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亚洲色图13p/1769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黄网站在线观看 - 国产ar高清视频

2019年半月談第18期_半月談2019第18期文章匯總

來源:國家事業單位考試網 2020-03-18 16:12:57
  點此下載半月談2019年第18期精選文章匯總(打印版)


  《半月談》是黨政機關公務員必備的閱讀學習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務員申論備考非常好的資料。


  下面是網頁閱讀版:


  半月評論


  1  致敬英雄,接續奮斗


  9月17日,共和國70華誕前夕,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授予42人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


  此次創制性的頒授活動,隆重表彰為國家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就是通過肯定他們的歷史功績,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義給予他們國家最高榮譽,彰顯其政治聲譽和崇高地位,向全社會發出關心英雄、珍愛英雄、尊重英雄的強烈信號。


  據不完全統計,近代以來,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英勇犧牲。由于戰爭年代條件有限,許多先烈沒有留下姓名。2014年9月的數據顯示,全國有名可考、收入各級烈士名錄的僅有193萬名。


  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精神坐標。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英雄輩出的民族。新中國成立后,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涌現出一批為國家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建立卓越功勛的功勛模范人物。


  他們中,既有為氫彈突破作出卓越貢獻的著名核物理學家于敏,也有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杰出貢獻的袁隆平;既有長期躬耕于中學語文教學事業、堅持教文育人的“鮐背老師”于漪,也有撫育28名孤兒、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草原母親”都貴瑪……


  “我們要銘記一切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貢獻的英雄們,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發表重要講話,對保護英雄烈士提出明確要求。


  近年來,國家設立烈士紀念日、提高烈士撫恤標準,大力褒揚、宣傳功勛模范人物的豐功偉績,“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日益成為全民共識和社會風尚。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我們自豪于翻天覆地的家國巨變、感嘆著今非昔比的幸福生活時,我們應該向英雄致敬,向他們的付出、犧牲、奮斗致敬。


  我們可以告別歲月,但無法告別英雄。他們的事跡和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邁進新時代的我們必須銘記過去,以他們留下的精神,繼續他們未竟的事業。


  放眼全球,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世界多極化加速推進,大國關系深入調整,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世界經濟格局深刻演變,國際安全挑戰錯綜復雜。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社會要進步、民族要振興、人民要幸福,必須依靠自己的英勇奮斗來實現。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黨的十九大擘畫了奮斗的藍圖。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有更多的“雪山”和“草地”要攀爬跋涉,有更多的“婁山關”和“大渡橋”要攻占搶奪——


  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尚未解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實體經濟水平有待提高,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我國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群眾在就業、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等方面面臨不少難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強,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進一步落實……


  面對難題和難關,我們仍然呼喚英雄。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撫今追昔,共和國70年的光輝歷程和偉大成就,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斗史詩,這份榮耀屬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


  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


  夢想感召奮斗,目標匯聚力量。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們當傳承英雄先烈的無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續奮斗。


  半月講解


  2  三大條例接連出臺,有何亮點?


  8月末至9月初,中共中央相繼印發《中國共產黨宣傳工作條例》(簡稱《宣傳條例》)、《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簡稱《農村條例》)和《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簡稱《問責條例》)。其中《宣傳條例》《農村條例》均為首次出臺,《問責條例》為最新修訂。三大條例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內容?


  《宣傳條例》:為黨的宣傳工作提供基本遵循


  宣傳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那么,宣傳工作具體包括什么呢?


  《宣傳條例》明確:理論建設、新聞輿論和出版、思想道德建設、文化文藝工作、互聯網宣傳和信息內容管理、對外宣傳、基層宣傳工作、意識形態管理等都是宣傳工作的組成部分。而加強黨的宣傳領導,就是加強黨對以上所有方面工作的領導,哪一點都不能疏忽,哪一項都不能放松。


  《宣傳條例》首次概括了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強大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中華文化軟實力。


  這些要求可以概括為“一個高舉”“兩個鞏固”“三個建設”,回答了“宣傳工作為什么、干什么”的根本問題。


  基層宣傳工作一直是基層黨組織工作相對薄弱的一環,有話不會說,說了傳不遠的問題長期難以根本解決。《宣傳條例》把基層宣傳工作單列一章,對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單位的宣傳工作都做了規定。


  比如,要求鄉鎮(街道)黨組織應明確1名黨委(黨工委)委員負責宣傳工作,村(社區)黨組織配備宣傳員;國有以及國有控股企業黨組織也應設置專門的宣傳工作機構,以更好宣傳國有企業在助力國家建設上面做出的貢獻。


  哪里有宣傳工作,哪里就是宣傳陣地。各級黨委和政府不僅應當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基層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廣播電視機構、文化站、文體廣場等文化設施也不能忽視,它們同樣是宣傳陣地,同樣應得到有效的建設、管理和使用。


  《農村條例》:黨管農村工作有了具體要求


  此次《農村條例》出臺,是黨中央根據新時代“三農”工作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研究制定的,是新時代黨管農村工作的總依據。


  農村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農村條例》第一章第一條,就強調要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領導,就是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而不是配合,不是圍繞。


  在農村工作上,各級黨組織如何分工?《農村條例》對黨領導農村工作體制機制作出了全面規定和分工:中央統籌、省總負責、市縣鄉抓落實。黨中央設立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發揮牽頭抓總、統籌協調等作用。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決策農村工作重大事項,抓重點任務分工、重大項目實施、重要資源配置。縣(市、區、旗)黨委則應結合本地區實際,制定具體管用的工作措施。


  其中,《農村條例》特別指出,縣委書記應當把主要精力放在農村工作上,并擔任縣級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這進一步強調了縣委書記在農村工作中的“一線總指揮”職責。


  在《農村條例》中,新時代黨的農村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在農村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比如加強黨對農村經濟建設的領導,就要鞏固和加強農業基礎地位,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致富;加強黨對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就要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和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等。


  進入新時代,“三農”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部分農村工作干部經驗、能力等方面“先天不足”,陷入“本領恐慌”困境。對此,《農村條例》特別強調,各級黨委應當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作為基本要求,加強農村工作隊伍建設。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負責人應當懂“三農”、會抓“三農”,分管負責人應當成為抓“三農”的行家里手。


  《問責條例》:提高問責工作的政治性精準性時效性


  新修訂的《問責條例》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問責的原則、內容、程序和方式。


  誰來問責?黨委(黨組)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加強對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問責工作的領導;紀委履行監督專責,協助同級黨委開展問責工作;黨的工作機關依據職能履行監督職責,實施本機關本系統本領域的問責工作。


  問責什么?除了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建設不力外,如職責范圍內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群體性事件、公共安全事件,或在教育醫療、環境保護、食藥安全、扶貧脫貧、社會保障等涉及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假作為,都將受到問責。


  如何問責?《問責條例》實施3年來,問責持續深入,內容和方式不斷創新。失責必問、問責必嚴成為常態。然而,問責不到位、程序不規范、問責泛化簡單化等問題也時有出現。因此,此次條例修訂進一步強調規范問責、精準問責。


  其中,問責的啟動、調查、報告、審批、實施等各個環節都得到了規范。啟動問責調查和作出問責決定應當履行嚴格的審批程序并組成調查組;查明調查對象失職失責問題,應給調查對象陳述和申辯機會;如果問責對象對問責決定不服,可在規定時間內提出書面申訴;濫用問責或在問責工作中嚴重不負責任的,也將被追究責任。


  特別受人關注的一點是,新修訂的《問責條例》既強化責任擔當,又注意保護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比如,對推進改革先行先試、缺乏經驗的,推動發展、無意過失的,免予問責;對及時補救、挽回損失的,從輕問責;對中央三令五申卻執行不力的,加重問責。


  《問責條例》還規定,對影響期滿、表現好的干部,符合條件的,按照干部選拔任用有關規定正常使用。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法規室負責人說:“實施問責的最終目的,是要督促黨組織和領導干部強化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而不是束縛干部手腳。”


  半月調查


  辦公室抽煙,基層成了重災區


  近年來,隨著控煙工作力度加大,公交車、火車站、電影院等公共場所吸煙的情況越來越少,“遠離香煙”“拒絕二手煙”逐漸成為一種社會共識和風尚。然而,半月談記者在內蒙古多地采訪發現,與整體控煙形勢不同,一些機關事業單位仍處于吸煙的重災區,不少公職人員在辦公崗位上飽受二手煙折磨。


  難逃煙熏火燎的煎熬


  剛調換了辦公室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公務員小楊心情大好,遠離了二手煙,對她來說簡直就是“開啟了新生活”。工作兩年來,她跟幾名同事在一間辦公室工作,其中有兩位不自覺的煙民,上班時間在工位上頻繁地抽煙,作為鼻炎患者的小楊,常被熏得一把鼻涕一把淚。


  “其中一位還是我們處長,就坐在我的對面,你說我敢制止他嗎?”小楊說。不得已,小楊以“要小孩”為由,向部門領導提出調換辦公室,其他女同事也紛紛效仿,結果單位私下竟分成了“吸煙辦公室”“無煙辦公室”,抽煙的逍遙,不抽煙的痛快。


  盡管辦公室的空氣變好了,但小楊這兩天發現,自己其實根本沒有擺脫二手煙,每天到了單位餐廳,煙民們還是繼續吞云吐霧……“沒辦法,只能忍了。”


  小楊道出了許多機關單位公職人員的心聲。半月談記者在各地采訪發現,機關單位成二手煙重災區,越是基層吸煙問題越嚴重,尤其在縣一級機關單位,辦公室抽煙見怪不怪。二手煙問題正在威脅公職人員身體健康,干擾同事間的和諧關系,破壞機關單位和公職人員的形象。


  在內蒙古東部某縣政府上班的小包最近很不愉快,自己明明都戴著口罩工作了,同辦公室的領導還是“假裝糊涂”,繼續抽煙不止。“很奇怪,口口聲聲說,為了孩子健康在家里不抽煙,甚至躲到陽臺抽,到了單位卻肆無忌憚起來,不把別人的健康當回事。”


  因為工作的關系,呼和浩特市市民小李經常到多個機關單位辦事,在他眼中,現在機關單位抽煙太平常了。“有的門一開整個辦公室都是黑藍色的;有的辦公桌上煙灰缸扎滿了煙屁股;還有的人一邊抽一邊熱情招呼‘你也來一根’,根本不在意別人嫌棄的目光。”小李說,遇到這些情況,對這個人、這個單位的印象感覺都不好了。


  抽煙,機關單位的社交方式?


  在內蒙古東部某市,半月談記者參加了市農牧局與當地農牧企業的洽談會。會場上,市農牧局副局長興致高昂,隨即向職工要了一根煙來抽。一根燃畢,座談的兩三位企業老總爭相前去遞煙、點煙,這位副局長很自然地一根接一根抽起來,參加會議的人員也放開了抽。不一會兒,整間會議室煙霧彌漫。


  半月談記者在一些旗縣區走訪發現,許多基層機關單位沒有形成禁煙的氛圍和單位文化,不少人認為“禁煙是公共場所的事情”,和機關單位、辦公室沒啥關系。在一些單位,半月談記者在樓道、餐廳等區域看不到禁煙標識,室外也沒有固定的吸煙點。


  實際上,早在2013年,中辦、國辦就印發了《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其中明確規定“要把各級黨政機關建成無煙機關”,要求“機關內部禁止銷售或提供煙草制品,禁止煙草廣告,公共辦公場所禁止吸煙,傳達室、會議室、樓道、食堂、洗手間等場所要張貼醒目的禁煙標識”。


  然而,這一通知并未得到很好落實。在一些公職人員眼里,在單位吸煙已成為跟領導、同事“搞好關系”的社交方式。


  赤峰市某縣公務員小鵬已經有5年吸煙史。“其實,最開始我沒有抽煙的習慣,尤其是在辦公室抽煙會被女同事嫌棄。可單位大領導非常愛抽煙,大家都主動給他遞煙,他也會給下屬分煙,一來二去整個單位抽煙態勢愈演愈烈,大家都無所顧忌。”小鵬說,不見得公務員們多愛抽煙,大家也知道抽煙的危害,可當抽煙成了機關單位的社交方式,大家通過香煙能拉近關系,這性質就不一樣了。


  機關單位的抽煙問題也容易滋生黨員干部的作風問題。如今,呼和浩特市市民小李的公文包里總是揣著一包煙,給愛抽煙的機關單位干部遞根煙,有時甚至留下一包,這樣“對方臉色好看了,事情也好辦了”。內蒙古中部某縣的一位干部告訴半月談記者,為迎合單位領導的抽煙愛好,自己過年向一把手行賄香煙,后因一把手落馬而敗露,自己也受到了紀律處理。


  禁煙,要敢于向自己“開刀”


  近年來,通過各方共同努力,公共場所禁煙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也要看到,在機關單位吸煙的現象仍較普遍。基層公職人員呼吁,作為控煙的“公家”,機關單位要勇于向自己“開刀”,起到表率作用,在建設“無煙機關”上下實功、下苦工。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控煙工作由內蒙古衛生健康委員會的二級單位內蒙古健康教育研究所負責。教育研究所負責控煙工作的某負責人說,目前全區控煙工作幾乎沒有相關法律法規支撐,有點關聯的《內蒙古自治區愛國衛生條例》還是上世紀90年代的,早已不適應當前的控煙形勢。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檢察院二分院公訴處檢察官白江在今年提交的一份提案中建議,在政府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進一步加強控煙管理。將公共場所吸煙問題納入公務員的整體考核中,通過獎懲制度約束公務員的行為。同時,加強對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等單位的明察暗訪,發現吸煙問題及時通報,作為對單位考核的一項內容,問題突出的單位可以考慮取消評選先進的資格。


  赤峰市公務員小鵬說,許多地市根據中央八項規定,在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實行了工作期間禁酒的通知,效果非常好。他建議,可按照相同的辦法推出禁煙通知,遏制因香煙出現的作風和腐敗問題,為公職人員“不吸煙不合群”“不好意思制止”減負,提高公職人員的健康水平,樹立黨員干部良好形象。


  呼和浩特市公務員小楊認為,建設“無煙機關”并不意味著公職人員不準吸煙。她建議,機關單位可在辦公大樓外設置專門的吸煙點,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并設置明顯的標識和吸煙有害健康等控煙宣傳標識。這樣既不影響他人,又滿足了其吸煙需要,同時營造了機關單位和諧、文明、健康的氛圍。


  基層治理現代化


  4  上級對錯都要執行,左右都得進“坑”:基層干部“聽命辦事”陷兩難


  在基層采訪時,有干部向半月談記者坦言:有時領導的要求、指示“踩紅線”“打擦邊球”,甚至明顯違紀違法,作為下屬明知是“坑”,迫于種種原因卻不得不執行。“執行吧,違紀違法,哪天查出來了,肯定要問責;不執行吧,提要求的是領導,你還想不想在單位混?左右都是‘坑’,這種情況很普遍。”中部省份某鄉鎮干部說。


  “領導指示無論對錯都執行”


  中部某省會城市一紀檢干部接受采訪時談到某80后干部的尷尬遭遇——提拔公示期間被舉報了。


  這名80后干部原本在某市直部門擔任辦公室主任,組織準備提拔他為單位副職。但在任前公示期間,他被人舉報違規接待,違反“八項規定”精神。


  紀委介入調查發現,舉報事項基本屬實。不過,這名80后干部并沒有主觀故意,違規接待、套用公款都是單位主要領導指示的。上述紀檢干部說,他是單位辦公室主任,肯定知道這么做不對,但是他還是按照領導要求做了。


  每年秋季開學前夕,中部某縣教育局長就會關機“玩消失”。


  “年齡不夠的、擇校的、轉學的、換班的,托關系的人實在太多了,我根本應付不過來。”這名教育局長說。


  但這位教育局長坦承,如果“關系硬”,有縣級以上領導“打招呼”,尤其是書記縣長“發了話”,即使明知不符合規定、對其他學生不公平,他也不得不想辦法“搞定”。


  東部某省一些鄉鎮干部反映,“領導指示無論對錯都執行”的情況在基層比較常見,不少干部都會遇到類似情況:領導交代的任務,不辦不行,辦了又違法,進退兩難。


  “違法征地,未批先建,突破規劃,公款送禮,超標準接待……這些基層多有發生的違規違紀現象,大多決策是領導,執行是下屬,下屬背著領導亂來的情況比較少見。”中部某省巡視辦一位常年參與巡視的處級干部說。


  執行錯誤命令容易進“坑”


  半月談記者在南方某縣采訪了解到,一返鄉老板在某鄉鎮風景區內建起大型違建,被群眾舉報后,這個鄉鎮的國土、規劃等站辦所負責人被問責。


  “沒辦任何手續,規模搞得那么大,一直不管不查,哪里是這些站辦所負責人能決定的?如果縣領導、鄉鎮主要領導不發話,這處違建根本起不來。被舉報了,就找些下屬來‘背鍋’。”當地一名干部對半月談記者說。


  在基層,會議紀要很重要,通常被認為是集體決策。但在一些地方,也出現過干部執行會議紀要被判刑的案例。


  河南永城市城鄉規劃服務中心原主任夏某,按照政府相關會議紀要,違規給開發商辦證,允許其增高樓層。法院一審判決后,夏某不服,上訴稱他是執行職務,主觀上并無濫用職權的故意。二審法院最終認定,夏某行為構成濫用職權罪。


  東南沿海某鄉鎮書記認為,執行政府會議紀要本身無可厚非,但如果會議紀要明顯違反法律規定,明知違法仍然予以執行,其實是“往坑里跳”。


  福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湯黎虹說,早在幾年前,有紅頭文件推銷煙酒的,有紅頭文件為違法犯罪干部求情的,這些都如同違法會議紀要一樣,都錯誤地運用了紀要或文件形式。


  “以前,類似執行政府文件行為,即使犯了錯,違了法,也往往被認為情有可原。但現在情況不一樣了,這對所有基層干部都是一個警醒。”湯黎虹說。


  應追本溯源,約束權力


  基層干部表示,上級命令不論對錯都要執行,基層干部陷兩難的現象,本質上來說是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盛行的惡果,催生了不講原則、媚上欺下等不正之風。


  公務員法規定,下級認為上級決定或者命令有錯誤的,可以提出改正或者撤銷。但因種種限制,很多時候基層干部很少跟上級較真。


  不少基層干部反映,直接領導和單位“一把手”非常重要。在單位考核、評價、獎懲、晉升、調動等方面,他們擁有很大話語權。不到萬不得已的地步,基層干部不敢也不愿“得罪”他們。


  少數領導干部看準了基層干部的這個心理,在提要求、下指示的時候,極少考慮后果和下屬感受。個別領導干部對下屬講“我不管你用什么辦法,我只要結果”,強烈暗示下屬采取非常手段。


  化解“不辦不行,辦了違法”的困局,要追本溯源,約束權力。一些基層干部反映,在現階段,下級給上級提意見,或者抵制上級錯誤命令,在操作上還有很多不順暢的環節。


  要提高基層決策規范性。湯黎虹建議,在基層決策過程中,應特別注重依法依規、程序正當,通過集體決策、痕跡管理等方式,防止個別領導“決策拍腦袋、表態拍胸脯、事后拍屁股”,不給執行層挖坑出難題。


  5  傾聽基層心聲系列:基層文保,常嘆有心無力


  作為中華文化的承載者和見證者,眾多考古遺址和田野文物如繁星般散落在廣袤的神州大地上。誰在默默守望這些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見證?是一大批于無聲處揮灑汗水的基層文保工作者。只是,與他們日夜相對的文物的巨大價值相比,他們自身發展的空間與可以憑借的資源有限,難免有捉襟見肘之嘆。


  捉襟見肘,同行在哪里?


  今年62歲的老夏,是浙江紹興市上虞區的一位基層文保員——不過,得加上“業余”兩字。


  1979年時,初中學歷的老夏算得上是當地的“秀才”,被當時的上虞縣文管會聘為業余文保員,這一干就是40年。上虞歷史上是越窯的一大中心,中國陶瓷史上赫赫有名的青瓷,就誕生在這片秀美的土地上。如今,老夏最自豪的是,鄰近的帳子山上,“從東漢到北宋,窯址都能找到”。


  上虞燒制的青瓷,件件是無價國寶,但老夏如今也只有一年1200元的補貼。“我們主要還是靠感情做工作,時間長了,也確實喜歡這些老祖宗留下的寶貝。”老夏說。


  老夏的感慨也是上虞區文物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堅梁憂心的問題——一方面,“上虞現在有4處國保、12處省保、56處區保,保護工作量大面廣,文管所只有8個編制人員,其中還有3個人調去做其他工作了,如果沒有全區100多位業余文保員,很多事沒法辦”;另一方面,現在愿意留在村子里干這個的,多半是老人,業余文保員隊伍的青黃不接,已是現實。


  采訪中,多位基層文保工作者表示,目前基層的文物保護手段十分有限,“物防”“技防”談不上,主要還是靠“人防”,但文物部門普遍人力不足,借重業余文保員或群眾文保員是常態。不過,他們的身份在文物保護法中并未明確,因此合適的待遇保障也都無從談起。文物部門許多干部呼吁,法律修訂時應當多多考慮現實中基層文保這支“無名英雄”隊伍。


  有心無力,無權怎辦事?


  陜西一文管所所長說,文管所不但人員少、巡查任務重,還缺少有效的執法措施,比如遇到村民在帝陵周圍埋人堆墳,文保員只能口頭教育。即使獲悉重大違法線索,文物部門也只能下達督辦文件或通報批評,實際收效有限。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相較于大遺址的重要價值與保護利用的高難度,當前文保部門普遍存在級別低、協調能力不足等問題。陜西乾陵、法門寺博物館和漢長安城遺址等文保單位都經歷了管理權由省下放到縣(區)的變化。


  “我的切身感受就是管理下放到基層后,文物部門的話語權在降低。”一位基層文保工作者說。一處大遺址保護單位的負責人也表示,保護過程中遇到問題需要和國土、建設、林業等多部門協調,工作往往推進緩慢。


  此外,不少大遺址集中分布區的文物部門反映,以經濟指標為導向的考核設置讓當地經濟建設與文物保護的矛盾凸顯。一位文物部門負責人說:“不搞基礎建設、不引進項目,考核排名肯定要墊底。搞項目開發,又可能觸碰文物保護的紅線,造成違法。”


  這也是老夏日常頭疼的事情。只要聽說有土地需要整理,或者集體用地對外承包,他都要去了解一下,是否侵入了文保單位或文保點的范圍。“特別是土地整理,國家是有錢補助的,文保單位周邊不能動土,整理面積就少了,國家給的錢就少了。所以,經常就有人說我多管閑事。”老夏的語氣頗為無奈。


  保護有力,良策何在?


  基層文物保護工作者普遍表示,讓文物保護的手更有力,離不開政府“真金白銀”的重視與支持,也離不開機制體制的創新。他們呼吁加強基層文保人員隊伍建設,并運用多種手段保護文物;優化管理與考核體制,真正發揮基層文保部門的作用;提升文化自信,發動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


  專家建議,在人員方面“專人專用”,拓寬基層引進專業人才的渠道,同時加強在崗文保專業能力培訓。此外,可以推廣在文物區域安裝監控和遙感設施,只要有人動土,就能立刻定位信息傳導至監控室。


  針對文物保護范圍大、等級高的保護區,應按照符合其保護利用需求的組織結構完善管理體系。在國家及地方層面,可由文物部門牽頭,建立國土、規劃、農業等部門聯合參與的文物保護中心,隨時處理文物保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除了發揮好文物保護部門的職能,還應在全社會普及文物保護的知識,特別是讓文物所在地的民眾產生歷史文化自豪感,自覺參與到文物保護當中。此外還需要拓寬參與渠道,理順參與機制,讓有意投入文物保護的社會力量能夠更好地貢獻力量。


  教育改革進行時


  6  服務國家戰略,地方高校謀變


  地方高校如何辦出特色、提高質量?在遼寧,“服務東北振興這一國家戰略,是東北地區高等院校實現特色化發展的出發點”,已成為各高校的共識。


  服務國家戰略


  沈陽農業大學是遼寧地區唯一一所農業綜合院校。該校學科建設處處長遲道才告訴半月談記者,如何將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服務于遼寧鄉村振興,是學校“雙一流”建設的落腳點。


  2017年開始,該校牽頭成立了吸納26家副理事長單位,60家理事單位,100余家成員單位的遼寧省農業產業校企聯盟,實施開展設施園藝、養殖種植、農村土地綜合規劃和經營、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合作項目,為地方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技術保障。


  遼寧省教育廳選取全省“五大區域發展戰略”中經濟發展最為薄弱的“縣域”和“遼西北地區”實施“學科立地”計劃。


  東北大學與朝陽縣成立礦冶工程技術研究院,一期投資6000萬元,2名院士領銜聯合攻關低品位礦石篩選、冶煉節能等難題;遼寧科技大學與奧克集團合作開展“耐高溫無色透明聚酰亞胺材料項目”,奧克集團投資2億元在鞍山和遼陽建設4條生產線,預計達產后年產值超過3億元。


  建立特色考核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遼寧省出臺了“獎優罰劣”的績效考核機制、“事后獎補”的經費資助機制、“強進弱退”的動態調整機制等政策,搭起遼寧省“雙一流”高校建設、服務東北振興的四梁八柱。


  遼寧省從2018年開始,對省級一流學科經費預算采取重大標志性成果獎補和因素分配法相結合的經費分配方式。人才培養、科研等方面的專項也給予獎補。這種資助方法使學科建設工作做得好、取得重大標志性成果多的高校和學科分配到了更多經費,有效激勵了全省高校的學科建設熱情和積極性。


  “‘事后獎補’充分激發了學校和學科爭創一流的熱情和潛能。學校過去兩年共獲得學科建設重大標志性成果32項,累計獲獎補經費3700萬元。”中國醫科大學學科建設處副處長關麗明說。


  一流學科名單不搞終身制,建立“強進弱退”為特色的動態調整機制。在2017~2018學年首輪省一流學科動態調整工作中,沈陽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學科等4個績效考核不合格的學科被亮黃牌。“結果公布后我們備受鞭策,在規定時間內,該學科接連拿出黑土地耕地質量全面提升技術模式等重大成果,有望在下次考核中保級。”遲道才說。


  構建學科群


  “打造學科群,可以推動校內優勢資源整合。”東北財經大學學科建設處處長汪旭輝說,東北財經大學依托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等6個遼寧省一流學科打造高水準經管學科群。目前,該學科群已經有了高等經濟研究院、現代供應鏈管理研究院兩個高水平學科平臺支持。


  沈陽工業大學瞄準前沿科技問題,以電氣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4個省一流學科為核心,形成交叉融合的“智能制造與現代服務”優勢學科群。該校校長郭連軍說,“智能制造與現代服務”學科群瞄準遼寧全面振興需求,大力提升學科的前沿交叉創新和協同發展,提升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的能力。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則對游離在主體學科群之外,建設質量不高的產業經濟學等7個學位授權點予以合并、撤銷或轉設,在彰顯學科特色、服務產業需求、提升學校核心競爭力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


  遼寧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他們將進一步推進高校布局結構調整和學科專業結構優化,建立省市政府合作共建模式和經費保障機制,持續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為實現遼寧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解碼城市


  7  宜春:宜常來,春長在


  “莫以宜春遠,江山多勝游。”這是唐代大詩人韓愈筆下的江西宜春市,鐘靈毓秀、春色宜人。


  它曾被譽為“江南佳麗之地,文物昌盛之邦”,也曾讓王勃留下“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千古名句……


  宜春,一座四季如春的城市,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文旅相融,“春花”爛漫


  “現在的好日子,就像做夢一樣!”家住宜春市袁州區溫湯鎮水口村的劉平華說起家鄉的變化,不禁感嘆道:“10年時間,我們村家家戶戶辦起了民宿、農家樂,現在宜春有了機場有了高鐵,全國各地的人們坐著飛機高鐵專程來到咱村。”


  這么一個小山村,去年接待游客近30萬人次,實現旅游年綜合收入100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健康養生休閑旅游村。


  明月山,立于贛西大地的一座名山。山下的小鎮溫湯,因坐擁與法國埃克斯礦泉相媲美的“富硒溫泉”而聞名于世。中秋節全國最佳賞月地、“中國溫泉之鄉”、全國首個“世界溫泉健康名鎮”……一個個響亮的名號讓明月山走出“深閨”,聲名遠播。


  連續舉辦13年的月亮文化旅游節,則讓宜春冠上了“月亮之都”的美名,“月都”風采卓然,節短韻長。


  靚麗的名片能夠走紅,源于宜春山清水秀之美,源于宜春推動“美麗轉身”的旅游升溫、升級之舉。近年來,宜春將旅游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幸福產業來抓,以“一盤棋”思想統攬文旅,走文旅融合發展之路。


  萬載古城是宜春精心打造的一張文旅新名片。萬載縣充分利用萬載古城祠堂集群優勢,對36棟單體古建筑、60多間老商鋪進行修舊如舊式修復,打造祠堂集群、特色民宿,在保留明清古建筑群原汁原味的同時,復興古城記憶,吸引游客“愿留下”“盡興玩”。


  中秋佳節之際,來到古城游覽的長沙游客黃女士戀戀不舍地說:“古城內既有傳統養生,又有小資潮品,有文化有情調,真想就生活在這里。”


  文旅相融,宜春“春花”爛漫。今年6月,江西旅游產業發展大會在宜春開幕,作為大會承辦方,宜春一口氣簽約31個文旅產業招商項目,總金額達193.9億元。


  今年上半年,宜春全市接待游客4812.55萬人次,同比增長18.14%;實現綜合收入422.57億元,同比增長25.66%。


  產業壯筋骨,工業增動能


  發展文旅產業的同時,宜春在壯大工業上亦未停步。


  2017年以來,宜春瞄準工業“短板”,大力實施“產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著手打造4個千億產業、6個千億園區、7家百億企業,以產業強筋壯骨。


  興產業,強動能。“招大商,大招商”,宜春多路出擊,筑高平臺,深耕“洼地”,打造招商引資、高層次人才引進新高地,先后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國內500強企業、上市公司和央企投資項目26個,形成一批產業龍頭項目。


  做大本級,做強“中心”。瞄準贛西區域中心城市目標,宜春多方聯動,推動鋰電新能源、先進制造業、大數據、“生態+大健康”4大產業競相“逐浪”——


  搶灘“大數據”產業。2018年以來,宜春規劃大數據產業園,布局數據化產業,打造贛西片區大數據產業和智慧城市建設示范區,并以此成為“省內領先、全國知名”的大數據產業強市。目前,已有華為、騰訊、螞蟻金服、華洋科技等近30家企業簽約落戶。


  布局“生態+大健康”產業。宜春充分發揮全國首批健康城市試點城市優勢,以打造國際知名健康養生休閑度假目的地為目標,聚焦生物醫藥、醫療服務、康體旅游、健康食品、養生養老、健康管理等六大領域,布局“藥、醫、游、食、養、管”六位一體的大健康產業發展板塊,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賦予宜春的“生態+大健康”產業發展等5項試點。


  厚植戰略性新興產業。2018年,宜春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34.6%,同比提高7.1個百分點。豐城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宜春市委書記顏贛輝說:“建設宜春區域中心城市,已上升為省級戰略。這是我們的總目標、總戰略,全市各項事業都要圍繞它來謀劃、推動、落實。”


  “五型”政府,服務“不打烊”


  今年8月,湖南省漣源市市民譚明框驅車400公里來到宜春,專程向宜春市交警、信訪及政府領導送上錦旗,感謝宜春在他遇險之時出手相助。


  兩個月前,譚明框一家來宜春旅游,途中遭遇車禍。在處理交通事故的過程中,譚明框試著撥打宜春市政府服務熱線“12345”,得到了宜春市信訪局的熱情服務,事情很快得到妥善處理。譚明框感動地說:“我們在外遭遇車禍,卻在這里感受到了親人的溫暖,我要為宜春的熱心服務點贊!”


  政府服務“不擺譜”“不打烊”。今年以來,宜春全方位推進忠誠型、創新型、擔當型、服務型、過硬型“五型”政府建設,用真心真情的服務溫暖民心。


  “小孩的戶口還在宜春,之前都要特意請假回來辦理醫保繳費。如今咱們宜春的行政服務窗口過年7天都有人上班,對我們這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來說,咱家鄉的服務真貼心!”今年春節,從廣東趕回宜春老家過年的袁傳根對自己家鄉的行政服務水平豎起了大拇指。


  今年,宜春在全國率先推行政務服務“不打烊”舉措,不僅工作日中午、雙休日,就連春節、元旦等所有國家法定節假日,都有工作人員值班。寒假回到家鄉的學生李小林,在行政中心下班近半小時后依然順利辦理了業務。工作人員的熱心讓李小林十分感動:“外面的天氣很冷,但宜春市政府工作人員的熱情讓我內心感覺溫暖如春。”


  宜春在全國率先開展便民服務事項責任清單,出臺《宜春市行政權責清單管理實施細則》,推行“清單式管理”“批量式放權”“重拳式監管”和“一站式服務”。


  今年7月,宜春政務服務移動平臺“宜春通”正式上線,宜春政務服務進入“掌上辦”時代。“辦事依法依規、辦事不用求人、辦事便捷高效”成為宜春為民服務的風景線。


  宜常來,春長在。放眼宜春大地,一股新的力量正在迸發,一幅新的畫卷正在描繪。


  科技·文化


  8  眼見為實?“深度偽造”了解一下


  今年6月底,一款可以“一鍵脫衣”的應用DeepNude在網上受到追捧。這一應用借助神經網絡技術,只需要上傳一張照片,即可自動“脫掉”衣服,偽造出逼真的裸照。這款應用上線僅幾個小時下載量就突破50萬,吸引用戶的“一鍵脫衣”效果正是利用“深度偽造”技術實現的。


  “深度偽造”是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人體圖像合成技術,它能“以假亂真”,不僅偽造裸照,還能實現換臉、模仿真人語言和動作,創造出不存在的人物及活動。這一技術,正在挑戰人們“眼見為實”的傳統認知。


  何為“深度偽造”?


  “深度偽造”(Deepfake)是英文“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和“fake”(偽造)的混合詞,即利用深度學習算法,實現音視頻的模擬和偽造。


  這一技術在我國雖沒有被濫用,但在美國曾多次出現針對官員的偽造惡搞視頻。2018年4月,一段主角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視頻,在推特上獲得200多萬次的播放和5萬多個點贊。奧巴馬在視頻中說“特朗普是個徹頭徹尾的笨蛋”。但實際上這段話并非出自奧巴馬,而是美國一位導演公開發表的言論。


  2018年5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中止全球氣候變化協議,隨后被比利時某政黨利用“深度偽造”技術篡改,做出一個“特朗普宣告比利時政府也應退出”的假視頻,引起比利時民眾的公憤。


  由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院士創辦的西安交叉核心技術研究院孵化的深信科技,是專門從事“反深度偽造”技術研究的企業。


  創始人楊子江博士介紹,美國出現的“深度偽造”大致有三類:一是換臉,在美國以色情網站、成人電影等為主要應用者;二是對嘴型,即表情遷移,多應用于惡搞官員、影視明星為主的視頻;三是動作遷移,將一個人的肢體動作移植到另一個人的身上,也可形象比喻為“主人與木偶”的關系。“比如將來抖音上的網紅可能是假的,他所說的話,做的事全是被‘深度偽造’技術所操控。”


  真假難辨,引發廣泛憂慮


  從文本到音頻,從視頻到虛擬現實,隨著媒體技術的進步,“深度偽造”應用技術門檻不斷降低,“白紙黑字”“有圖有真相”的傳統認知標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不久的將來,任何人有可能做出任何視頻。”中國傳媒大學人工智能專家沈浩說。


  目前,“深度偽造”技術正在平民化、大眾化,但“反深度偽造”技術仍未成熟,這一局面或將對個人隱私、行政執法、司法取證等多方面帶來困擾和威脅,引發社會憂慮和信任危機。


  首先給個人和企業帶來損害。制作虛假色情視頻是“深度偽造”技術最常見的運用方式之一。“‘深度偽造’技術可能侵害肖像權、隱私權和知識產權等權利,也可能被用來實施詐騙、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活動。”中央財經大學人工智能與網絡法專家劉權說。


  二是國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受到威脅。美國專家西特倫舉例說,“深度偽造”可能會影響美國大選,制造出一些候選人沒做過的“錯事”,這些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


  三是引發社會憂慮和信任危機。專家認為,“深度偽造”會加深公眾對政府的不信任感。隨著公眾意識到“深度偽造”的危害,他們會對一般的真實視頻產生懷疑,更容易把真實視頻當作虛假視頻,迷失在真假信息之中,對官方澄清也會持有懷疑態度。


  加強監管,完善立法


  “深度偽造”技術背后的深度學習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為電影實現完美配音,可以讓博物館的藝術品“復活”,還可以合成真實醫學影像,用于治療疑難雜癥。有專家認為,深度學習技術不宜管制,這樣會阻礙技術創新和應用研究。


  但“深度偽造”不僅是技術問題,更關乎個人隱私、司法公正、國家和網絡安全。楊子江建議,可建立全網“數字水印或簽名”系統,所有播發的視頻、圖片等在播發前,須打上數字水印或簽名,如果被偽造篡改,這些印記會被破壞,從而立刻被標注為虛假信息。


  美國國防部今年推出了“媒體法醫”項目,開發用于鑒別和定位偽造圖片和視頻的技術,但專家認為,僅僅事后鑒別是不夠的,有必要將識別能力部署在傳播渠道的前端,禁止其發布或者至少提出警告。


  另有專家認為,在以技術制約技術的同時,及時完善立法,不斷加強執法,對一些技術解決不了的問題應該立法重罰,追究刑事責任。


  生態·健康


  9  長沙醫聯體,聯出就醫獲得感


  作為醫聯體建設試點城市,長沙瞄準醫療服務下沉,有序推進專科聯盟建設、遠程醫療建設,以群眾需求為中心,鼓勵社區醫院發展特色醫療服務項目,提升群眾在家門口就醫的獲得感。


  特色社區醫療“遍地開花”


  在雨花區洞井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來自長沙市婦幼保健院的兒童保健部主任曾宇東正在為一名語言發育遲緩的兒童進行檢查,診室外一批慕名而來的家長帶著孩子排隊等候。


  社區醫院根據需求跟建立醫聯體合作關系的醫院“下單”,在社區醫院坐診的專家靠實力“圈粉”。自2018年以來,25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長沙市婦幼保健院共同打造婦幼健康聯合體,組建婦科、產科、兒科、婦女保健科、兒童保健科等領域的專家團隊,大大提升了基層婦幼健康服務能力。


  通過技術幫扶、人才培養、科室共建、雙向轉診等方式,上下聯動的服務通道得以建立,優質婦幼保健資源正在下沉基層醫院。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唐娟告訴半月談記者,通過醫聯體建設,大醫院的專家每周都會來給群眾看病,幫助社區全科醫生解決疑難雜癥。


  “小兒推拿、產后康復、兒童保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醫理療……這些特色醫療服務項目是應群眾需求而設置的。”長沙市婦幼保健院黨委副書記吳丹說,“我們會定期搜集社區醫院的需求,安排醫生去坐診。”


  長沙市中醫院牽頭成立中醫聯盟,下派專家,以師帶徒,指導幫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中醫館建設;長沙市中心醫院建立腦卒中、胸痛中心等醫聯體,幫助基層提升學科水平,方便重點人群在家門口看病……如今,長沙特色社區醫療遍地開花。


  智慧醫療平臺:患者未到,信息先到


  做實做強智慧醫療平臺,是推進醫聯體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質量的另一大創舉。


  在長沙市中心醫院心內科,半月談記者看到,胸痛患者到達醫院前,協作醫院就已將其心電圖、化驗單等上傳至微信群,胸痛中心醫生快速診斷鑒別并做好手術準備,實現患者未到,信息先到,為搶救患者節約了寶貴時間。


  破解“看病難、看病貴”,智慧醫療平臺大有成效。針對患者重復檢查、過度檢查的問題,長沙市中心醫院、市三醫院、市一醫院、瀏陽市人民醫院、寧鄉市人民醫院等與醫聯體單位之間搭建心電遠程會診、影像遠程診斷、病理遠程診斷平臺,大大減輕病人的檢查花費。有的醫聯體進一步建立急性患者區域協同救治體系,推行綠色通道,實施先診療后收費政策。


  為危急重癥患者提供不間斷服務,智慧醫療平臺也持續發力。長沙市中心醫院院長楊勵介紹,該醫院與2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醫院簽訂協議,率先在市級醫院建立“長沙市胸痛中心急救網”微信群,將協作醫院均納入急救網,由心血管內科、急診科、介入室等科室專家常駐微信群,隨時為社區和基層醫院的醫患提供咨詢和幫助。


  醫生多跑,信息多跑,患者少跑


  “如今是醫生多跑,信息多跑,患者少跑。”長沙市婦幼保健院院長王東波認為,通過大醫院對社區醫院的幫扶和指導,增強了社區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通過專家帶教,基層醫生水平提高,服務能力增強,很多常見病和慢性病在社區就能解決,越來越多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不必再擠到大醫院看常見病,節省了醫療資源。


  長沙市衛健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萬勝說,近年來,長沙按照“規劃發展、分區包段、防治結合、行業監管”的原則,投入醫聯體建設經費1200多萬元,組建區域城市醫療集團79家,醫聯體全面覆蓋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醫聯體建設的“基層導向”,大力促進了長沙分級診療的落地。2018年長沙市各級醫聯體之間雙向轉診人數2萬人次,其中上轉患者人數1.6萬人次,下轉患者人數4000人次;遠程會診和遠程影像、心電、檢驗診斷2.4萬例,開展遠程培訓2400多人次。未來,長沙市將進一步創新醫聯體建設,為基層送去更優質服務。


  民生·社會


  10  你不懂的“黑話”:00后社交“通行證”


  “基操勿6皆坐”“流淚了zqsg”“我害怕ssfd……”


  以一句話外加幾個英文字母形式的彈幕在視頻網站中漸有異軍突起之勢,短短的一句彈幕甚至可以贏得上百個點贊。“nss、xswl、pyq、cx、zqsg、走花路、糊了、基操勿6、連睡、擴列、nbcs……”這些讓大多數人摸不著頭腦的“摩斯密碼”,實則是00后自成一派的語言體系,并被戲稱為00后的“黑話”——目的也很簡單,阻止另一批人破譯,特別是他們的父輩,從而進行“精準社交”。


  “飯圈”暗語,亂碼背后通行無阻


  活躍著大量00后的QQ、百度貼吧、B站、微博等網絡平臺中,各類“黑話”層出不窮。“基操勿6皆坐”的意思是“這只是基礎操作,不要在彈幕上打666。簡言之,不要大驚小怪。”“ssfd”是“瑟瑟發抖”的拼音縮寫。與此相似的,還有zqsg=真情實感,blx=玻璃心,bhys=不好意思,gnps=關你屁事,plmm=漂亮美眉等。


  拼音縮寫僅僅是“黑話”組成形式的冰山一角。據不完全統計,00后社交“黑話”的造詞方式包括漢字縮寫,拼音縮寫,粵語、英語、日語縮寫,高難度的拼音和英文字母混搭縮寫等。例如,nbcs=nobody cares(沒人在意),bhs=不嗨森(不開心),rnb=really牛逼,5151=委屈,KS=搶人頭,rps=真人cp,sk=生日快樂,ky=沒眼力見(來自日語)等。


  據說,這股字母縮寫體的風潮發源于飯圈。飯圈,是各路明星粉絲的聚集地,類似“全網粉絲后援會”。追星女孩迪迪自封“飯圈語言十級課代表”,她經常混跡微博、豆瓣小組、晉江論壇等平臺,對飯圈“黑話”了如指掌。


  迪迪說:“大多數時候會縮寫人名。一是為了方便;二是防止被其他人找到,如果一條微博中有愛豆(指偶像)的名字,但內容談到其他明星,這樣就占了其他明星的廣場(指在微博“實時”板塊搜索明星名字后的內容),有點鳩占鵲巢的意思,這樣會被別家粉絲罵的;三是覺得縮寫人名好玩。這些語言更像是一張通行證,如果別人用這種語言和我說話,我會覺得找到了同類,聊天時也會親近不少。”


  這種近乎加密的語言以極快的更迭速度在網上傳播,由同類破譯解讀,并且持續更新發展。在外人看來,這似乎只是一連串的亂碼,同類卻可以從中解讀,抵御了非同類對他們世界的窺探,在群體之間完成信息傳播的全過程。


  “擴列”交友,“陌生人更懂自己”


  00后在網絡這片沒有“結界”的疆域里開拓著屬于自己的疆土,他們在創造群體通用語言后,繼而進行社交活動,“求擴列”就是他們社交的一種形式。


  擴列,是“加QQ好友”的另一種說法。在80后、90后轉戰微信后,QQ成了00后的交友圣地。


  在“擴列吧”,可以看到大量“求擴列”的帖子。“擴列cos/lo/jk/脆皮鴨/女孩子+”“擴列,打游戲嘮嗑。王者/吃雞/貓和老鼠/d5,不擴mdzs粉”“擴列,現役jk,原耽,玩王者/戀與,空間活躍”。這些帖子通常會放上自己的基本信息和興趣愛好,有時候還會附上自己的照片,有意向交朋友的吧友則會在評論區里留下自己的QQ號,通過QQ進一步了解交流。


  高二學生小白說,她在網上通過王者榮耀游戲與一位大二女生妙妙結為好友,今年暑假每天都在QQ上聊天。小白說,在網上交友時,要有自己的判斷力并充分了解對方,她會選擇和自己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交朋友。


  “我們班同學幾乎都有網友,因為都覺得陌生人比身邊的人更懂自己,而且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不認識我,聊天也可以更加隨心所欲一些。我和妙妙約定,高考完就面基(網絡用語,指網友間約見)。”


  00后的社交QQ群


  在“擴列”之后,他們就開始在QQ上養火(QQ好友互動會擦出火花的標志。養火的意思就是希望兩個人之間多多互動:轉說說、幫忙點贊、互評,增進線上感情),cgx(處關系)、nss(暖說說:幫點贊、評論、轉發說說,增進彼此的感情)。其中“處關系”又包括cqy(處Q友)、cby(處吧友)和cdx(處對象)。在單向尋找好友的同時,大量擴列QQ群也隨之涌現。


  “混圈”交友,在圈子里尋找同類


  作為“互聯網的原住民”,00后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比任何一代都更早、更便捷接收到新信息、接觸到新事物。相比90后的內部分化(主流、非主流、殺馬特、葬愛),00后則有更強的一致性,他們的創造力與無限的網絡共生,踐行著“次元無壁”。


  在00后們利用網絡創建的眾多虛擬精神世界中,“語C圈”是其中之一。所謂“語C”(語言cosplay),就是用語言玩角色扮演。


  在語C圈里,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術語。例如:“皮”(指所扮演的角色)、“皮氣”(指所扮演的角色的性格特點)、“小劇場”(指語C活動中,由其他人提供的一個場景)、“paro”(背景設定)。這些約定俗成的圈內規范讓00后在語C圈內具有歸屬感,更吸引他們的是,語C的題材不僅取材于電視劇、電影,還涉及游戲等熱門話題。


  語C按照方向可以分為原創語C與同人語C。原創語C分為古風語C和現代語C,古風語C又可分為宮斗、閣斗、玄幻等題材,而現代語C則分為酒吧、夜店、黑幫等題材。同人語C按照內容可分為ACG(動畫、漫畫、游戲的總稱,狹義上的二次元)、小說、影視、歷史、明星等,圈層極其分明。


  每一個語C圈都有一套獨特的語言,00后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性加入,可從“純白”(指語C初學者)開始“混圈”。00后對新朋友的要求指向性明確,他們交朋友以“同好”為主,不論是QQ群、微博、貼吧、豆瓣、B站、抖音,或者制服圈、漫畫圈,都是他們“混圈”的陣地。


  學術界對此現象已有關注。鄭欣、朱沁怡、孫文崢等學者的研究表明,00后社交“黑話”的形成源自對書面語和口語的改寫、縮寫以及對網絡語言的模仿、攫取和接收,并在他們日常生活的創造、使用和傳播中成為自我表達、情感宣泄、身份建構以及尋求認同的重要工具。


  著名哲學家維特根斯坦曾說過:“想象一種語言就意味著想象一種生活方式。”對于00后而言,社交“黑話”作為一個新的語言世界,也就意味著一種新的、圈層化的生活方式。對此,沒必要大驚小怪,但需要關注其發展變化趨勢和其中的非主流價值取向,必要時加以引導。


  信息


  11  幸福生活“搬”出來——廣西上林縣易地扶貧搬遷工作見聞


  9月2日,開學第一天。以《我的新家,我的新學校》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在上林縣易地扶貧搬遷學校明亮鎮中心學校明澄校區舉行。該校二年級(1)班學生石雅琴拿著自己作的畫,向新同學介紹:“今年,我家有三個變化:一是告別老家泥瓦房搬進新家,二是爸爸媽媽有了新工作;三是我和同學們一樣,來到新學校上學啦。”


  石家的幸福“三變”是上林舉全縣之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增強貧困群眾福祉的縮影。據悉,該縣建有移民安置區8個,共有搬遷貧困戶3852戶1.6萬人。為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近年來該縣持續加大對各安置區教育、就業、醫療等民生投入。今年9月,該縣5所安置區學校投入使用,其中小學3所、幼兒園2所,注冊的2000多名新生中80%來自搬遷戶。


  1 新家園:搬出大山迎來新生活


  明亮鎮安置區是上林最大易地扶貧搬遷點,距離縣城1.2公里,建有安置樓22棟1400套,共安置搬遷群眾6000人。8月31日,記者走進石家,看到女主人覃彩芬正手腳麻利地淘米做飯,孩子們嘰嘰喳喳說著開學的事,丈夫石浩東在客廳笑瞇瞇地泡功夫茶。


  石家三居室有105.1平方米,寬敞明亮。“老家的房子房頂漏雨、窗戶漏風。我們要懂得感恩,沒有黨的好政策,就沒有咱們家今天的好日子。”石浩東打開手機相冊,指著一棟破敗不堪的泥瓦房,對孩子們進行憶苦思甜教育。


  “以前開學是最愁的時候。”覃彩芬說。因為開學了,一家人要“分居”三地——老家上林縣西燕鎮云靈村是深度貧困村,村里只有一個教學點兩名老師,僅設小學至四年級。覃彩芬只好帶著兒子及大女兒住娘家,方便孩子上學,小女兒跟著爺爺在老家上學,石浩東則在廣東打工。


  搬出來后,石家甩掉了貧困帽,一家人也不用分開了:石浩東在縣城跟人學做裝修,覃彩芬在安置區扶貧車間工作,3個孩子都能就近上學。


  2 新學校:搬遷群眾子女“學無憂”


  明澄校區是明亮鎮安置區的配套工程,項目在今年1月開工,不到半年便完成教學樓、實驗樓等一期建設內容。該校規劃設一至六年級42個班,可容納在校學生1890人。開學后,共有注冊新生390名,其中,建檔立卡貧困生333名。


  新學校有什么不一樣?9月2日開學,孩子們體驗到了驚喜:教室的黑板“會說話、會唱歌”。


  “這是‘班班通’教學輔助系統,有上網和投影功能。”校長盧茂杰說,“目前,安置區新建學校軟硬件條件是全縣最好的,還配備了優質的師資。”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更應落到實處。”上林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韋澤倫說。


  據悉,上林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小學生共有8938人。2018年以來,該縣累計投資超2億元,在移民安置點配套建設小學和幼兒園各4所,改造擴建一批中小學,除已投入使用的5所學校,另3所也將于近期竣工投入使用,將徹底解決安置區學生就近入學問題,讓搬遷群眾子女“學無憂”。


  3 新工作:3573戶搬遷戶實現轉移就業


  “感覺像做夢一樣。搬出來,真好!”覃彩芬由衷感嘆。


  好,是因為覃彩芬的身份發生改變。今年1月,安置區扶貧車間——好生活超市開業,35歲的覃彩芬成為超市員工,從全職媽媽變身職業女性,每月工資1800元,有五險。在該扶貧車間,像覃彩芬這樣的搬遷戶員工有10余人。


  來自西燕鎮大龍洞村弄六屯的搬遷戶藍海珍則選擇創業,在好生活超市旁開了一家面包店。“店面面積60平方米,每月每平方米租金只要10元。”藍海珍說。目前,安置區共有154間鋪面,項目業主上林振林投資發展集團以每平方米10元起的低價租賃,讓搬遷群眾成為創業小老板。


  為讓搬遷群眾“穩得住”,上林縣千方百計提供創業就業機會,通過搬遷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企業吸納就業、粵桂協作勞務輸出等舉措,不斷強化對搬遷群眾就業扶持。目前,該縣8個安置區均成立就業社保工作服務站,3852戶建檔立卡搬遷群眾已有3573戶實現至少有1人轉移就業。同時,該縣還建成扶貧車間19家,可提供934個崗位,基本滿足搬遷群眾就近就業需求。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