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讓科學素養成為大國公民的標配
2020年事業單位考試備考需要提前準備,本文提供一篇優質范文并解讀其寫作思路與文章結構,供大家借鑒學習。
讓科學素養成為大國公民的標配
科學素質是公民應當必備的基本素質,而擁有科學精神與科學知識是科學素質的具體表現,雖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質的充盈,人們科學素養有所提升,但是與發達國家的城市相比,有著較大差距。因此,加強培養公民的科學素養仍然十分重要。
科學精神是對科學展現出的一種態度,追求真理、實事求是為其根本內涵,表現為腳踏實地、敢于懷疑、勇于批判,不迷信、不盲從。科學知識是經過反復證明、多次試驗且正確的現象與理論,它能指導生產與實踐。科學知識與科學精神就如同表與里的關系,科學精神側重內在沉淀,然后由內向外,進行探索發現;科學知識側重外界接收,而后由外向內進行運用創造。科學精神與科學知識是一體兩面的關系,不可分離。在互聯網飛速傳輸、信息鋪天蓋地的今天,由于獲取科學知識要比過去容易得多,人們的科學精神較為缺乏,所以,培養科學精神成為互聯網時代的當務之急。
擁有科學精神是正確認識世界的先決條件。縱觀西方科學發展史,“日心說”的提出打破了長期以來居于宗教統治地位的“地心說”,達爾文進化論奠定了當代生物學的核心思想,人類第一次將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療癌癥標志著在疾病治療方面取得巨大進步等等。這一系列科學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哥白尼、達爾文、居里夫人等人的付出與開拓。正是有了這樣一種堅持不懈、執著探索的科學精神,才有了一項項重大科學碩果,才使得人類認識世界的領域得以步步拓展。因此,科學精神是推動人類發展的先決條件。
科學知識與科學精神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培養科學精神固然重要,普及科學知識也不可忽視。從日本爆發核事故后我國出現所謂的“鹽慌”到網上出現不實卻博人眼球的言論得到大量轉發,都暴露了公民科學知識匱乏、理性辨別能力缺乏的頑疾,這說明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能夠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不單單能夠提高人們對生活的辨析力,而且還能夠培養自主創新力。當下我國無人機、智能機器人、3D打印機等高科技產品的出現都是運用科學知識進行創新發明的結果。因此,由科學知識轉化而來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俄國社會主義之父赫爾岑說:“科學是到處為家的,不過在任何不播種的地方,是絕不會得到豐收的。”這說明要讓科學起作用,就必須播種,付出努力。加強民眾科學素養,釋放全民創新能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科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