜西省咸陽市中院開庭。檢方起訴稱,張有平明知涉案文物是贓物,為了館藏需要非法收購,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民間博物館能否購買文物、張有平在購買時是否“明知”其為盜墓所獲的出土文物,成為法庭辯論的焦點。
張有平踩上了什么“雷”?
文物沒有“身份證”
張有平案,揭開了民間文物交易的一片“雷區”——民間購買收藏文物,如何避免“明知”的牽累?
這里所說的“明知”,系指明知其為不得交易的出土文物。《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民間收藏文物主要有依法繼承或接受贈與、從文物商店購買、從拍賣企業購買、合法交換或轉讓,以及其他合法方式。而中國境內出土文物屬于國家,不得買賣。業內人士介紹,這意味著所有的民間文物交易涉及的文物都應是“清白”的,不得在“明知”其為出土文物后仍進行交易。
但難點在于,“清白”并非不言自明。一位民間收藏者說:“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民間博物館征集人在征集前應該了解文物的來源。但在實際操作中,文物來路的‘清白’主要基于賣方承諾,很多時候征集人憑眼力也看不出來它們是否為出土文物。”
正如西部省份一位文物管理部門負責人所言,除了少數特征極其明顯者外,大多數文物并未自帶“身份證”來證明自己是出土文物。正因如此,“明知”就成為懸在民間文物收藏者頭上的利劍。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面對如此“雷區”,部分民間收藏者想到的灰色應對之道,是為從盜墓者手里買來的出土文物偽造出處,“洗白”成傳世文物。“放在自己博物館里,等幾年十幾年風頭過了,再賣掉賺錢。”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說。
“排雷”有待完善法律
如何走出“明知”判定怪圈?解鈴還須系鈴人,問題的解決,還要從法律入手。
“現行的民間博物館館藏文物備案制度,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明知’判定所帶來的風險。”一位文物管理部門的負責人介紹,按照相關規定,民間博物館征集購買的館藏文物不得出售,并需要到文物管理部門備案,但備案有很大的自主性。“他不備案你也不知道,要處罰也沒有依據。”
一名未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其實對于民營博物館而言,大部分文物都是沒有備案登記的,因為一旦備案登記就意味著無權出售館藏文物。
“明知”的金箍太嚴,備案的規定又失之寬松,文物流通管理當如何“寬嚴相濟”?
一些專家建議,對流失民間的出土文物,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像收繳民間槍支那樣一概勒令上繳,還需盡快有針對性地出臺法律法規,對民間文物交易行為的管理作出更符合情理、判斷更有操作性的規定。
同時,健全國家文物登錄制度,加強文物執法工作,制定鼓勵社會參與文物保護的政策措施,培育以文物保護為宗旨的社會組織,鼓勵公眾參與到文物流通過程監督的工作中來。
生態·健康
10 專用藥奇缺,兒童服成人藥意外頻發
湖南長沙5歲的貝貝最近因身體過敏需要服用抗過敏藥異丙嗪,醫生給家長開了藥和醫囑,醫囑上寫的是吃3/5片。貝貝的爸爸誤以為是吃3~5片,給孩子一次性喂了5片藥,貝貝在服藥后昏迷不醒,被緊急送往湖南省兒童醫院治療。
類似的事情并不少見。一些家長吐槽,很多藥說明書上寫著“小兒酌減”,但怎么酌減卻沒有說明,這讓家長很頭疼,經常是小小的一片藥要掰成1/4給孩子吃,劑量很難把握。
兒童服用成人藥頻發意外
兒科醫生表示,兒童專用藥品種和制劑偏少,許多藥物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沒有足夠的信息,特別是用于重癥專科疾病的藥物多數都沒有兒童劑型,只能使用成人藥。醫生在開藥時也很無奈,擔心成人藥藥力過猛,只能根據孩子身體狀況和體重計算孩子用藥量,然后告訴家長怎么吃。
據湖南省兒童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龍榮介紹,很多藥沒有兒童劑型,醫生只能開成人劑型,一片藥有時要掰成1/3或者1/4吃,一旦服藥過量,孩子就有可能發生用藥風險和不良反應。
湖南省人民醫院兒科門急診主任曾賽珍告訴半月談記者,近年來,她見過不少患兒因服用成人藥物過量被送到醫院急診科洗胃,有些孩子因為服用成人藥過量而損傷了肝腎,出現惡心、嘔吐、眩暈、聽力受損,甚至危及生命,不得不在重癥監護室搶救。
湖南省兒童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護師彭湘粵說,很多孩子在服用成人藥(如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甙類抗生素)后出現了突發性耳聾,還有家長喜歡給孩子使用復方成人感冒藥,還一次給孩子吃多種成人藥,導致孩子發生永久性聽力傷害。
90%的藥物沒有兒童版
據了解,兒童專用藥缺乏的問題長期存在,醫生經常面臨無藥可開的尷尬局面,特別是針對6個月以下幼兒的藥很少,兒童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癲癇等兒童專科藥稀缺。
“由于利潤不高,廠家生產缺乏積極性,在湖南,兒童用的抗癌藥多次斷供,如用于白血病患兒治療的巰嘌呤、達卡巴嗪等藥物在醫院不時缺貨。”湖南省一家三甲醫院的兒科醫生說。
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國內市場90%的藥物沒有兒童版,多數是成人藥的“減量版”,國內市場90%藥品沒有適用于兒童的劑型。兒科醫生給孩子開成人藥已經成為常態。
曾賽珍說,兒童不合理使用成人藥,不僅影響藥物的治療作用,更會加大藥物的使用風險。兒童年齡越小,器官和組織的發育越不完全,藥品不良反應越易導致器官和組織發育障礙,發生嚴重不良反應。
一名資深兒科醫生告訴半月談記者,目前用于治療心臟病的地高辛少有兒童專用制劑,孩子服用一旦過量,就可能發生心率失調。兒童腫瘤藥缺乏專用劑型,只能靠醫生計算給藥,有時候要么是藥劑量不足影響療效,要么是用藥過猛傷害了孩子的免疫力系統。
鼓勵兒童專用藥研發,制定用藥安全標準
專家呼吁,促進兒科用藥研發迫在眉睫,國家應大力支持制藥廠生產適合兒童的劑型、劑量的藥品。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心血管病專家江鳳林指出,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成人病在兒科出現,如高血壓、糖尿病等,但目前國內這方面的兒童專用藥,品種和劑型奇缺。政府應采取稅收減免等措施,對研發和生產兒童專用藥的企業給予支持。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黨委書記、兒科教授何慶南建議,加強對廣大家長的健康科普力度,提升家長的健康素養和安全用藥意識,讓家長樹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的原則,不要自行給孩子服用成人藥,特別是不要盲目給幼兒同時使用多種感冒藥和復方感冒藥。
專家還建議,制定規范的兒童用藥安全標準,讓醫生開藥有據可依。目前缺乏全國性的兒童用藥安全標準,很多醫生在開藥時經常對用藥劑量把握不準。應由衛生主管部門牽頭,兒科、藥學等專家共同制定兒童藥物使用細則,明確劑量標準,確保醫生正確掌控用藥劑量,保障兒童安全用藥。
民生·社會
11 農村青年“快餐式婚姻”蔓延
導讀
與城市相比,農村作為典型的熟人社會,曾將離婚視為“另類”。但半月談記者最近走訪時發現,農村80后、90后離婚率呈升高趨勢,婚姻“保質期”縮短。
基層婚姻調解員和多數群眾認為,應重視農村青年離婚率上升這一現象,尤其需要關注農村年輕夫妻離婚后其子女的撫養、教育等社會問題,并加強引導,逐漸轉變社會風氣,助推鄉風文明建設。
以前離婚丟人,現在見怪不怪
“以前大家都覺得離婚是件丟人的事,現在已經見怪不怪了。我家親戚就有兩對小年輕離婚的,結婚時間都沒有超過3年。這樣的‘快餐式婚姻’越來越多了。”寧夏吳忠市鹽池縣農民尤芳(化名)說。
尤芳說的情況并非個例。寧夏某縣去年訴訟案件的三分之一左右為離婚案件,達1100多件,其中80后、90后離婚案件占比約60%,而農村年輕夫妻離婚案件占全縣80后、90后離婚案件的三分之二左右。多位基層法官反映,近幾年,農村年輕夫妻離婚案件數量呈上升趨勢。
“去年8月份我被聘為婚姻調解員以來,一共調解了80多對夫妻。其中,進城務工、結婚5年左右的農村年輕夫妻居多,有孩子的年輕夫妻容易調解,沒孩子的比較困難,20%的調解成功率已經是很高了。”基層婚姻調解員李玉芳說。
農村夫妻離婚原因復雜,但最主要的是經濟問題和感情問題。寧夏部分農村彩禮較高,結婚花費大、欠債多,給家庭造成沉重負擔。部分男青年婚后缺乏責任感,導致家庭收入有限,加上一些女青年進城后產生攀比心理、物質需求增多、家庭開銷大,一些年輕夫妻因經濟壓力較大而產生矛盾。
部分因相親結識并“閃婚”的農村年輕夫妻因婚前雙方了解不夠,或婚后兩地分居而產生感情問題。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何志兵說,有些離婚案件中,女方提出缺少關愛,但現實可能是男方要養家就得外出工作,要長期陪伴就難以養家,是兩難的選擇。
“一個月的婚姻坑慘了一家人”
半月談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法院審理的90%左右離婚案件,均由女方提起訴訟,這在農村年輕夫妻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基層法官直言:“娶個媳婦掏空了一家子,不疼人也得疼錢。”
吳忠市同心縣農民周娟(化名)大兒子4年前結婚,半年后離婚。如今周娟的大兒子仍未成家,而當地彩禮已從4年前的5萬元左右飆升到現在的13萬元左右,這使得全家人壓力陡增。“農民收入有限,彩禮又一直上漲,越拖越娶不起,真把我們頭發都給愁白了。”周娟說。
此外,農村夫妻離婚后,男方再婚難度高于女方,要承擔更多的精神壓力。4年前,鹽池縣農民王建國(化名)的小兒子結婚約一個月便因女方原因離婚,盡管女方退還了彩禮等,王建國一家仍然損失了10萬元左右。更重要的是,因離婚“壞了名聲”,頭婚的找不上、找二婚的不甘心,王建國的小兒子至今仍未成家,“一個月的婚姻坑慘了一家人”。
因離婚案件,寧夏部分地區曾出現男方自殘的現象,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發生命案。
離婚“雙輸”的結果讓女方也深受其害。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寧夏不少農村年輕夫妻因男方家暴、染上賭博等惡習而離婚,個別離婚案件中還出現了男方要求女方支付“分手費”的現象。
與此同時,農村年輕夫妻離婚后,因經濟條件有限或再婚等因素,孩子往往交由老人看管。何志兵說,夫妻離婚之后再婚,孩子得到的關愛會更少,加上原生家庭破裂的影響,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嚴重的可能會引發未成年人犯罪。
讓農村婚姻的“節奏”慢下來
基層法官、婚姻調解員及群眾普遍認為,應重視農村年輕夫妻離婚率上升及其可能引發的社會問題,并通過引導教育,扭轉社會風氣,助推鄉風文明。
一些基層法官、婚姻調解員建議,農村青年的婚姻大事應“拉長戰線”,將婚姻建立在男女雙方相對成熟、互相了解、擁有一定感情、愿意共同承擔家庭責任的基礎上。政府及相關社會組織應通過各種方式對農村備婚青年進行“婚前輔導”,幫助他們增強婚姻的穩定性。
不少基層干部提出,應加強對農村離異家庭兒童的關愛。農村離異家庭兒童,包括進城務工離異家庭兒童,大多由老人照看,他們作為特殊弱勢群體,除了父母關愛,也需要學校、社會組織等的關懷、幫助,防止他們誤入歧途。
同時,持續加強鄉風文明建設。通過宣傳引導,以更大力度抵制高價彩禮,幫助農村青年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增強婚姻責任感,逐漸轉變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