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體育局直屬事業單位《綜合應用能力》真題
2019年浙江體育局直屬事業單位《綜合應用能力》真題在此發布。本套2019年浙江體育局直屬事業單位《綜合應用能力》真題來自考生回憶,由公考通整理。
>>> 點擊下載PDF打印版(含參考答案,查看答案解析請下載PDF版)
2019年浙江體育局直屬事業單位《綜合應用能力》真題
一、給定材料
材料1
德國的職業教育享譽世界,《聯邦職業教育法》規定職業教育體系實行校會合作模式,即“雙元制”辦學。“雙元制”的其中一元是職業學院,負責傳授與職業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另一元是校外企業,在通過行業協會和對教育主管部門的資格認證后,為學生提供實習培訓基地,負責實踐教學。職業學校的學生通常1/4到1/3的時間在校學習,且先與企業簽訂勞動和培訓協議,他們即是學生又是學徒。師資則由專職教師和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組成,專業類、實踐類課程的教學主要由兼職教師承擔,廣泛采用“應用性項目教學法”。每個專業都成立專業委員會,成員由企業和學校的代表構成,負責專業教學計劃的制訂、實施、檢查和調整,共同研究決定學校的課程設置、實驗安排、實訓實習的次數及時間、考試的組織和畢業論文(設計)的要求等,聯合進行學生學業成績及技能水平的考核鑒定——學校考試、企業考試和行業協會組織的技能證書考試。絕大多數高校為公立學校,辦學經費主要由州政府和聯邦政府撥款解決,來自企業的教學、科研合作經費是高校經費第三渠道來源的主體。職業院校都成立了理事會(董事會),政府也設立了“產業合作委員會”監控校企合作,法律規定企業接受學生實習可免交部分稅收。如此一來,一方面企業能按給予職業學院財力支援的比例分享教育成果,另一方面職業學院也可通過培養企業需要的人才來接受企業的資金援助。
德國的“雙元制”,在注重學生基本從業能力培養的同時,也強調他們綜合能力的培養,學生不僅可以獲得寬廣的知識面和熟練的技能,而且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和市場競爭力。另外,德國的整個教育體系是完整和開放的,其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相連接,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總之,“雙元制”模式為德國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被視為“德國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
材料2
澳大利亞職業教育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縮寫,即技術及繼續教育)體制經過長期探索與實踐,已成為世界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典范。
TAFE學院作為澳大利亞政府面向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人員的再教育機構,實行以應用科學教育和職業技術培訓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TAFE文憑包括證書、文憑和高級文憑,分別相當于中國的中職、高考和高職文憑。進入TAFE學院接受為期2-3年技術與職業教育的初高中畢業生只占TAFE生源的40%,其余60%的學員是工作后再回到校園學習的。此外,大學本科畢業生研究生中的相當一部分也要再進入TAFE學院接受為期3-6個月的短期培訓后方能進入實際工作崗位。
TAFB的證書共分為六級,分別是證書Ⅰ、證書Ⅱ、證書Ⅲ、證書Ⅳ、文憑和高級文憑,對應三個教育層次,第一層次是以獲取1-2級職業證書為目的的教育,培訓目標是半熟練工人和高級操作員,第二層次是以獲取3-4級職業證書為目的的教育,是實用知識技能的提高階段,培養目標是熟練工人和髙級熟練工人,每級證書課程一般需要學習一年左右。第三層次是以獲取職業文憑和高級職業文憑為目的的教育,培養目標是輔助技工和輔助管理人員。大多數職業文憑課程需要學習兩年,所學的課程既能滿足個人就業的需要,又可籍此獲得進入大學繼續學習的資格。學生在高中階段便可獲取1-2級證書,進入TAFE學院之后,先前的學分得到承認,直接學習后續的課程模塊。從TAFE學院畢業后,既可直接學習后續的課程模塊,也可進入大學學習,其TAFE學歷可以折算成學分,為在大學取得學位創造條件。TAFE教育實現了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與高等職業教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之間的融會貫通。
材料3
在美國,實施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機構是遍及全美各地的社區學院,采用的是較為先進的“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簡稱CBE)職業教育模式。其主要內容是:首先,由學校聘請行業中具有代表性的專家組成專業委員會,按照崗位群的需要,層層分解,確定從事這一職業應具備的能力,明確培養目標;然后,再由學校組織相關教學人員,按照教學規律,將相同、相透的各項能力進行總結、歸納,構成教學模塊,制定教學大綱,依次施教。CBE打破了以傳統的公共課、基礎課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崗位群所需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保證了職業能力培養的順利實現。
此外,美國已形成了社會廣泛參與職業教育的體系,各種社會力量與職業學校建立了深層次的合作伙伴關系。學校的董事會是對學校管理產生重要影響的組織形式,參與學校管理的董事會成員一般包括地方官員、企業代表、社會知名人士、學院教職工和學生代表。同時,職業學校還與當地企業和社區資源建立各種以企業界人士和本行業專家為主體的咨詢委員會,在加強管理咨詢的同時,促進職業教育與就業工作的緊密結合。
材料4
每年雨季,“城市看海”的新聞便不時地出現在網上,甚至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也不能免受沒澇之苦。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我國平均每年有185座城市受到城市內澇威脅,2013年公布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提出,“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成較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同年頒布的《城市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為防治城鎮內澇災害提供了法律依據。但城市內澇問題至今并未得到徹底解決。
資料顯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短歷時超標準暴雨”強降水在我國出現概率占樣本的10%-15%,而2000年以后,出現概率則超過20%。尤其在特大型城市,在“熱島效應”“雨島效應”的強化下,城市小范圍、高強度的局部暴雨時有發生,容易造成內澇災害。“這一現象在最近這十幾年特別明顯。”某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陸院長說,“由于我國城鎮化面積迅速增加,大量的城鎮設施建設導致硬地面積增大,不僅阻礙了雨水下滲的過程,還使地表徑流系數短時間內增大。同時,在匯流過程中,大部分地表徑流通過排水管網匯聚到河道,導致河道洪峰流量增大,使位于河道下游的城市排澇壓力陡增。
我國城市的排水口選址大多遵循“就近原則”,排入就近河湖,在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下,河流水位在極端天氣也會迅速上漲,導致水位差縮小,積水難以排出,甚至形成倒灌。而我國許多城市河道兩岸存在私搭亂建現象,河道淤積嚴重,致使河道排澇能力低下。有多位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相比其他自然災害,內澇常常“來的快去得也快”,具有周期性的特點,使得大部分城市的應對機制以局部“修修補補”“被動應對”為主,這對城市安全造成了較大隱患。而在整個排澇系統的“軟件”部分,目前國內普遍存在政府財力、人力投入不足的問題。
材料5
根據住建部《室外排水設計規范》,中國當前雨水管道設計重現期為:一般地區1~3年,重要地區3~5年,特別重要地區十年。相比美國2~15年,日本3~10年的標準,我國排水管網系統標準普遍低于發達國家。此外排澇泵站,水閘等相關設施老化管網和排水系統銜接復雜,管網淤塞,運營維護不足等問題都是造成排水不暢的“元兇”。如果重建排水系統,無論是經濟成本還是施工難度,都存在難以克服的困難。
隨著國內城市建設速度加快,城市內植被覆蓋率降低,生態系統遭到破壞,原本覆蓋著植被的土地被柏油路、水泥路取代,可以抵御洪水,調整徑流,改善氣候的城市周圍濕地減少,許多山水林田湖遭到侵占、破壞。城市建設的硬質鋪裝把這些能夠涵養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濕地占用了。切斷了自然的水循環,雨水來了只能當污水排走,再加上排水設施有限,內澇就成了家常便飯了。
材料6
效仿東京、倫敦等城市的地下水道設施,成都正規劃建設“地下深邃”工程,并列入《成都城建2025規劃》。計劃將在地深30米處修建直徑為10米長度約78.8公里的隧道,設施建成后將有力地提升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同時起到污水治理的作用。“當極端天氣來臨,地下管網排水能力達到極限時,系統就可以打開相應閥門把一部分水導到地下深邃里,這個臨時地下‘水庫’將起到調蓄和保障的作用。”專家張教授介紹,“在降雨初期、雨量較小時,‘地下深邃’可以搜集雨水沖刷的污染物轉輸至雨水處理廠進行凈化,從而保護水環境。”
“除了地上排水系統和地下渠道的‘灰色設施’,‘綠色設施’對于防洪抗澇也十分必要。”張教授說。綠色設施指的是“海綿城市”中的綠色植被、綠色屋頂等相關措施,雖然“海綿城市”對于內澇的調控相對溫和,但針對極端暴雨,綠化屋頂、下凹式綠地、儲水廣場等措施仍可以滯留部分雨水,減小洪峰壓力,從而實現城市像海綿一樣,吸收徑流雨水,補充地下水,在干旱缺水時再將蓄存的水“釋放”出來加以利用。
在佛山市區,一旦即將發生內澇,途徑附近的群眾可提前收到廣東省水文局佛山分局發來的類似預警信息:“禪城區內澇藍色預警:預計未來2小時內,受強降雨影響,部分低洼路段出現375px以上的內澇積水。”公眾可據此及時繞行,避免“水浸街”帶來的不便。佛山市城市內澇預警系統投入使用8年來,以大數據分析助力公眾提前避險,有關部門及時采取排澇措施,有效降低了內澇對城市的影響。
“以前進入雨季后,每逢下大雨,小區里總是汪洋一片,地面上全都是積水,大家出門非常困難,甚至還會產生雨水倒灌。去年新區對小區進行了雨污分流改造,如今小區里的排水十分通暢,而且路面也修寬了,我們都特別高興。”談起雨污分流工程改造后的變化,家住濟東新村的王曉東欣喜地說道。從去年開始,濟東新村小區實施雨污水管網改造,小區主干道、支路都被陸續開挖,用大口徑管道替代地下原有管道,雨水污水在新管道的調控下互不干擾。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通過對小區原路面整體增高,小區內的排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如今雨水管道里的水變清了,雨水篦子也不臭了,居民喜笑顏開。
截至2018年底,我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項目已建設面積420平方公里,完成投資約544億元。全國已有370個城市提出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海綿城市在治理城市內澇方面也確實發揮著重要作用。2017年汛期,我國一些流域和地區遭受嚴重洪澇災害,部分城市的建設成果在應對汛期強降雨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材料7
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加強作風和學風建設的意見》,激勵科學家群體勇攀科技高峰,鼓勵全社會營造尊重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一部科學史,其實也是一部科學家的精神史,拉開歷史的長鏡頭,有些科學成果會因為時間推移成為過去,而偉大的科學家精神總是長留歷史的天空,從錢學森到屠呦呦,再到鐘楊、黃大年,杰出的科學家身上總有一種極為相似的精神氣場:他們胸懷祖國、服務人民;他們勇攀高峰、敢為人先;他們追求真理、嚴謹治學;他們淡泊名利、潛心研究;他們集智攻關、團結協作;他們甘為人梯……他們將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刻在大地上,鑄就中國科技創新的豐碑。
沒有挺得起腰的科學家精神,很難有站得住腳的科學成果。今天,我們迎來了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同我國轉變發展方式的歷史性交匯期,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問題日益突出。如何突破核心技術、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何實現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轉變?這既是時代之問,也為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綻放光彩的機會。這就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進一步弘揚科學家精神,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肩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勇做新時代科技創新的排頭兵。
弘揚科學家精神,需要全社會來維護。毋庸諱言,近年來科技界也存在部分人員作風不正,學風不正的現象——浮夸浮躁、投機取巧的風氣有之,門戶之見、學問之風有之,學術不端等問題亦時有發生,這些現象與科學家精神背道而馳。科學家精神代表著一個社會的精神高度,也是一個社會共同的精神財富,沒有全社會的共同培育,科學家精神也難拔節生長。當我們希望科硏回歸本真。當我們期待科學家心無旁騖,一絲不茍地專硏精進,也要給予他們“數十年磨一劍”的適宜環境。
二、作答要求
根據材料1-3,談談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對我國的啟示。(20分)
要求:表達全面、準確,條理清晰。不超過300字。
根據材料4-6,分析我國“城市看海”現象產生的原因,并簡要談談解決這一問題的措施。(30分)
要求:原因分析準確、全面,措施有針對性、可操作性。不超過500字。
結合以上材料,聯系實際,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性文章。
要求:中心明確,內容充實、論述深刻、有說服力,字數1000-1200字。
提醒:答案見開頭的PDF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