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解讀:2020“兩會”熱點話題
熱點話題一:促進鄉村振興青年人才培養
不少網友關注鄉村振興,認為當前在農業發展、環境整治、醫療教育、掃黑除惡、古建筑保護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反映最突出的是青年人才缺失。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還不完善,讓很多農村青年不愿回去;鄉村是個熟人社會,青年人才參與鄉村治理不足,難有實質性的發言權;許多通過“三支一扶”、“大學生村官”等政策下鄉的青年發展前景不明朗,難以扎根農村。
網友建議,要關心和支持青年到農村就業創業,幫助他們解決子女教育、醫療衛生、老人贍養等實際困難;拓寬青年參與鄉村治理的制度渠道,注重在農村青年中發展黨、團員,廣泛參與基層黨建和村民自治,創新基層協商議事形式,吸納更多的青年參加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管理;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移風易俗,從根本上扭轉農村與城市間的文明落差。
熱點話題二:加強貧困家庭教育幫扶
許多網友建議關注貧困家庭教育問題,以教育扶貧帶動精準脫貧。
一方面從改善硬件條件入手,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建設,補齊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短板,讓貧困地區學生上學之路走得更順暢;另一方面切實抓好控輟保學工作,對于家庭貧困學生增強社會關愛,幫助減輕家庭負擔,防止因疫情等原因再次輟學。
加大貧困家庭學生接受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貧困農村家庭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和職業素養。
熱點話題三:減輕疫情對就業形勢的影響
有不少網友反映,今年以來,受經濟下行、中美經貿摩擦、新冠疫情等因素疊加影響,高校畢業生面臨更加嚴峻的就業形勢。盡管目前已經出臺研究生擴招、強化創業擔保貸款等措施,但仍難以消除畢業生對就業前景的擔憂。
有網友建議盡快出臺相應政策,鼓勵應屆畢業生投身基層建設,大力開發基層工作崗位,更好地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針對性地提供線上指導課程、加強線上求職技巧指導,幫助提高線上求職成功率。同時,將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就業意識、就業能力培養作為學校教育長期任務,加強就業實習實訓、崗位見習等工作,提升學生綜合就業能力。加強線上就業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暢通就業權益維護渠道。
熱點話題四: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
不少網友反映,當前青少年在學習生活中面臨較大精神壓力,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特別是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不少青少年心理調適能力低,產生了恐懼、無助、焦慮等情緒,有的還面臨嚴重的心理困擾,出現失眠、精神恍惚甚至自殺傾向等。
網友希望學校、社區能加強心理健康宣傳教育,讓更多青少年及父母正視心理健康問題,了解心理疾病的危害和科學治療方式;規范心理咨詢市場,整治行業亂象;建立國家心理衛生服務平臺,將心理疾病診療費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熱點話題五:疫情期間網絡教學問題
許多網友反映,受新冠疫情影響,各大中小學延期開學,不得不采取以互聯網為依托的線上教學模式,浮現出教學質量不理想,學習軟件混亂等問題。
建議教育部門出臺相關規章制度,對網課進行集中規范,聯合工信部門等規范網課軟件使用。希望各高校切實采取措施,保障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規范考試、論文答辯等,確保畢業班學生如期畢業。
熱點話題六: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
不少網友反映,當前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等原因,青少年的體育課和體育鍛煉時間難以保障,身體素質下降,近視、肥胖等問題日益嚴重,不利于他們未來長遠發展。
希望有關部門加大監督指導力度,督促學校健全體育教學機制,充分保障學校體育課和學生體育活動,加強學校和社區體育設施建設,多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和競賽,引導青少年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熱點話題七:加強網絡空間治理
許多網友提到,隨著全媒體網絡時代來臨,網上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網絡內容前所未有豐富,給網絡空間治理帶來嚴峻的挑戰。
一些商業網絡平臺逐利意識強烈、社會責任感淡薄,奉行流量至上的價值觀。一些內容生產者為了博眼球、上熱搜,不擇手段地標新立異,甚至制造虛假話題。一些社交媒體平臺通過算法技術把低俗、奢靡甚至含有色情暴力的內容分發給大量用戶。盡管有關部門對違規內容實行嚴格管理,但仍屢禁不止。
網友呼吁,希望優化管理模式和技術監管手段,提高綜合治理能力,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熱點話題八:改善未成年人上網環境
不少關心青少年成長的網民認為,當前我國網民網絡素養參差不齊,偏激表達、網絡暴力、群體沖突等時有發生。
隨著互聯網對低齡群體的滲透能力持續增強,不良的網絡環境對身心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產生較大影響。
網友希望通過學校、家庭、企業、社會、政府多方合力,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清朗的網絡空間,建議學校、家長加強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重點培養上網技能、防止沉迷、自我保護、信息甄別等能力;加強網絡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建設,提升網絡內容管理的規范化、法治化水平;企業設置和推廣“青少年模式”,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實行網絡實名制。
熱點話題九:粉絲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
一些網友反映,當下網絡文化娛樂產業發展迅速,受“粉絲文化”影響,不少青少年過早融入“飯圈”并沉溺其中,影響健康成長,引發網絡言論失范。
一些文化娛樂企業在商業利益驅動下,放任甚至誘導粉絲盲目、不理性的追星行為。網友認為相關娛樂企業、網絡平臺和明星應承擔社會責任,發揮正面導向作用,盡可能為未成年人的學習和成長作出表率,不得誘導未成年人參與網絡宣傳、過度消費。學校、家長應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文明上網,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培養更多積極健康的興趣愛好。
來源:共青團中央、團中央權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