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半月談第1期_半月談2020第1期文章匯總
《半月談》是黨政機關公務員必備的閱讀學習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務員申論備考非常好的資料。
下面是網頁閱讀版:
半月評論
1 開啟2020:定格歷史的一年
時間鐫刻不朽。已經到來的2020年,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必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乃至人類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在這一年歷史性地畫上句號。“民亦勞止,汔可小康”,豐衣足食一直是中國人民最樸素的愿望。我們黨作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鄭重承諾,勝利在望,成功在即。2020年,只要我們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就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就能書寫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傳奇。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的收官之年。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們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復雜局面,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進度符合預期。尤值一提的是,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預計將接近100萬億元人民幣、人均將邁上1萬美元的臺階。這向“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十三五”規劃目標又邁進一步。2020年,只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中國號”巨輪將行穩致遠,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順利實現“十三五”規劃這一階段性宏偉藍圖。
2020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交匯之年。新的一年,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面對當今世界正經歷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個奮斗不息致力于長期執政的政黨,一個矢志不渝肩負民族復興重任的政黨,唯有艱苦奮斗、銳意進取,推動第一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閃亮定格,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科學開啟,才能始終錨定國家奮進坐標,清晰擘畫民族復興藍圖,不辱使命、不負重托。
2020年,是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開局之年。當前不論是順應時代潮流,還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都要求我們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上下更大功夫。2020年,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必將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我國的制度優勢需要加速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保證。
開啟2020年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我們又要踏上新的起點,沖刺在新的賽道,不可避免地爬坡過坎、滾石上山。面對諸多矛盾問題疊加、各種風險隱患交織的挑戰,沒有人奢望能輕而易舉創造輝煌。
開啟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我們應堅定信心,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面對內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的態勢,要穩定預期,用改革開放和自身發展的確定性對沖外部的不確定性。要堅持用辯證思維看待形勢的發展變化,善于把外部壓力轉化為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強大動力。要堅持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
開啟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我們應常懷歷史使命感和憂患意識。千年夢想濃縮于未來的300多個日夜,時代擔當落在我們的肩頭,完成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規劃收官這一歷史任務,既是我們黨的歷史責任,也是對全體黨員干部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政治檢驗,是對廣大黨員干部駕馭風險、跨越關口的能力考驗。要有強烈的憂患感和緊迫感,須未雨綢繆,擔當盡責,攻堅克難,認真書寫好時代的答卷。
開啟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我們還應鼓足斗爭精神和實干精神。任務越繁重、時間越緊迫,越要斗志昂揚、振奮精神。要進一步凝聚精氣神,勁頭不松、力度不減,再造一個干事創業的激情年代。要算清時間賬,做好落實篇,對既定的任務、明確的工作,加大力度、加快速度、加緊進度,兌現向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創造一個個堅實成就高筑起來的歷史偉業。
半月講解
2 2020年農業農村五大關鍵點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年末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從多個方面為2020年“三農”工作定調。
那么,做好2020年農業農村工作的關鍵何在?
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脫貧質量怎么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要看2020年的工作成效。
2019年,脫貧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全國貧困人口減少1000萬人以上,近34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發生率由8.2%下降到2%。
2020年,一鼓作氣全面完成剩余脫貧任務是必解之題。目前,“三區三州”還有貧困人口172萬人,脫貧攻堅將聚焦“三區三州”等基礎設施條件差、產業基礎薄弱的深度貧困地區,各方面的資源也將重點傾斜。
堅持現行脫貧標準,不降低也不拔高,確保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是2020年脫貧工作的重要著力點。重度殘疾者、年老失去勞動力工作者、因病返貧、收入不穩定、住房未解決等情況的特殊貧困群體將得到更多政策關懷。
收官之戰,時間緊迫,任務艱巨,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
保增收:實現農民增收,鼓勵人才返鄉
多渠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農村才能成為億萬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保增收,就是保障農民增收勢頭不減弱、趨勢不逆轉,增速繼續保持“兩個高于”,即高于GDP增速和城鎮居民收入增速。
2019年前3個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0172元人民幣,增長10%,在收入增速方面繼續保持“兩個高于”。
現階段,“三農”領域面臨農村勞動力不足、農村資金持續外流、農業生產機會成本上升等情況。此次會議提出發展富民鄉村產業,積極鼓勵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創新。
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農民務工人數和工資水平的增速都面臨較大下行壓力。會議強調,穩定農民工就業,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整治力度。
黨的十八大明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兩大定量指標,其中一項是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需達到7.2%。而2011年到2018年已實現年均增長8.5%,由此可見,翻一番的既定目標已不難完成。
補短板:多管齊下聚焦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我國大部分國土面積是農村,即使將來城鎮化水平到了70%,還會有4億多人生活在農村。因此,補“三農”短板,讓現代化建設成果更多惠及農民群眾,很有必要。
在“三農”短板中,最突出的是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繼續加大相關投入,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
此次會議指出,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提高農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加強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加強農村社會保障,改善鄉村公共文化服務,治理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以上8條,在補“三農”短板方面均有所指。比如,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是因為目前一些地方的生產用水、灌溉設施、生產道路、生產用電問題仍影響農業生產;搞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則是立足于目前全國還有近1/4的農村生活垃圾、80%村莊生活污水未得到有效處理,無害化衛生廁所的農戶使用率不到一半的現實問題。
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表示,2020年要以農村飲水安全、村內通組道路、動力電等為重點,加強村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補強農村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薄弱環節。
要注意的是,現在要補的是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對標的短板,不是與現代化目標對標的短板,各地農村發展很不平衡,不能搞一刀切、盲目攀比、揠苗助長。
保供給: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推動生豬產能恢復
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局勢風云變幻,穩住農產品市場供給對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具有“穩底盤”的作用。
2019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17.4億畝以上,產量達到13277億斤,連續5年站穩1.3萬億斤臺階,糧食生產實現歷史性的“十六連豐”。但目前我國糧食生產能力還不穩固,部分地方放松糧食生產的傾向有所抬頭。此次會議提出,要強化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加大對產糧大縣的獎勵和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保障農民種糧基本收益,穩住糧食播種面積,穩定糧食產量。
韓長賦表示,2020年將確保谷物面積穩定在14.2億畝以上,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
提升生豬產能也被著重提及。會議提出,加快恢復生豬生產,落實扶持生豬生產的各項政策措施。農業農村部已經印發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引導大型養豬企業采取多種方式,帶動中小養殖場戶發展。
中國有2600萬個養豬場戶,其中99%是年出欄500頭以下的中小場戶。從豬肉產量上看,中小養殖場戶生產了中國一半的豬肉,是生豬穩產保供不可缺少的部分。2020年,對中小養殖場戶的幫扶帶動力度將會加大。
抓改革:扎實推進農村重點改革任務
2019年,在繼續完善和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上,農民群眾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紅利——土地管理法修正案通過,農村宅基地管理新政出爐,關于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并長久不變的意見出臺。同時,我國還開展了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回頭看”,引導承包地“三權”分置。
此次會議強調,要抓好農村重點改革任務,堅持土地承包關系長久穩定,全面推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2020年,各項農村重點改革任務將扎實推進。部分縣市將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先行試點,為制定延包的具體辦法提供經驗。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將全面推開,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臺賬和管理制度將健全起來。這會促進農村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在壯大集體收入的同時,讓農村資源為農民帶來更多財產性收入。
半月調查
撕與黑:起底“飯圈”職業黑粉產業
如果用兩個字形容2019年的飯圈,“撕”與“黑”堪稱禍首。近期,多家央媒社交賬號后臺收到網友實名舉報,質疑社交媒體平臺縱容甚至配合營銷號、黑公關造謠傳謠,導致青少年網絡言論集體失范。
你以為偶像是一種“崇拜”,其實是一場“養成”;你以為粉絲是一種“感情”,其實是一個“工具”。名為“引戰”實為“引流”,飯圈的“潑糞”生意如何越做越火?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職黑(職業黑粉)團隊“拉踩”“引戰”已嚴重破壞粉絲文化生態,成為一個“黑洞”,不斷吞噬青少年精力,引發群體性侵權行為,亟須規范管理。
飯圈正在“黑化”?
為偶像的電影“鎖場”,組合中不同偶像的“唯粉”對峙,影視劇男女主的粉絲撕“番位”,控評、屠版、互踩、掛黑、集體人肉、網絡恐嚇……粉絲群體刷足了存在感,成功出圈,向大眾科普的不僅是飯圈新招,更在挑戰網絡公德下限。
除了粉絲之間“互撕”,“手撕”公眾人物更是常態。女藝人迪麗熱巴曾被“黑粉”P過遺照,并貼在寫有“生的該死,死的活該”的碑上。男藝人楊洋因出演某角色遭到原著書粉的抵制,書粉在清明節當天焚燒其照片、撒紙錢,號稱要祭奠書中角色。2019年國慶節期間,兩名十幾歲的少女受網上營銷號的影響,在長沙高鐵站拉橫幅辱罵藝人,橫幅上寫著對藝人的侮辱性外號,將網絡暴力延伸到了線下。
飯圈互撕不僅吞噬了青少年群體的精力,更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飯圈的戾氣正走向失控、黑化,甚至走火入魔。”有網友留言說,“這些粉絲自從追上一個星,大量時間泡在網絡上刷話題,語言、思維方式不知不覺都被同化污化了,在三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出現思想偏差,做出不理智行為。”還有網友表示,“在這樣充滿戾氣的互聯網環境中,會使有些青少年覺得,在網絡上肆無忌憚地嘲諷辱罵別人是對的,是法律奈何不了的。”
職黑引戰有八招
為何飯圈的戾氣難以控制?為何小摩擦總會上升為罵戰?熱搜上的粉絲互撕為何無休無止?這些問題始終讓飯圈以外的人們匪夷所思。青少年網絡言論集體失范的背后,到底是飯圈這一亞文化圈層的自身問題,還是有其他外在誘因?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職黑是這一現象愈演愈烈的幕后推手。
——看似粉絲擦槍走火,實為職黑下場引戰。
為何粉絲如此愛撕?半月談記者就此采訪了多個明星飯圈、明星經紀公司和社交媒體研究機構,得出的結論是,如果沒有職黑水軍的拉踩與“引戰”,普通粉絲之間的看不順眼頂多是“圈地自萌”,很難撕出陣勢。
據了解,職黑水軍“拉踩”“引戰”主要有以下8個套路:壓紅熱搜;購買黑搜索詞條;編造黑搜索詞條,帶姓名“屠”微博廣場;多號聯動洗腦;炮制黑料發帖評論;捕風捉影造謠;在粉絲圈惡意引罵戰;針對部分活躍人士進行網絡暴力。
——看似匿名爆料,實為有意編料。
據了解,一些匿名網絡社區正成為飯圈大量盛行的網絡謠言傳播發酵的溫床。其中,最常見的是“兔區”——晉江論壇網絡留言區。由于IP隨機生成,“兔區”有大量明星團隊的職業粉絲,專門編造爆料、挑起爭端。然后通過營銷號,聯動豆瓣,聯動微博,將匿名區見不得光的謠言與紛爭搬運到實名區,引發關注,例如“求證,八組說XX”“鵝組說XX,怎么看”。
——看似散落無序,背后卻串珠成“鏈”。
看似各自為戰的代拍、職黑、營銷號、黃牛背后,其實也存在一張大網。例如,天眼數據顯示,在微博上大部分搬運匿名留言區謠言的微博賬號均來自同一家公司,這家公司本身也涉及藝人公關業務。交保護費的“呵護有加”,不聽話的黑料不斷。有媒體爆料,代拍江湖中最好賣的不是美圖,而是黑圖和可以各種內涵聯想的“同框圖”。
業內人士分析,職黑產業鏈的崛起與流量經濟不斷做大有關。近年來,伴隨著文化產業的深度重構,粉絲群體購買力與明星商業價值直接掛鉤,網絡追星行為產生的流量便有了變現通道和商業價值。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流量經濟價值超過155億美元,而職黑產業牟利的方式,就是試圖通過各種陰招影響流量經濟,從中漁利。
——名為“引戰”實為“引流”,“潑糞”生意越做越火。
營銷號為了流量和點擊率,會故意造謠、挑事,粉絲對此會進行澄清和控評。如此一來一回之間,為營銷號帶來數百萬的點贊,獲得了極高的熱度。這樣的營銷號,聚集起黑粉群體,轉發明碼標價,少則幾萬多則六七十萬,還可以發起集資籌款,接廣告賺錢,甚至在被法院判罰后還能通過集資的方式來湊罰款。
在職黑重重套路與收割之下,在不少網絡社區,青少年言論失范問題日益突出。2019年前11個月,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理的明星起訴網友侵害名譽權的案件中,70%的被告為30歲以下青少年,最小僅為19歲。
是監管缺位還是坐享紅利?
北京互聯網法院發布的“粉絲文化”與青少年網絡言論失范問題研究報告指出,互聯網平臺對不當網絡言論的擴散缺乏有效的管控。傳統的管理方式不僅不能適應新技術迭代發展的新形勢,而且現實中不排除有平臺跟風炒作,為追逐流量對一些網絡言論失范現象持放任態度。
業內人士反映,營銷號有錯綜復雜的關系網和利益點,有些平臺履行監管職責出工不出力,實際上是在“攪混水”,甚至充當“保護傘”。
“平臺既是規則的制定者,同時也是不良秩序的縱容者。他們需要這些混戰引發的熱度,因此默許這些網絡暴力行為,同時打著維護秩序的旗號向每個藝人、每個項目收取‘保護費’。平臺穩賺不賠。”一位明星經紀人告訴半月談記者。
該經紀人多次通過法律渠道起訴職黑,卻發現即便是打贏了官司,謠言造成的影響已經無法挽回,無奈之下開始自己研究路人號、水軍號、廣場控評、數據權重等,培植自己的回擊力量。
“平臺對于發布內容具有極大的自由裁量權,極易引發監守自盜。”一位頭部流量藝人的經紀人表示,如今娛樂圈的“話筒”緊緊掌握在平臺手中,操控著粉絲們制造的流量流向,“指哪打哪”。“明星每年不投個幾百萬很難有‘曝光量’,只能花錢買話筒。希望平臺能負起應有責任,不能利用粉絲把場子弄得這么亂。”
北京一名律師周兆成認為,自媒體時代“流量為王”的利益機制在很大程度上催生及“激勵”部分自媒體賬號、網絡大V和網絡不法公司,為吸引眼球、賺取點擊、獲得廣告收入等利益,不惜鋌而走險。這種網絡亂象,越演越烈,已經形成為了“刷流量”的網絡黑產業。更有甚者,赤裸裸地侵犯公民隱私、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及敲詐勒索等。
“粉絲對文化工業的意義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要過。”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朱麗麗說,互聯網社會將粉絲的力量量化。一方面,粉絲面對平臺應有清醒的認知,正視自己的權利,善用自己的權利,反思自己的權利。另一方面,平臺應有自己的態度、立場和分寸,保持自己的責任感、公共性。
“一旦發現有人利用網絡從事不法行為,平臺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并向有關部門舉報。”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表示,加大對網絡行為的監管力度關鍵要壓實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責任,消除網絡空間的法律“真空”。
半月世界
4 世界形勢展望之一 2020年,世界經濟如何演繹
2019年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由2018年的3.6%降至3.0%左右。但到了年底,世界經濟出現企穩向好跡象,在多種因素推動下,2020年有望實現3.4%左右的中速復蘇反彈。不過,制約世界經濟發展的結構性力量依然存在,預示全球經濟仍將面臨險阻。
經濟增長有望中速回暖
2020年,促成全球經濟回暖的主要因素如下:
困擾全球經濟的重大不確定性有望消除。一是中美經貿談判取得進展。中美貿易戰極大地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打擊消費者、投資者的信心。近期,中美雙方宣布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的共識,長達一年半的貿易摩擦暫告一段落,該因素對全球經濟的正面意義不言而喻。二是脫歐不確定性基本消除。鮑里斯·約翰遜領導的保守黨在英國大選中大獲全勝,約翰遜提交的《脫歐協議法案》通過,有利穩定市場預期和信心。
前期政策效應將逐步顯現。2019年,為應對經濟疲軟下行,全球央行再現貨幣寬松潮流,30多家央行進行降息、擴表,為疲弱下行的實體經濟注入流動性。其中,美聯儲三度降息,并提前終止“縮表”進程。各國擴張性財稅政策,也有利托底全球經濟。如中國等出臺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2019年讓利近2萬億人民幣,2020年將進一步減稅,并不斷改善企業營商環境,穩步推進結構性改革,有利激活企業活力。這些政策發揮效用有一定時滯,相關紅利將在2020年釋放。
主要經濟體反彈拉動全球經濟。美國經濟出現改善勢頭:貿易戰的暫時停火,增強了投資者信心,推動美經濟逐步擺脫2019年二、三季度的頹勢;經半年多調整消化,前期的超高庫存逐步降低,對經濟的作用由負轉正;居民消費依然強勁,失業率降至歷史低點,工薪增長呈現經濟危機后最快增速。歐洲經濟也將走出疲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歐洲2020年將實現1.4%的增長,較上年積極。相較于增長較緩慢的發達經濟板塊,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是帶動經濟增長的最大亮點,IMF預計其經濟增長率有望從2019年的3.9%升至2020年的4.6%,成為世界經濟主要引擎。
面臨多重硬約束
世界經濟短期回暖,衰退下行風險降低,但制約全球經濟的結構性因素仍然存在,影響經濟發展的財經風險與地緣政治風險較高,預示2020年世界經濟增長不會平坦。
一是低增長趨勢難以違逆。美、歐、日、中——占據全球經濟大頭的四大經濟體,普遍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其中,日本、歐洲當前平均年齡為45歲,中、美也均超過37歲,勞動人口占比持續縮小,必然影響經濟活力。此外,全球性產能過剩,生產性投資多年不足,全球以及各國內部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社會兩極分化嚴重等,都影響經濟增長。在此背景下,世界經濟進入“新平庸”歷史新周期,潛在增長率趨勢性走低。
二是國際金融結構性風險凸顯。各國長期實施大規模的貨幣寬松政策,負面效應也在積釀,形成當前“三高三低”的經濟金融亂象:高負債、高杠桿、高資產價格;低增長、低名義利率、低通貨膨脹。全球債務積聚擴大,目前已突破255萬億美元,達到歷史峰值,超過世界GDP的300%,危害經濟增長;無論公債還是企業負債、家庭負債,都在上升。截至2019年中,美國的聯邦政府債務/GDP已超越104%,并將不斷膨脹;企業債務/GDP超過46%,為近50年歷史最高;家庭負債接近14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超過65%,為近年峰值。同時,在世界經濟增長低迷、通脹率低位徘徊、負利率資產不斷擴大蔓延背景下,全球金融市場異常火熱,主要股市均多次刷新歷史記錄。世界經濟“虛火”上攻,存在深層病根。
三是保護主義及地緣政治沖突仍是重大風險源。美國單邊與保護主義愈行愈遠,中美貿易摩擦尚未終結,美國與歐洲、拉美等貿易沖突再起,WTO在美肆意干擾下,上訴機制已然癱瘓。多邊自由貿易與全球經濟治理面臨空前危機,很可能危及脆弱復蘇的全球貿易與投資。大國博弈日趨激烈,美將中國等列為戰略對手,加大對后者的科技、軍事、外交圍堵,中美經濟“脫鉤”風險仍存。伊核、朝核、中東等仍將是2020年熱點問題,牽動國際全局,將對全球市場造成干擾。
危中尋機,埋首發展
2020年對中國是關鍵一年。一方面,中國經濟調結構促改革已經取得重大進展,但離全面轉型尚有一定距離,需在穩增長的同時挺過難關,實現突破;另一方面,中國距離全面脫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僅剩“最后一公里”,越到關鍵時刻,越要確保經濟社會穩渡險灘,勝利到達彼岸。國際局勢波詭云譎,應沉著冷靜,抓住并充分利用機遇,管控風險。
首先,增強活力,繼續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到新的發展階段,外部發展環境發生巨變,唯有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結構優化,動力轉換,方可化險為夷。
其次,主動作為,創造并用好外部機遇。2020年全球經濟回暖,歐洲以及亞洲、拉美等新興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反彈之勢加強,國際貿易投資恢復增長,但趨勢未穩。我宜積極利用機遇,找尋突破點,增強經濟向好勢頭。
再次,雙多邊并舉,擴大國際合作。雙邊層面,靈活務實推進中美、中歐等經貿談判,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基礎上,推進開放、合作,穩住大國關系。區域層面,凝聚共識,促推RCEP盡早簽署,加速中日韓自貿區談判與東亞一體化合作進程,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優化我產業供應鏈與價值鏈的全球布局。多邊層面,聯手同道,捍衛多邊主義和全球治理,共同抵制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WTO改革到了關鍵節點,在堅守多邊、共贏原則基礎上,不妨創新思維,大膽進取,引領合作潮流。
基層治理現代化
5 問題解決了,反映問題的也“解決”了!基層直言干部屢挨整
敢講真話、真實反映問題,是大家眼中干部最值得肯定的品質之一,也是擔當精神的具體體現。但半月談記者近期在基層采訪發現,部分基層領導干部對此仍然認識不到位,把下屬反映問題當成“捅婁子”“使絆子”,使用各種或明或暗的手段加以懲治。
一些時候,領導迫于壓力把問題解決了,順便也把直言干部“解決”了。如此風氣形成“潛規則”,干部“充啞”,領導難免“真聾”,最后恐怕是各項工作“啞火”,豈能等閑視之?
反映問題找倒霉,整改之時也挨整
王聰(化名)是一名機關干部,每天工作量不算太大,可他坐在辦公桌旁始終覺得渾身不自在。為什么?因為他是被迫從第一書記崗位上提前“撤”回來的。要說原因,不過是反映了一個在扶貧中遇到的真問題。
2017年,王聰主動申請到某貧困縣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為了幫村民們脫貧,他籌劃了一個養豬項目,向縣扶貧辦申請了20萬元資金,并順利通過審批。扶貧任務重、時間緊,項目實施等不及資金調度,王聰決定先借錢把項目搞起來,想著扶貧資金到位后就還。
可一年多過去了,老母豬產的小豬仔都出欄了,資金還只撥下來一半。眼看著還錢要犯難,他一趟趟跑縣財政局、扶貧辦,一次次找縣領導,擺困難講道理,只換來倆字:“等著!”
忍無可忍之下,王聰向媒體反映“扶貧資金撥付不如母豬產仔快”。這一下,上級領導重視起來,縣里馬上開會部署整改,拖欠的扶貧資金很快撥付。
不過,撥下來的不止有扶貧款,還有縣領導的各種責難。王聰被要求做書面檢查,讓他感到很委屈:“我說的都是客觀事實,為的是盡快解決問題、維護群眾利益,一沒誣告、二沒陷害,憑什么要我寫檢查?”
由于拒不承認“錯誤”,王聰在當地的工作越來越難開展,最后只能提前結束第一書記的任期。
在基層,王聰的遭遇并非個例。不少受訪者告訴半月談記者,在他們身上或者身邊,因講真話被“一起整改”的現象仍時有發生,有的甚至因此被“打入冷宮”。
在煤炭行業某國企工作的李前進(化名)就有這般經歷。幾年前,他向上級領導反映,由于相關政策出臺緩慢,影響煤炭去產能進度,很可能年內無法完成礦井關停計劃。很快,相關部門就派工作組來調查情況。這家國企的負責人得知后勃然大怒,認為李前進嘴巴不嚴,自曝家丑,很快就將其調離核心部門“晾起來”。
冷落嘲諷一起來,難道較真是蠢材?
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基層干部反映問題遭打壓后,帶來的影響并不會馬上消除,等待他們的往往還有周圍同事的不理解甚至冷嘲熱諷。
趙軍(化名)曾是中部某縣一名鎮黨委書記,為人正直,工作能力突出。他所工作的鎮在其任職時曾被當地評為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先進鄉鎮,他本人也獲評年度先進工作者。
幾年間,趙軍受到當地涉黑組織的各種威逼利誘。2017年,他寧可辭去鎮黨委書記職務,也堅決不受涉黑組織控制。掃黑除惡專項斗爭開展伊始,趙軍就向有關部門舉報了這個組織,令其被上級專案組一舉全殲。
原本以為自己在掃黑除惡中立了功,能重獲起用,但趙軍沒想到的是,他的實名舉報觸怒了市縣兩級領導,認為他捅了大婁子。2018年,在沒有談話征求個人意見的情況下,趙軍突然被借調到當地市扶貧辦。按照規定,借調時間一般不超過6個月。但時間已經過去一年多,趙軍的借調關系還沒有解除。
“我的人事勞動關系和編制均在縣里,按規定應參與縣里的機構改革,可市里一直不解除我的借調關系,剝奪了我參與的權利,還取消了我參加縣鄉鎮主要干部和縣直單位一把手人事調整的資格。”趙軍說,現在縣里機構改革已經結束,涉黑團伙也已得到審判,可他還在等正式恢復工作的通知。
更讓趙軍心寒的是,他的一位同事在掃黑除惡中表現不力,卻不過換了個崗位。那同事還當面調侃他:“就你較真,我們不站出來舉報,頂多背個處分,從這個局調整到那個局,還是局長。”
王聰當時也有相似遭遇。向媒體反映問題一個月后,當地一位干部談起這件事一臉不屑地說,這個人性子直,有點蠢,以后甭想在這兒混了。對此,王聰既氣憤又無奈:“要是都不說真話,都不敢指出問題,那要我們這些干部還有什么用?”
制度細化能落實,才是干部“擋箭牌”
基層干部反映問題反被打壓,難道只能“啞巴吃黃連”?多位受訪專家表示,解除直言干部的顧慮,扭轉明哲保身的基層官場生態,關鍵還在于制度建設落細落實,一方面問責動真格,一方面減負有實招。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李永忠認為,基層干部講真話、反映真問題反被“整”的現象,暴露出目前一些領導干部權力觀仍存在問題,只唯上不唯實,害怕曝光問題讓自己難堪,更害怕因此引來上級問責。
“目前保護干部講真話的規定雖然有一些,但失之于籠統,真正有操作性的細則還有待出臺。關鍵是,領導‘事后算賬’的權力要得到約束,要給直言干部頂用的‘擋箭牌’。”李永忠說。
事實上,實事求是歷來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中央有很多文件、條例都明確要求干部群眾要講真話,領導干部要聽真話。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文規定,對堅持原則、敢于說真話的同志,要給予支持、保護、鼓勵;黨組織既要嚴肅處理對舉報者的歧視、刁難、壓制行為特別是打擊報復行為,又要嚴肅追查處理誣告陷害行為。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建議,及時完善制度設計,暢通基層干部群眾向上級部門的申訴機制,形成立體化的監督和制約體系。目前基層工作任務重、壓力大,動不動就要考核問責,因此容錯機制也要跟上步伐,為勇于創新、積極作為的基層領導干部提供干事探索的空間。
“形成合理的容錯糾錯機制,為基層減輕壓力和負擔,這樣基層領導才能對干部群眾客觀反映的問題更加寬容,形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良好風氣。”汪玉凱說。
6 三句狠話,記錄基層干部夾縫生存
“不換思想就換人”“不管你用什么辦法,我只要結果”“上面政策都是好的,都是下面的和尚念歪了經”——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這三句在基層頗為流行的話,讓廣大基層干部感到很受傷,同時也記錄了基層干部“夾縫生存”的真實狀態。
“不管你用什么辦法,我只要結果”
“上級領導講,不管你用什么辦法,我只要結果。”北方某鎮鎮長說,“事情多任務重,這些我們都能克服。但問題是,光給基層規定責任而不賦予對等的辦事資源和職權,我們很為難。”
這名鎮長說,現在一到秋冬季,最難的是大氣污染防治,要嚴禁售賣劣質煤。村村設崗,夜夜巡邏,嚴禁售賣500元左右的劣質煤,大力宣傳購買1300元左右一噸的清潔煤,政府一噸補貼200元,很多群眾不理解,但上級領導只看最后結果,他們防治大氣污染的壓力很大。
東部某鎮一名班子成員說,有的職能部門將工程質量監管等工作,以屬地管理為名轉嫁給基層,“基層往往由于人手不足、專業知識缺乏等原因束手無策”。
不少基層干部感嘆,上級領導放言“不管你用什么辦法,我只要結果”的結果,就是各種“目標責任書”依舊要簽,完不成任務“后果很嚴重”。南方某沿海省份一名鄉鎮干部自嘲:“處理工作時,鄉鎮干部對很多權力是‘看得見摸不著’;出現問題追究起責任時,鄉鎮干部則是‘看不見抓得住’了。”
中部某地一名政府領導近期挨了處分,主要原因就是他在市里當局長時亂下經濟指標,造成當年該市工業經濟數據“摻水”造假。到縣區任職以后,他“過分追求結果”的“急性子”依然如故。一名跟他共事的干部說:“安排工作時,他常對屬下講‘這個事交給你了’‘我只要結果,方法你自己想’。”
還有鄉鎮干部反映,有的鄉鎮街道為滿足上級的“結果期待”,卻因缺乏專業知識,推動工作不得要領,鬧出過“外行管內行”的笑話。有時上級領導一味要求“出成績”“出經驗”,基層就被迫“搞忽悠”。
“不換思想就換人”
“大會小會,領導動不動就講‘不換思想就換人’‘干不好就換個人干’‘你不干,多的是人愿意干’。”中部某省一街道工委書記對半月談記者說,聽到這些話,總感覺不是滋味,但誰也不敢多說半句話。
湘中某科級干部坦言,基層確實有不少干部思想僵化,不主動學習,不適應新形勢,干事創業積極性不足,因循守舊,得過且過,領導講“不換思想就換人”,并非完全沒道理,確實可以起到傳導壓力、壓實責任的作用。
但這句話現在成了不少領導的流行語、口頭禪,就顯得有點“過分”了。“這句話,部分領導逢會必講,逢事必提,有時甚至還帶有威脅意味。基層干部嘴里不說,心里卻很反感。領導干部對干事創業的基層干部,應該還是以鼓勵為主,不能動不動就威脅、呵責。”上述科級干部說。
東部某地一鎮干部分析,一些領導干部對基層干部缺少尊重,對基層工作難處也缺乏基本體認,天天喊著“不換思想就換人”,其實是推動工作沒有科學有效方法、調動下屬能動性本領不強的表現。
還有基層干部認為,常常把“不換思想就換人”掛在嘴邊,是一種不講領導藝術、以權壓人的做派,是一些領導干部思想深處官僚主義、命令主義的流露。
“這類領導干部,往往還張口閉口就是‘我的辦公室主任’‘我的宣傳科長’‘我的班子成員’,好像下屬的‘官帽’是他給的。明明都是為群眾服務,反倒感覺成了他的‘家臣’一樣。老是強調‘我的誰誰’,其實就是暗示你,如果你不好好服務他,隨時可以把你換掉。”湖南一名干部直言。
“上面政策都是好的,都是下面的和尚念歪了經”
“不少群眾講,上面政策都是好的,都是下面和尚念歪經。”南方某地一名鎮黨委書記說,長期以來存在的“污名化”現象,讓基層干部很受傷。
“12345,有事找政府,這句話朗朗上口,我認為初衷是好的,但要求滿意率達到100%,這就不科學了,很多問題暫時解決不了,你讓基層干部怎么辦?”中部某市一名干部說。
這名干部碰到這樣一個投訴案例:住在當地“夜經濟”繁華街區的一位市民,一周時間內打了100多次“12345市民服務熱線”,投訴晚上太吵。部門和街道干部上門了解情況,發現確實有噪音,可問題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但投訴人說國家有環保政策,服務熱線也有承諾,解決不了問題,就是基層干部不愿管不敢管。
東南某地一名鎮黨委書記告訴半月談記者,由于權責不對等,他們在監管、督辦、落實種種職責時常常顯得底氣不足。“譬如有居民違規用宅基地修建豬圈、雞舍,有的甚至都修到公路邊了,可是鄉鎮國土部門沒有執法權,我們只能好言相勸,讓他們整改。這種情況,其實需要農業、環保、路政等部門一起聯合執法。”
作為“全負荷運動員”“全天候辦事員”“全科型服務員”,基層干部“壓力山大”。除了來自上級的壓力,部分基層群眾的牢騷誤解,甚至指責謾罵,也讓基層干部感覺自己成了“背鍋俠”“出氣筒”。
南方某鎮黨委書記認為,有些政策在制定時與基層現實脫節;有些政策過于強調“一刀切”,在執行中失去了靈活性;有些政策甚至直接觸動群眾正當權益。所謂好政策,不等于政策好執行。“基層干部不好干,有人寧愿到縣里干個虛職,也不想在鄉鎮當實職。”
記者手記:基層干部“夾縫生存”的狀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三句“冷冰冰”“硬邦邦”的話是典型寫照。其中折射的諸多問題,引人深思。當下,我國正在加速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對于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心態、士氣,不可不察。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心氣順不順,關乎治國安邦的基石牢不牢。未來,理順上下級工作關系、保障基層干部干事創業責權利相統一、制訂合乎基層實際的政策并保證能落地能落實等基層治理關鍵機制,亟待健全。
教育改革進行時
7 課后服務:家長點贊,學校犯愁
孩子放學早,家長沒時間接;校外機構收費高,質量還沒保證……近年來,“四點半難題”困擾著不少家庭。對此,河南多地積極探索開展課后服務工作,受到各方點贊。不過,受訪政府、教育界人士反映,當前組織與實施考驗大、人員與資金保障難、校外機構的準入與監管不清等制約課后服務開展的難點依然存在,亟須配套政策保駕護航。
課后教學相長,多方共贏
為輔導孩子學習,新鄉市新區小學學生家長董文靜前些年辭去了工作,成為一名全職媽媽。“一說寫作業家里就雞飛狗跳。太難的題我也不會,簡單的題講的思路跟老師不一樣,孩子會頂嘴。”
董文靜的苦惱并非個例。近年來,中小學下午四點半放學,讓不少家長當起了校外輔導員、作業監督員。在雙職工家庭,孩子放學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沖突,“誰去接孩子”是老大難問題。
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部分同在一個單位的家長會三五組隊,輪流翹班,把孩子先接到一個家里看管;落了單、老人還幫不上忙的家長,只能讓孩子放學后先去學校旁邊的托班,中間不忘打幾次電話確保孩子安全。
為了讓“四點半難題”不再難,河南多地積極開展課后服務工作,將放學時間順延90分鐘左右,基本與家長下班時間一致。在服務內容上,除作業輔導以外,還開展各類社團活動,學生可自愿參加。
“現在孩子一回來就會很高興地跟我說,‘媽媽,我的作業在學校就寫完了’。”董文靜說,“孩子在家可以讀讀課外讀物,我們也可以陪孩子做些親子游戲,家庭氛圍明顯改善。”
截至2019年10月底,在3322所學校的11萬余教師參與下,課后服務讓河南全省194萬余名學生受益。新鄉市不久前發放的21.2萬張調查問卷顯示,家長對課后服務工作的滿意率高達98%。
“課后服務工作增進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鄭州市鄭東新區昆麗河小學校長孟曉莉介紹,該校將社團資源融入課后服務中,目前設有軟式壘球、航模等各類社團36個供孩子選擇,“社團活動調動起了孩子們的聰明智慧,特別是讓一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找回了自信”。
能否長久開展存疑
盡管不少地方已將課后服務工作列為民生實事來抓,但政策不清晰、投入成本大讓不少學校領導發愁,部分在校教師超負荷工作“壓力山大”。大家普遍表示,這項工作應該好好抓,可是對怎么抓、能不能長久抓下去感到迷茫。
一名小學校長給半月談記者算了一筆賬,開展課后服務工作,僅水電費一項,學校一年就要增加10萬元的投入。“從開展課后服務工作以來,學校領導班子每天都在學校連軸轉,至于教師津貼怎么發、管理成本怎么補,目前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備課的時間都被課后服務擠占了。白天還要看班上課,現在只能想辦法再擠時間了。”一名小學老師說,還好孩子跟自己在一所學校,不然自家孩子就沒法兒管了。
據了解,鄭州、許昌等地對參與課后服務的教職工、社會團體等給予了補助,而許多地方財政無力拿出更多的錢。在新鄉,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一個月需交100至200元不等的費用用于補貼老師的課時費,由家長委員會負責費用的收管支。
家長們表示,這個費用比校外機構便宜得多,把孩子放在學校省心也放心,交點錢也愿意。也有家長擔心,自己家孩子不參加會不會得罪老師。“我們反復跟家長強調自愿參加,也嚴禁學校將課后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新鄉市教育局副局長劉建學說。
多位受訪學校領導表示,如何根據學生和家長需求統籌安排服務形式和內容,如何保障學生在課后服務過程中的安全……這些問題是否能妥善處理,考驗著學校的管理水平。
“受場地、師資、設備資源的限制,學校很難完全滿足家長們的多樣化需求。部分學校開展課后服務形式較單一,如果引進校外機構,其準入及監管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解決。”河南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與學校開展合作的過程中,新鄉市能力風暴機器人活動中心負責人李玉娟前前后后跑了很多趟,“機器人耗材昂貴,有的機器一臺就得1萬多,目前都是無償提供給學校。機構也需要賺錢糊口,僅靠公益心無法持續”。
亟須配套政策保駕護航
早在2017年初,教育部就出臺了《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廣大中小學校結合實際積極作為,充分利用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主動承擔起學生課后服務責任。
半月談記者發現,由于宏觀指導的政策多、微觀落地的政策相對少,不少地方處于“摸石頭過河”階段,存在著課后服務沒有開展、服務行為不規范等現象。受訪教育界人士呼吁,政府應加強對課后服務工作的服務,明晰政策邊界,盡快出臺相關配套措施。
“學校承擔起更多的公共服務職責,中小學公用經費標準應該進行重新核算調整,在學校人員編制上也需要有所增加。”一名小學校長建議,政府應在人力、財力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對于有服務性收費予以補充的,應依據成本補償和非營利性原則出臺合理的收費標準。還可探索課后服務市場化機制,開展校企合作,調動社會資源。
多位受訪教育界人士反映,我國公立中小學和社會教育資源脫節的問題長期存在,比如對于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與校外機構能否合作、如何監管,各地政策就不一致。“可采取優秀社團評選等激勵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課后服務工作。”一名校外機構負責人建議。
“課后服務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教育部門一個部門的事情,必須建立常態化、可持續的工作推進機制。”新鄉市委書記張國偉介紹,新鄉市2019年專門成立了由市政府領導牽頭,市紀檢監察、教育、發改、公安、財政、人社、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參與的全市中小學課后服務工作領導小組,課后服務工作得以全面推進。
此外,在考評體系建設方面,專家指出,應進一步明確中小學校在課后服務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細化考評指標。河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李醒東認為,課后服務能力應上升到專業技能層面,成為衡量教師職業能力的一個指標,進而提升工作專業性和積極性。
解碼城市
8 龍巖:紅綠交輝換新顏
閩西老區福建省龍巖市,因紅色而聞名,又因紅色而振興。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當年,毛澤東率領紅四軍4000多名將士二次入閩,開辟了閩西革命根據地,建立起紅色政權,并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詞章。近年來,閩西人民不斷煥發紅色新動能,建設綠色新龍巖,實現快速發展崛起,當年的“金甌一片”,如今正在書寫錦繡文章。
守護紅色基因,唱響紅色旋律
“當年有10萬多閩西兒女參加紅軍,長征8.6萬主力紅軍中閩西籍2.6萬余人,到達陜北后僅剩2000多人,長征每走1里路就有1名閩西子弟壯烈犧牲。”在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的長汀縣中復村觀壽公祠,講解員鐘鳴對來自五湖四海的參觀者說。
為了更好地守住革命老區的底色,龍巖率先探索對紅色遺存實施制度化保護。2017年,龍巖市通過《紅色文化遺存保護條例》,一大批紅色文化遺存得到有效保護和開發利用。
在彪炳史冊的古田會議召開地上杭縣古田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寫作地、紅四軍司令部舊址、蛟洋鎮文昌閣等一批會議舊址群得到全面維修。
古田會議紀念館副館長洪武子說,如今,古田的紅色景點已經實現了從點到面、從單體建筑保護到紅色文物建筑群整體保護活化、從單純參觀到培訓研學深度游的轉變。
在古田會議會址旁的“紅古田”商店,紅軍公仔、革命元素小掛件、紅色詩詞書簽等創意產品深受游客喜愛,商店負責人廖宗福告訴半月談記者:“我們現在不用外出,可以在自己家門口就業致富。”
后發地區成為開放前沿
解放初期,龍巖交通極為不便,重重山巒曾經是龍巖人民走向世界、走向開放的道道屏障。
“要致富先修路”,龍巖堅持交通基礎設施先行。從1957年鷹廈鐵路貫通漳平,到新世紀以來掀起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建設熱潮,如今龍巖已實現縣縣通高速、鄉鄉通干線、村村通客車。
古田蘇家坡村80歲村民雷先春是龍巖交通巨變的見證者:“新中國成立后,古田長期只有一條‘九曲十八彎’的山路,到龍巖城里要近2小時;十幾年前高速公路通車,這一時間縮短到40分鐘;2019年年底一條快速路竣工,從古田到龍巖市區僅需20分鐘。”
一通百通。曾經閉塞的老區,如今和廣闊的世界同步:一大批海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一大批臺胞臺企在龍巖登陸,建成了大陸地區最大的臺灣軟枝烏龍茶生產基地。
為優化營商環境,龍巖打造政務服務“掌上模式”,建立市級網上公共服務平臺“e龍巖”,群眾、企業辦事從滿街跑、滿樓跑向“一趟不用跑”轉變。
從絕對貧困走向全面小康
走進武平縣萬安鎮捷文村茂密的森林中,地上隨處可見的靈芝甚是惹眼。在村里致富能人李廣軍帶領下,貧困戶謝春榮2019年在自家林地里種下了1畝仿野生種植靈芝,預計能給全家帶來1萬多元收入:“好日子是自己干出來的。現在政策這么好,我們干勁十足。”
作為老區蘇區,龍巖曾經是福建省貧困面較廣、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之一,貧困人口一度占全省貧困人口總數的1/4,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1.3萬。
龍巖市副市長張朝陽介紹,2017年以來,龍巖在全省率先開展激勵性產業扶貧,從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出發,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通過發展生產和就業創業推動貧困戶穩定脫貧。
目前,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中,長汀、武平已經摘帽,連城有望2020年初摘帽;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除2018年新增或返貧的38戶132人以外,已經全部實現脫貧。
龍巖市委書記許維澤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龍巖做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綠色生態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動能,帶領老區人民脫貧奔小康。
時政·財經
9 “小鎮青年”帶飛三四線城市消費
導讀
近期,“小鎮青年”消費現象引發市場持續關注——三四線城市消費增速開始領跑,并展現出強大的消費潛力。從無名之輩到消費新貴,“小鎮青年”受到空前關注。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小鎮青年”們不僅“會花”而且“敢花”,呈現出品質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的新亮點。與此同時,“小鎮青年”迸發的強勁消費力之下,提前消費、透支消費也成為他們身上的標簽。
“小鎮青年”消費力持續爆發
2019年以來,多份報告顯示三四線城市群體的消費信心保持平穩且呈現高速增長態勢,“小鎮青年”消費力持續爆發。“小鎮青年”被看成三四線城市的消費主力軍。
市場對“小鎮青年”的定義:出生在上世紀80、90年代,通常生活在相對富裕的三四線城市,接受過大學以上教育,在老家擁有一份得體的工作。寧夏銀川市26歲的紀女士自稱是典型的“小鎮青年”,近期由于購房需要,她打印了自己銀行流水,發現絕大部分是支出項。她的月工資4000多元,如果“月光”了有時還需要父母“贊助”,透支了下個月再還,消費主要是化妝品、保養品和衣服等。
半月談記者采訪中發現,當下三四線城市青年消費意愿較強,從消費的重要渠道網購便可見一斑。據阿里巴巴提供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2個月里,淘寶、天貓的成交額數據中,77%的品類在3~6線城市的消費成交額增速超過了一二線城市。
南昌大學中國中部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教授彭迪云說,雖然“小鎮青年”的收入相較一二線城市來說不算高,但他們的生活成本低,尤其是沒有過重的房貸壓力,已婚已育比例高,因此有不少消費空間。同時,由于更小的生活半徑和相對緩慢的工作節奏,讓“小鎮青年”擁有更多的社交和娛樂時間。
半月談記者在貴州省黔西縣走訪時看到,當地商業較興旺的文峰步行街一帶商鋪林立,除了各種特色小吃外,還有不少年輕人喜歡的消費服務類型,以往在省會城市看到的一些品牌,在黔西縣也有店面。同時,針對年輕人的“私人定制”消費服務業也在增多,包子鋪、甜品店都新增了不少網紅元素或依托網絡銷售平臺提供外賣服務。
“小鎮青年”引領消費新趨勢
隨著消費群體的偏移,“小鎮青年”正引領新的消費趨勢。他們對品質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需求的表達愈發凸顯。多份報告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小鎮青年”的消費畫像:網絡視頻、游戲、音樂已成“小鎮青年”消費的一部分,看電影、唱K、在線社交以及閱讀是“小鎮青年”最廣泛的日常休閑方式。他們基本能養活自己,能吃能喝也能“吃土”,多數青年接受未來式消費,會在可承受范圍內適度提前消費。
——品質消費:購物車里“國貨”與“洋貨”齊飛。“小鎮青年”的購物車變得越來越全球化。據多個電商平臺發布的2019“雙11”購物榜單,“小鎮青年”正熱衷購買日本紙尿褲,偏愛韓國美妝與法國個護產品,鐘愛澳大利亞保健品。與此同時,他們也是最熱愛購買國貨的群體。在“國潮”復興的引領下,國貨在更多領域成為“小鎮青年”的首選。小到時尚好用的國產品牌手機、便宜精致的國產美妝,大到性價比高的國產品牌汽車等,都被他們收入囊中。
——體驗消費:業余時間充足,熱衷網紅打卡地。看電影、打電玩、健身、餐飲等業態,也成為三四線城市消費者的熱衷消費場景,“小鎮青年”也愿意為此埋單。貴州大學經濟與貿易系副教授程同林說,互聯網經濟對“小鎮青年”的消費有較大影響,現在很多線上的“網紅元素”逐漸走入線下商場,成為傳統零售業改革的方向。年輕人追求個性化的消費需求,也催生了不少新興的消費業態。
——智能消費:喜愛時尚潮流,容易被“種草”。在追求潮流的道路上,“小鎮青年”已經慢慢從潮流的追隨者轉變成潮流的引領者。通過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以及小紅書等社交購物分享平臺的“種草”,智能手機、智能手環、智能家居等智能產品在“小鎮青年”中的滲透率較高。像智能跑步機、水阻劃船器、運動筋膜槍這類健康類新潮產品已開始進入“小鎮青年”的購物車。淘寶天貓數據顯示,健身房常見的24功能合一的綜合健身器,在2019“雙11”,超六成訂單顯示商品被“小鎮青年”買走。
此外,透支消費也是“小鎮青年”的一個顯著標簽。剛步入社會的青年工資大多不高,信用卡、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等便成了“消費神器”。
“小鎮青年”消費潛力仍可挖掘
受訪的多位專家認為,隨著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地區城鎮化不斷深化,人才回流,下沉城鎮人口基數增大,未來還將有更大的經濟發展空間,有望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刑自強表示,“小鎮青年”會成為今后10年消費市場的主力軍,預計到2030年三四線城市居民消費將達45萬億元人民幣。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和京津冀等城市群的三四線衛星城市有望繼續領跑消費市場。
彭迪云表示,三四線城市消費力爆發主要得益于城鎮化的推進,以及“互聯網+”產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的迅猛發展具有更為廣泛的延展性和帶動性。在互聯網業態中,建議持續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如物流網絡、售后網點鋪設等,提高顧客滿意度,更好地服務三四線城市及以下地區市場消費者。
有專家指出,“小鎮青年”作為新興一代,已成為“消費經濟”的重要力量,但他們在消費方面的一些顧慮也不容忽視。首先,要穩定“小鎮青年”的消費預期。房子、車子、婚姻對“小鎮青年”而言是繞不過的話題和不小的負擔。“小鎮青年”齊歡樂等人認為,想持續帶動年輕人消費,要讓他們有工資合理增長、房價不會大幅增長的預期,年輕人對未來多了安全感,自然愿意增加消費。
其次,重視下沉市場仍然存在的消費痛點。京東數字科技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下一步各方應著力破除基礎設施薄弱、消費者權益保障缺失等下沉市場的消費痛點,促進下沉市場消費的健康發展。
科技·文化
10 探秘量子科學,我們走到了哪一站
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海森堡、費米、薛定諤……20世紀科學界許多最為杰出的頭腦,都為一個概念著迷——量子。這是為什么?
2019年末,谷歌宣布其量子計算機僅需200秒就能完成傳統超級計算機花費1萬年才能完成的運算,聲稱已實現“量子霸權”。這樣的“霸權”又有多厲害?
這一切,都和量子科學革命性的潛力密不可分。站在21世紀20年代的門檻上,我們如何想象未來量子科學的走向,中國又當在此如何發力?帶著這些問題,半月談記者專訪了騰訊量子實驗室負責人張勝譽,聽聽他講解量子科學的風雷激蕩。
量子科學,何以驚世?
理科生幾乎都聽說過這句名言:如果你第一次接觸量子力學而不感到驚訝,那你一定是沒有弄懂它。其實,不限于量子力學,作為20世紀科學探索最輝煌的遺產之一,今日方興未艾的量子科學整個領域都在不斷考驗人類的“智商上限”。
基于量子力學理論提出的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被視為量子科學在信息技術領域兩大“前沿陣地”,尤其引人關注。其中,挾“量子霸權”“量子優勢”等一系列令人聞之激動的術語而來的量子計算,已成為今日國際科學界最為矚目的焦點之一。
張勝譽向半月談記者介紹,量子計算的雄心,在于讓人類計算能力得到根本性飛躍,因此被認為具有孕生顛覆性影響的潛質。它以量子比特為基本單元,通過量子態的受控演化,實現數據的存儲計算,具有經典計算無法比擬的巨大信息攜帶和超強并行處理能力。盡管在全球范圍內,量子計算還處于萌芽期,但谷歌、IBM等新老科技巨頭已為之投入巨大研發精力,并在過去的2019年接連取得實際性突破。
我們果真要迎來量子科學時代了嗎?
量子科學,慎言“致用”
科幻電影已暢想過多種量子科學改變世界的應用:超視距物質傳輸、多維宇宙空間暢行、“絕對保密”的量子通訊……讓觀眾每每嘆為觀止。
這些場景離我們還遠嗎?“遠。其實科學家大多不愿盲目樂觀,大家的共識是談商業應用還為時過早。”張勝譽說,“不過,就像經典計算機發展史上晶體管的意外降臨那樣,科學技術的新進展有時也會以驚喜的形式涌現。未來5年,我們也許會目睹一次顛覆性突破。”
量子科學奠基于“不確定”,而探索量子科學終日要面對的“不確定”,在張勝譽和他的同道看來是這個領域最有魅力的一面。不過,“不確定”也給他們帶來實驗室以外的煩惱:悄然興起的種種所謂“量子產業”,正在與科學家爭奪大眾的眼球。
張勝譽呼吁,我們更需要解惑釋疑的科普,而不是毫無根據的炒作。種種把“風聲”包裝成“風口”的行徑,實在是在誤導對量子好奇的人們。
量子科學,中國何為?
量子科學研究,中國離“并跑”還有多遠?張勝譽直言差距還很明顯:“這個差距不是短期就可以彌補的,技術積淀、人才培養、科研氛圍等方面均存在短板。”不過,在量子通訊等具體領域,中國已有探索走在世界前列,這是希望所在的亮點。
為中國量子科學邁入“并跑時代”而努力,現在最需要做的是什么?諸多科學家表示,要在融合。一方面,以跨學科培養模式積累人才;另一方面,探索貫通協作的多學科人才交叉研究機制,這不僅是科學家的事,產業界的支持也極其寶貴。
令張勝譽欣慰的是,而今國內已有機構在朝著這樣的方向邁出步伐,比如騰訊新近設立的量子實驗室。作為互聯網公司布局量子科學樞紐型平臺的代表,這家實驗室的開放性令其印象深刻。這也是他選擇加盟的原因。
“作為基礎科學,量子科學的壯大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提前布局,更要長期投入。”張勝譽說,“在這個過程中,我特別希望能把一線從業者和中青年學者聚起來,在緊密的溝通和合作中打造一個開放而有潛力的生態系統。”
民生·社會
11 家暴治理,三重困境待解
一段時間以來,家庭暴力引發輿論廣泛關注,與之相關的多個話題持續發酵。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家暴治理面臨調查取證難、懲治震懾難、預防矯治難三大難題。公眾普遍期盼全社會進一步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尤其是加大治理家暴問題的力度,健全反家暴的社會干預模式,促進家庭和睦、維護社會安定。
反家暴乏力,恐成“惡逆變”
近年來,我國反家暴工作取得一定成績。截至2018年12月底,全國法院共審查5860件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案件,發出3718份人身安全保護令。這是一大進步,但與現實中的家暴數量相比,仍顯微不足道。
四川省人民檢察院公訴二處女子公訴辦案組檢察官孫咪咪認為,家庭暴力在我國廣泛、長久存在,主要原因既有“打老婆天經地義、揍孩子合情合理”等傳統觀念,也與過去法律制度上的長期缺失有關。2001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頒布,“家庭暴力”作為法律術語,被寫入全國性的法律,但家庭暴力這一概念并沒有為刑事法律所引入,反家暴缺少有效的強制執行力。
相關專家認為,家暴行為既影響家庭和諧,更易成為嚴重暴力犯罪案件的導火索,值得警惕。一些家暴受害者因家暴致傷致死,還有部分受害者由于長期無法得到有效救助,最終發生“惡逆變”,將施暴者殺害,不僅葬送了一生,更留下孩子無人照管,父母無人贍養,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劇。
三大難題待解
2016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正式施行,結束了解決家庭暴力問題無法可依的局面。曾長期推動該項立法的中華女子學院教授孫曉梅認為,反家暴法頒布施行3年多來,社會公眾的反家暴意識逐步提升,許多家暴受害者敢于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惡性家暴事件發生量有所減少,但反家暴尚需破解多道難題。
一是受害者調查取證難。根據法律規定,認定家庭暴力須由受害者提供報警記錄、醫院診斷證明、傷情報告等多項證明材料,但在實踐中完成這些取證難度不小。一些行政機關不配合出具證明,致使部分受害者在遭受家暴時沒有得到有效的法律干預,維權無門。
重慶市兩名長期從事家事案件審理的法官告訴半月談記者,家暴案件中調查取證難是一個普遍問題,這也導致實踐中家暴案件的認定率明顯偏低。
二是施暴者懲治震懾難。反家暴法推出人身安全保護令制度,明確遭受暴力的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機關申請“家庭暴力告誡書”,亦可向法院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為公權力介入家暴提供了法律依據,但這些規定在執法層面臨困難。
“比如,‘人身安全保護令’由誰來執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權責不清晰、分工不明確導致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虛設。”上述法官表示,實踐中他們通常只能委托村委會、居委會代為監督執行,但執行效果無法得到保證。
三是預防矯治難。重慶市律師協會監事長彭靜表示,無論是家庭暴力的受害人還是加害人,均需持續向他們提供保護或矯治服務,幫助他們慰藉心理創傷、融入社會或矯正行為,但基層缺乏法律援助人員、心理咨詢師和社會工作者。反家暴法中明確政府應該對此給予支持,但執行并不樂觀。“如果社區有人做這項工作,受害者往往就不會簡單訴諸網絡或采取其他極端方式尋求解決。”孫曉梅說。
多方合力針對性治理家暴
孫咪咪、孫曉梅、彭靜等人建議,治理家暴問題亟須多方合力,加強針對性治理。
首先,要建立全社會參與的反家庭暴力干預模式。一方面,要強化反家庭暴力宣傳,營造反家庭暴力的社會輿論氛圍。另一方面,要完善社會組織參與的庇護所制度。反家暴法規定了對受害人的緊急庇護制度,針對現有庇護所運作情況,應著重加大經費、人員投入,通過培育、購買服務等方式引入專業中介組織,為女性提供法律、醫療、心理咨詢等方面的綜合性專業援助,重點加大農村地區庇護所建設力度。
其次,要進一步細化責任,解決家暴案件取證難。法律規定,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應當對家暴事件積極勸阻調解并積極報案,醫療機構應當做好治療記錄,公安機關應當積極處理家暴事件并調查取證。這些規定有助于解決當前家暴發現難、處置難、取證難的問題。對此,應當明確負有法定職責的機構和個人不依法履行職責應承擔的責任,通過責任細化將規定真正落到實處。
最后,在檢察機關審查起訴環節和法院定罪量刑階段,應本著有利于受暴者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家暴認定標準。最高法應盡快出臺司法解釋,厘清法律模糊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