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半月談第2期_半月談2020第2期文章匯總
《半月談》是黨政機關公務員必備的閱讀學習刊物之一,也是考公務員申論備考非常好的資料。
下面是網頁閱讀版:
半月評論
1 瞄準“貧困尾巴”迎難而上
當21世紀第20個年頭的陽光照進現實,千百年來困擾中華民族的絕對貧困問題,迎來了最后決戰決勝的歷史性時刻。
截至2019年底,全國已經有300余個縣甩掉貧困帽,占貧困縣總數的90%;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899萬人減少到600多萬人,實現了95%左右的貧困人口脫貧。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書寫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盡管脫貧攻堅戰果累累,也要清醒看到,全國大部分貧困地區告別貧困后,剩下的貧困地區都是貧中貧、困中困。特別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貧困程度深、基礎條件差、致貧原因復雜,脫貧步伐總體慢于全國平均水平。最后一年能否順利掃除這些貧困的尾巴,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將是決勝的關鍵。
為山九仞,須防功虧一簣。越到最后攻堅之時,剩余的“尾巴問題”解決起來難度越大,越需要“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沖鋒勁兒。越是勝利在望,越要堅持不懈地啃下最后的“硬骨頭”,補好突出的短板。如此,方能確保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方能確保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更足。
脫真貧,真脫貧,讓脫貧進度和質量經得起歷史檢驗,是衡量脫貧攻堅決勝成果的關鍵。須引起警惕的是,脫貧攻堅最后時刻,有些地方出現了“急脫貧”和脫貧摘帽后“喘口氣”的苗頭。
在部分地方,為了達到脫貧的收入指標,高估甚至亂估貧困戶收入,發生玉米單產超過當地畝產紀錄的怪事,暴露了作風不實、數字脫貧的誤區。有的摘帽縣則出現工作松勁、責任松弛、思想松懈,扶貧工作隊崗在人不在,后續幫扶應付了事。這些扶貧作風上的虎頭蛇尾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糾正,就可能出現返貧回潮現象。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兩不愁三保障”的“尾巴問題”仍然突出。雖然目前總體看,脫貧人口吃不愁、穿不愁,但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三保障”仍存短板和薄弱點。
比如,貧困戶的家庭醫生簽約率高,服務卻參差不齊,“簽約一人,履約一人,做實一人”在一些地方還未達到,存在服務縮水、服務粗放問題。再比如,有的地方雖然完成了危房改造的指標,但有的房屋改造完后仍漏雨透風,有的危改甚至跑偏成搞室內裝修、外墻粉刷和門前水泥硬化的“面子工程”。還有一些地方飲水安全工程到位,但有建無管,存在不可持續的風險隱患。這些“兩不愁三保障”的“尾巴問題”解決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到脫貧攻堅的質量和全面小康的里子。
此外,易地扶貧搬遷后,能不能實現“搬得出,穩得住”?產業幫扶到期后,如何確保脫貧人口增收可持續、致富有奔頭?這些鞏固脫貧成效的問題也考問著決戰之年能否決勝。
脫貧沖刺路上遭遇的這些“尾巴問題”,有的是遺留的硬任務,有的是前期工作不到位,還有的是思想滑坡和脫貧政策的細化跟進不夠。要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必須下大力氣攻城拔寨,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
必須下足脫貧的繡花功夫。如果說前幾年脫貧攻堅是全面部署、整體推進,那么最后收官之年,脫貧攻堅就要靶向治療。比如,針對“三區三州”的特殊情況個性施策;針對“三保障”的“尾巴問題”把政策做實落細;針對脫貧后“穩得住能致富”,探索穩定脫貧長效機制……這些都需要精細用心的工作。
攻堅精神干勁不能松。越到緊要關頭,越要響鼓重錘,決不能搞急功近利、虛假政績。面對脫貧重心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要有“狹路相逢勇者勝”的膽氣,要有攻克最后的貧困堡壘的必勝信念;面對已經完成脫貧摘帽的,要防厭戰松勁的疲勞癥,更要防差不多、歇歇腳的自滿癥。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我們黨對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實現千百年來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現在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有不到一年時間,讓我們堅定必勝信心,一鼓作氣,迎難而上,奮力奔跑,跑出脫貧攻堅的新勝局,跑出全面小康的新圖景。
半月講解
2 來了!全面從嚴治黨新部署
1月13日召開的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對新時代繼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他強調,要一以貫之、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提供堅強保障。
強化政治監督保障制度執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強化政治監督保障制度執行,增強“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
“政治監督,就是要看政治立場是否堅定、政治意識是否出現淡薄、政治信念有沒有出現偏離,作為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在這個問題上不能出現絲毫的偏差。”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辛鳴說,解決好了政治監督的問題,其他黨內監督才會真正發揮作用。
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監督就要跟進到哪里。辛鳴表示,政治監督的重點就是看是否能做到“兩個維護”。“只有把‘兩個維護’切實落在行動上,才能保證全黨集中統一,才能使我們黨更加有力量。”
繼續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續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重點查處不收斂不收手的違紀違法問題。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集中解決好貧困地區群眾反映強烈、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問題,精準施治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加強對脫貧工作績效特別是貧困縣摘帽情況的監督。
“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但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認為,必須始終保持反腐高壓態勢,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收斂不收手,嚴重阻礙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嚴重損害黨的執政根基的腐敗問題,必須嚴肅查處、嚴加懲治。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堅決查處各種風險背后的腐敗問題,深化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加大國有企業反腐力度,加強國家資源、國有資產管理,查處地方債務風險中隱藏的腐敗問題。
莊德水表示,金融領域、國企等是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這些領域權力集中、資金密集,同時腐敗風險較大,要用反腐利劍倒逼改革,助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保障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僅是反腐敗斗爭的基本方針,也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必須統籌聯動,增強總體效果。
莊德水認為,一體推進“三不”是從黨的十八大以來管黨治黨實踐中得到的重大啟示,將其提升到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略,明確其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體現了我們黨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
“下一階段重點是要繼續鞏固‘不敢腐’的成果,強化‘不敢腐’的震懾;以嚴格的執紀執法增強制度剛性,扎牢‘不能腐’的籠子;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不想腐’的自覺。”莊德水說。
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繼續健全制度、完善體系,使監督體系契合黨的領導體制,融入國家治理體系,推動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需要理念的轉換,從有形監督轉變為有效監督,重在突出實效。”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秘書長蔣來用說,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特別強調了監督體系的重要性,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與四中全會精神一脈相承,旨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他認為,黨和國家監督體系是黨在長期執政條件下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是確保黨長期執政和國家長治久安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安排,“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和分層設計相結合,以黨內監督為主導,推動各類監督有機貫通、相互協調,一體推動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各項任務”。
半月世界
3 WTO改革的共識與分歧
2019年12月11日,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因上訴機構法官人數不足,被迫陷入世貿組織成立以來的首次“停擺”。自世貿組織多哈回合談判陷入停滯以來,貿易爭端解決機制成為世貿組織最權威且有效運轉的部分。上訴機構作為貿易爭端解決仲裁機構,重要性不言而喻,上訴機構“癱瘓”,使得WTO無法正常運轉,深陷危機。當前,對WTO進行改革越來越迫切,改革已成為WTO成員的普遍共識。
主要成員的改革意向
WTO改革主要涉及四大領域:規則制定、爭端解決機制、WTO日常工作、發展問題。目前專門提供改革詳細和完整建議的WTO成員實際上只有歐盟和中國。美國在近兩年發布的《貿易政策議程與貿易報告》及其他官方文件中也提出了自身對WTO改革的看法。
WTO改革中,已經達成共識或者容易達成共識的包括規則制定中的漁業補貼談判,支持開放的諸邊主義談判,WTO日常工作以及履行通報義務,對接可持續發展目標等。
漁業補貼談判是美國、歐盟和中國同時都愿意推進的談判議題,而且各方在這方面已經有所行動,分歧也相對較小,容易達成共識。諸邊談判模式是歐盟提出的改革建議,美國和中國等WTO成員已經推動過幾個諸邊貿易協定談判,積累了相關經驗,這一模式的推廣障礙相對較小。在改進WTO機構的運行以及履行通報義務、增強透明度方面,各方也都提出了相關建議,不存在實質性分歧。WTO應該對接可持續發展目標,也是主要WTO成員都認可的方向。另外,主要成員都同意推進電子商務規則談判。
WTO成員對規則談判的優先領域和內容、爭端解決機制和發展身份界定方面存在分歧。
在規則談判方面,美歐日等的興趣在于制定關于產業補貼、國有企業、技術轉讓等方面的規則,中國的興趣在于嚴格對濫用國家安全例外條款和不符合WTO規則的單邊措施的紀律。而且,在產業補貼、國有企業、電子商務等方面,美歐日和中國對于制定規則的內容分歧較大。
在爭端解決機制領域,美國不認為這一問題是迫切問題,其立場不同于其他WTO成員,屬于單獨立場派。如果美國不配合,這一領域的改革很難推進。
在發展身份認定方面,美歐等發達國家均認為有必要重新界定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發展中國家地位,并設立退出特殊與差別待遇的規則。美國認為這一問題需要立即解決,歐盟和日本并沒有像美國那樣迫切,中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則認為不需重新認定發展身份,發展中國家的特殊與差別待遇應該予以尊重。
中短期的改革重點
短期內,WTO改革主要致力于解決最為迫切的問題,以解決其生存危機。在WTO改革涉及的四大領域中,最為迫切的是爭端解決機制,該機制本身是處理國際貿易糾紛、維護WTO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因此,短期內,WTO必須要解決上訴機構大法官的遴選問題。目前,這一問題由于美國阻撓面臨無法解決的風險。美國認為,WTO改革最為迫切的問題是解決發展問題,即發展身份的認定和特殊與差別待遇的取消。
中期內,WTO成員需要就如何改革達成共識。目前,各成員已就改革必要性達成共識,但是對于如何改革則還處于討論的初始階段,僅僅是表達自身訴求。如何改革包括如下問題:改革的優先序及時間表,即改革的具體方案;如何建立推進改革實施的相關機制,比如是否要在WTO框架內建立改革小組,G20等其他機構和成員在WTO改革過程中發揮何種作用。WTO成員需要討論制定詳細可行的改革計劃。總體看,整個WTO改革至少需要10年甚至20年時間才能完成。
從WTO改革前景看,由于各成員在一些領域存在共識,可能會在某些領域推進改革,但主要成員之間均存在較大分歧,難以妥協。美國不會輕易退出WTO,中國、歐盟等主要成員也會極力維護WTO多邊貿易體制地位。未來WTO的多邊地位會被弱化,但仍是多邊貿易體制的基石。
基層治理現代化
4 小小二維碼:讓群眾當上“閱卷人”
熟人社會監督難,日常監督走形式,這是基層治理中的常見難題。近年來,武漢市對機關科室、基層站所等直接服務群眾的單位開展“即時評”:群眾通過微信掃碼,就可以對政府工作直接評議,而評議結果,將成為對這些單位實施精準監督的重要線索。
2019年以來,武漢市“雙評議”系統共收到群眾“不滿意”評議逾兩萬條,已有2589人被問責,11人受到黨紀政務處分。通過小小的二維碼,把監督權交給群眾,這成為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的生動實踐。
評議全覆蓋,問題導向實現扁平監督
“請問您不滿意的原因是?”“我在東湖高新區給小孩辦理殘疾兒童精準康復事項,工作人員說要去洪山區辦理,跑到洪山區時又被推回來。來回折騰幾趟,拖了3個月都沒辦下來,我被氣哭好幾次。”
這是一位殘疾兒童的母親2019年5月在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辦事窗口經微信掃碼評價“不滿意”后,與回訪人員之間的對話。經相關部門調查核實,辦事人反映事項屬實,東湖高新區、洪山區被督促主動協調,迅速辦結,相關工作人員也受到問責。
眼下,在武漢各處辦事大廳、服務窗口,乃至醫院科室、物業小區、加油站、出租車的醒目位置,都張貼著一張“雙評議”二維碼。辦事群眾用微信掃碼后,即可對工作作風、辦事效率進行“滿意”“基本滿意”或“不滿意”的評議,評議結果直接上傳武漢市“雙評議”平臺。
自2017年啟動“十優滿意單位”“十差不滿意單位”評議以來,武漢市不斷完善“雙評議”工作機制,形成“群眾評議、回訪核查、問責整改、年終評選”的日常監督體系。作風行不行,群眾“一掃評”。目前,已有26561家單位納入“雙評議”平臺,實現涉及民生領域服務單位全覆蓋。
群眾不滿意,后果很嚴重。追查各類“差評”,成為武漢市治庸問責、優化作風的重要抓手。只要群眾評議“不滿意”,都會接到回訪電話,紀檢監察機關隨即啟動調查程序。
流程全閉環,精準發力打通“最后一米”
借助一系列信息技術手段,武漢市“雙評議”機制在不增加基層負擔的基礎上精準發力。
——客觀反映,評議背對背。為確保辦事群眾自主評議,紀檢監察機關嚴肅執紀、規范評議行為:辦事群眾評議內容、回訪情況全部錄入雙評議后臺,評議后臺不可更改,全程留痕,確保評議不受外界因素干擾;掃碼評議需在參評單位500米范圍以內,評議單位所屬員工掃碼無效,避免惡意刷票;對不按規定張貼或故意遮擋評議二維碼情況,嚴肅查處。
武漢市治庸問責辦專職副主任王坤說,利用現有技術手段,完全可以做到件件回訪、核查、督辦,避免出現監督“死角”“盲區”,形成群眾主導、自下而上的評議監督氛圍。
——嚴肅執紀,問題查根源。相對于“市長熱線”等傳統平臺以督辦解決群眾反映問題為主,“雙評議”平臺既對群眾反映的“不滿意”問題督促整改,又對背后存在的作風問題執紀問責,紀檢監察機關第一時間介入,形成回訪、核查、督促、問責、通報的流程閉環。
2018年3月,有市民在黃陂區民政局殯葬管理所辦事,給出“不滿意”的評價,并在回訪中反映“工作人員吃拿卡要,直接開口要煙”。當地紀委立即開展調查,查實部分工作人員確實存在此類問題,不僅責令其退繳違規所得,還立案調查相關工作人員,對分管副所長誡勉談話。
——精準監督,增壓不增負。“雙評議”實施后,評議方式從過去的窗口上報改成微信掃碼,評議回訪內容后臺也會自動抓取、生成,這些環節不會增加基層臺賬等工作負擔。同時,在實際操作中,也注意保護基層干部的工作積極性。比如,在后續回訪、核查中設立救濟與撤銷機制,對確因不合理訴求,或現有體制機制無法解決的“不滿意”評價,予以撤銷,避免不實評議。
壓力全傳導,“人民閱卷”提升治理能力
曾經人車爭道、擁堵不堪的繁華路口裝上了智能斑馬線;學校、醫院等區域違規停車會先收到短信提醒,15分鐘后才開始貼罰單;擁堵路段設置潮汐車道,通行所需時間從20分鐘縮短至7分鐘……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曾在2018年被評為武漢市“十差不滿意單位”的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交通大隊,通過改進工作讓轄區發生了巨大變化。
“被評為‘十差’,最初確實有些想不通。”有干警坦言,轄區基礎設施建設密集、車流增長快,但警力數量只有其他城區的三分之一,群眾反映的許多問題“短時間難以避免”。但交通大隊以此為工作突破口,推進智慧交通建設,實現交通擁堵警情下降22%,并在“雙評議”考核中位列全市公安系統第一。東湖開發區交通大隊大隊長譚偉說,以群眾滿意為導向,變壓力為動力,“雙評議”倒逼他們改革創新。
群眾不滿公交車司機邊開車邊使手機,公交公司便要求所有司機上車前必須將手機鎖在調度室(緊急情況通過調度系統通知);群眾反映人社部門沒及時提醒以致漏繳社保費,人社部門便及時建立社保繳費短信提醒服務制度……武漢市定期通報群眾“不滿意”單位、對“不滿意”評價進行大數據分析,督促相關單位整改。群眾“不滿意”的共性問題,成為各單位完善工作機制的切入點。
近3年來,武漢“雙評議”群眾參與率從2017年的35.2%提升至51.8%,群眾滿意率從85.4%提升至98.1%。武漢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張曙表示,實施“雙評議”讓辦事群眾現場直接評價黨員干部作風,紀檢監察機關對評價反映的作風問題督促整改,實現了組織監督與群眾監督的有機結合,通過“人民閱卷”精準整治干部作風頑疾,填補城市治理短板。
“自下而上的監督評議曾是自上而下監督的附屬、修飾,群眾對此多有形式主義詬病。”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杜志章教授認為,在互聯網技術支撐下的人民評議,讓群眾拿起了對作風問題的斗爭武器,成為社會治理效果真正的“閱卷人”
5 三代基層干部,各有糾結心態,60后沒動力,70后有瓶頸,80后90后留不住
2020年,最早一批60后即將退休,最后一批70后已步入不惑之年。半月談記者走訪基層了解到,?60后沒動力、70后有瓶頸、80后90后留不住,成為當前老中青三個年齡段基層干部群體顯著特征。
沒動力、有瓶頸、留不住
——60后干部是做群眾工作的一把好手,但不少人得過且過,沒有工作積極性。
“他們一路‘打打殺殺’從基層一線沖過來。”武漢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呂德文長期跟蹤研究基層干部群體。據他觀察,60后基層干部大多經歷過上世紀90年代的計劃生育、收糧納稅等工作,群眾工作經驗豐富,當前征地拆遷、信訪維穩、環境治理等工作仍需要他們上前調處。
不過現實中,他們的存在感較弱。“50多歲差不多船到碼頭車到站了,得過且過,沒啥工作積極性。” 廣東省潮州市一副鎮長介紹,不少60后干部等著退休,調到縣直機關幾無可能也無必要。“老同志不擅長文牘工作,調到機關也沒多大用處。他們有的雖沒有科級職務,但工資與班子成員差不了多少。”
——70后干部本應是中堅力量,但晉升“天花板”讓他們很尷尬。
上世紀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初,不少鄉鎮基層干部停招多年。這導致基層干部以包分配的60后和考進來80后居多,一些地方出現干部斷層狀況。相對于80后干部,70后干部沒有學歷和年齡優勢,因為“前后都擠滿了人”,沒有晉升到科級的很難“再上一層樓”,境地尷尬。
“鄉兩委班子都要求公務員身份,事業編身份在鄉鎮根本提拔不了。”今年41歲的張明(化名)是河北邯鄲市某鄉計生委科員,1994年該鄉司法所招工,因其父是鄉干部,“捷足先登”成為一名公家人,身份為事業編。“現在月工資不高,提拔的事根本都不敢想。”
——80后、90后干部工作有沖勁,但在基層待不住,來了沒幾年就想走。
“上級遴選是唯一的救命稻草。”2017年大學畢業后的王碧(化名)通過公務員考試,于當年10月入職河北某鄉,工作剛滿兩年,看到基層工作瑣碎繁重,一心想著逃離。近期,她正忙于準備遴選考試。“現在考選條件越來越苛刻,不少都有年齡限制,有的崗位僅限全日制研究生。所以趁著年輕抓緊考走。”
一些年輕干部通過上級借調暫別基層。“鄉鎮工作是一個蘿卜一個坑,上級部門借調了大量基層干部,讓人手不足的鄉鎮負擔更重。”河北省邯鄲市辛安鎮鎮長趙永勝介紹,所在鎮里最多時有14名干部被借調,有的剛來就被借調,未被借調的干部心里很不平衡。
“年輕人來了沒幾年就會走,有的通過各種門路借調到縣直機關。”廣東省一副鎮長介紹,近年來所在鎮招了不少年輕人,由于鎮政府辦公地處于山區,有的年輕干部剛適應基層工作,又因離家太遠、工作量大辭職離開。
工作重、問責多、保障低
受訪基層干部認為,60后干部本鄉本土居多,他們是基層較為穩定的干部群體,而招錄進來的年輕干部不少抱有逃離基層心態。這與基層負擔過重、動輒問責追責、待遇保障不足有較大關系。
“現在會議還是太多。”江蘇省淮安市一街道辦工作人員表示,所在街道每星期一要開會,星期六也要開會總結情況,占去了休息時間。此外,街道辦各部門都要開會,區里各部門下來檢查,為應付檢查,街道辦各部門、各項工作都要準備臺賬,村里要派專人來負責這項工作。
“每天接到的通知、文件就有幾十個,還要應付很多突發事件。”江蘇省徐州市一鎮長介紹,所在鎮有8萬人、25個村、上百家企業,人少事多,只有30個公務員編制,要兼顧服務、發展、穩定多項工作,人員“混編混崗”嚴重,例如團委書記兼著辦公室主任。“洗盤子多砸盤子就多,干得越多被問責就越多。”
與基層干部職責任務越來越多、問責力度越來越大相對應的是,個人發展和保障不足。不少基層干部在職業發展過程中會遇到天花板效應,事業、激勵不足,產生職業倦怠感。
不少基層干部期盼盡早進城、進機關。“區級機關、市級機關的工作相對輕松,比如發發文、開開會、督促檢查,實際工作最終都是層層轉到最基層。”江蘇省泰州市一街道黨工委書記認為,市、區機關工作時間有保障,基本上都能保證按時上下班,很少需要直接與老百姓打交道處理矛盾糾紛。
一些中年基層干部,尤其是70后干部懷有“年齡焦慮”“學歷焦慮”。半月談記者注意到,近期某市直機關選調公告就特別強調“年齡不超過35周歲,榮獲市級勞動模范、省級優秀共產黨員及以上榮譽,或博士研究生可放寬到42周歲”。公告一出,引發基層干部 “大齡干部來不了了” “老齡干部也想來”等議論。
繼續減負松綁、創新激勵手段、提高待遇保障
受訪基層干部和專家建議,做好基層工作,既要激勵年輕干部奮發進取,又要讓中老年干部熱情不減,充分調動各年齡段干部的積極性,這需要在落實減負目標、創新激勵手段、提高待遇保障等方面下功夫。
落實減負目標繼續為基層干部松綁。呂德文認為,現在基層普遍處于疲態,80后、90后基層年輕干部配偶多不在當地,太多繁瑣無謂的工作讓一些基層干部失去正常生活和社交,無法顧及婚戀、養育等人生大事。需要進一步落實基層減負,給基層干部留下正常的生活和社交空間。
創新激勵手段為基層干部搭臺。專家認為,需給基層干部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和渠道,如創新職級和職務相分離的機制。組織部門要善于發現、提拔優秀基層干部,形成示范作用,讓更多的領導干部看到,只要基層工作干得好、有成績、有口碑,即使長期身在基層,也能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提高待遇保障讓基層干部留得住。“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條件比較優秀的干部更應充實到基層一線。”受訪基層干部說,基層工作直面群眾、企業和社會矛盾,更需要素質能力強的干部隊伍。待遇保障應向基層一線傾斜,可以比市、區更高。
教育改革進行時
6 給個機會,農村娃也能“出聲出彩”
在經濟欠發達、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如何培養高素質人才?地處蘇北腹地,歷史上是革命老區,留守兒童也多的阜寧,以“樂器進課堂”和“大閱讀”行動為突破口,讓農村孩子有機會“出聲出彩”,3年多來成效初顯。
全員閱讀打開孩子“另一扇窗”
2019年,新溝實驗小學的朱正宇在第二屆“環境健康杯”全國中小學生征文繪畫比賽上拿下了唯一的特等獎。語文老師張進說,這屆比賽,阜寧全縣共有8名小學生獲獎,“這與當地近年來開展‘大閱讀’活動密不可分”。
阜寧縣教育局副局長姜有榮介紹,“大閱讀”已融入學校日常工作和學生學習生活中。“我們希望孩子愛上讀書、善于讀書,讓學校有書香氣,教師有書卷氣,學生有書生氣。”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中午11點,阜寧縣實驗小學向陽路校區的孩子們一邊列隊放學,一邊有節奏地背詩,這就是當地為落實“大閱讀”開展的特色活動“踏詩而行”。
“每周一首詩,小學畢業就能將240首詩詞熟記于心。”向陽路校區校長王莉琳說,小學階段的積累會讓他們受益終生。
現在每逢周末,阜寧書城都有近百名家長孩子早早等在門外。2019年暑期開始,阜寧縣教育局選派優秀校長、園長和骨干教師,每周舉辦22節“悅讀書房”公益課程,提供課外興趣閱讀指導,城鄉所有學生均可免費報名。
“‘大閱讀’的初衷就是回歸立德樹人,我們舍得花時間給學生閱讀,涵養學生的精神世界。”阜寧縣教育局局長蔡衛國說,特別是要讓農村孩子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農村孩子人人都會樂器
“農村孩子上學只學文化課,到外地上學,才發現自己沒有一技之長。”益林小學校長楊玉國說,這種教育阻礙了孩子德育、美育全面發展。
2016年底,阜寧縣教育局出臺《推進器樂教學特色教育三年規劃》,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三年級以上學生人手一件樂器,人人都有一技之長”。
蔡衛國坦言,起初不少家長通過各種渠道來問,為什么要學樂器?有的家長認為學樂器耽誤學文化課,更有家長擔心“學校是不是想收費?”
3年多來,阜寧累計獲得10多家樂器廠家捐贈的鋼琴、手風琴等樂器近萬件;近兩年開展專兼職音樂教師培訓1600多人次,通過引進高校音樂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的方式,解決農村學校師資不足問題。
“老師教學規范專業,而且真免費。”阜寧家長張琴說。這給了農村孩子拓展素質、培養愛好的機會。阜寧縣教育局體衛藝科科長黃偉說:“農村娃學了樂器,氣質變了,尤其上臺表演以后,人前不怯場。”
目前,阜寧縣7萬多名3年級以上學生100%至少掌握一件樂器,近2萬名學生能演奏除口琴、豎笛以外的其他樂器。
厚植素養仍需久久為功
“當然,現階段只是做到了普及。”阜寧縣教育局副局長羊昌軍坦言,專職音樂教師仍然不夠,城鄉差距仍然較大,鄉鎮學校只能普及小件樂器,留守兒童的家長意識也有待提升。
多位受訪人士坦言,提高學生尤其是農村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需久久為功,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重點克服師資、經費等短板。
江蘇省文旅廳副調研員張人健認為,阜寧的成功試點有其推廣價值。“今后不應僅依靠愛心企業捐贈,政府也要拿出專項經費支持鄉村學校美育。”
“不一定每個孩子都會成為郎朗和李云迪,但要認識五線譜,掌握一到兩樣樂器。”張人健說,“琴商”能提高“情商”,“尤其對留守兒童而言,回到家也能演奏樂器,對健康成長大有裨益”。
南京藝術學院樂器學博導陳建華教授認為,阜寧的探索,本質上是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順應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切實為群眾減輕負擔。
“教育是一個慢過程,我們不求立竿見影,但求水滴石穿,讓孩子們感受美好,傳播快樂,提升核心素養。”阜寧縣副縣長吳正年說。
解碼城市
7 南平:高顏值換好錢景
開門見綠,處處皆景,在福建南平絕非虛言。這里,是地球同緯度自然生態和生物多樣性十分優越的地區之一。“雙世遺”武夷山坐落于此,閩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文化、建盞建本文化亦源于此。
坐擁資源富礦,如何在綠色發展上先行一步?養在深閨的生態產品又如何呈現于世人,如何轉化為經濟價值?南平近年來在“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價值實現機制上不斷創新,一個以綠色經濟帶動地區發展的“南平樣本”日漸清晰。
擦亮綠色產業的名片
有著“南方林海”之譽的南平,動人之處不易全窺,人們往往僅識其容顏一角。2017年以來,當地施政者大力推進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一條以高顏值換取綠色發展的產業鏈日益成形。
“水美經濟”是其中一張經典名片。南平有大小河流700多條,10個縣(市、區)至少都有一條以上河流穿城而過。借助一片片全新打造的靚麗水景,旅游產業發展大會、中國龍舟公開賽、全國郊野釣魚大賽等,吸引游人如織,“商、居、文、游”一體的水岸經濟快速崛起,親水旅游、康體療養等新業態、新模式加速迸發。
從過去“獨坐幽篁”變為開門“曬”景,南平的謀變之舉,還包括讓這里的生態產品附加上秀美山水的價值,鐫刻上文化氣息的標識。
2018年起,南平市按照“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檢驗檢測、統一品牌、統一營銷”的要求,對達標的農副產品,由政府統一授權使用公用品牌。浦城大米、政和白茶、建陽桔柚……這些來自南平的優質農產品現今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武夷山水”。
“過去缺少叫得響的品牌,相關產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浦城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張述斌說,如今浦城“武夷山水”優質稻米售價達10元/千克,比一般大米售價高出150%,帶動了1.2萬多戶農民增收。
印有地理標識的生態產品也如同一個個廣告,擴大了南平這一綠色城市的影響力,促進旅游業及其衍生的文創產業進一步提升。
“大紅袍”入選“武夷山水”品牌以來,“借茶興旅、以旅促茶”成為武夷山產業發展的鮮明標志。隆冬時節,武夷山景區內游人仍然絡繹不絕,沿街店面飄來陣陣茶香,不少游客因“大紅袍”盛譽慕名而來。秀美山水旁,一品茗香,茶鄉滋味,悠然自得。
好資源也要善利用
建陽“建盞生態銀行”、延平巨口鄉“古厝生態銀行”……時下,南平在全國首創的“生態銀行”機制,正讓優質資源加速變成優質資產。
所謂“生態銀行”,即搭建起一個“資源變資產變資本”的轉化平臺,將零散、碎片化的自然資源集中收儲,通過規模化整治,提升成優質資產包,再委托專業運營商對接市場、對接項目,引進社會資本,助力點綠成金。
順昌縣擁有林地250萬畝,通過“生態銀行”平臺,零散化的森林資源得到整合、保護和提升,實現森林資源變資產的轉化。
“把自然資源部門的國土規劃、城鄉建設規劃、生態紅線等數據,導入森林資源矢量圖,挖掘分散輸入的數據價值,再集中輸出。”順昌縣國有林場場長趙剛源說,在自然資源“一張圖”管理基礎上,可以為林農提供租、賣、托管、合作經營林地等回報機制。
“我跟‘銀行’簽訂了9畝山林的托管協議,每個月能領到收益310元,還能從山林的經濟效益里分紅。”第一個拿到“森林存折”的順昌縣水南村村民夏六華說。
在武夷山市五夫鎮,通過對水、林、茶等生態資源進行摸底,疊加各政府部門的規劃類、管制類數據,形成電子化、可視化、交互式的五夫鎮生態資源“一張圖”,投資客商的信息搜尋成本大大降低。田螺灣、葡萄園、藝術家小鎮等“生態銀行”項目,使政府、企業、農戶共享生態資源的開發收益。
與“生態銀行”相匹配的是南平創新的生態系統價值核算。早在2016年底,武夷山就啟動試點。算清了資源家底,為綠水青山貼上“價值標簽”,讓武夷山人認識到生態資源蘊含的巨大發展潛力。
“福建省是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武夷山自然應該率先為綠色發展闖新路,在改革中不斷激發活力、釋放紅利。”武夷山市生態環境局局長王繼文說。
綠色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南平的綠色發展,帶給老百姓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獲得感。
武夷山市瞄準九曲溪上游等重點區位的商品林,借勢國家儲備林精準提升項目,投入3億多元,共贖買9.7萬畝商品林,實現“社會得綠、林農得利”。武夷山腳下的南源嶺村,經房屋搬遷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后,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到這里住民宿。
在延平區王臺鎮溪后村,村民憑借好生態發展百合產業。“全村百合種植面積達1100畝,畝均利潤超萬元,溪后村正聯合其他8個毗連村共同打造‘百合小鎮’,發展面貌煥然一新。”溪后村駐村村支書黃健暉介紹。
綠色發展越有獲得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就越深入人心。
半月談記者在位于閩江上游的浦城縣管厝鄉看到,沿河水質清澈、魚翔淺底,一條長達數公里的沿河生態護岸已現雛形,以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為主體的產業鏈初步形成。“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就會從內心深處要求做好生態保護,切實推進全域生態綜合治理。”管厝鄉黨委書記王建明說。
好生態才有好出路。“好茶離不開綠水青山,沒有好的生態就長不出高品質的茶葉。”武夷山市黃村村茗川世府生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黃正華說,2019年茶山試行減肥減藥,轉施有機肥,套用綠肥,雖然茶葉畝產同比下降約20%,但茶葉質量顯著提升,品牌叫得更響、銷路變得更寬,上千戶茶農直接受益。
南平市委書記袁毅表示,下一步,南平將繼續扎實做好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協調相促進的文章,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路子,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努力實現生態高顏值、發展高素質。
時政·財經
8 洋浦聽濤:自貿港破浪前行
巨輪靠港,岸橋伸縮,車水馬龍。夜幕降臨,洋浦港小產灘集裝箱碼頭依舊忙碌不停。
一朵浪花見證大海奔涌。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洋浦經濟開發區正在書寫我國自貿港建設的新歷史。
三大產業集群加速建設
寬闊平整的土地上,上百輛挖掘機同時作業,重型運土卡車往來穿梭,海南煉化公司100萬噸/年乙烯及煉油改擴建工程現場一片繁忙。這個國家石化產業規劃重點項目的開建,將對海南先進農業、綠色化工、旅游健康等下游產業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而在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年產規模為150萬噸、預計產值達100億元的高檔生活用紙生產項目已完成測繪、環評等手續,隨時可啟動建設。“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公司輪值常務副總經理張有輝說,公司將根據國際市場需要和海南自貿港相關政策落地情況適時擴大產能。
“洋浦正謀劃一批優質項目,按照高科技含量、集約集群、生態環保的要求打造港航、先進制造和物流三大產業集群。”洋浦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周軍平說。
洋浦港是得天獨厚的深水良港。長期以來,港航產業都是洋浦的支柱產業之一。洋浦以打造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航運樞紐為目標,加快港口資源整合,完善港口設施建設。
“小產灘碼頭以前吃不飽,現在忙不完。” 海南港航港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文星說,隨著中遠海運船舶運力的投入及航線資源的調整,洋浦開通至國內外的航線數量和貨物吞吐量均快速提升。
管理革新當好“店小二”
“太貼心了!不用跑省廳,開發區就能辦理,而且在網上申請辦理即可,提交材料也比以前少了。” 從洋浦規劃建設土地局審批窗口領到建筑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后,海南華金鋼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李珊十分高興。這是2019年7月海南下放43項省級行政審批事項以來全省完成的第一單業務。
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讓企業感到貼心,洋浦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積極改進工作作風,深入企業聽取訴求,逐項列出問題清單、措施清單和責任清單,限期予以解決并跟蹤督辦,全力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
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洋浦經濟開發區石油企業的保稅倉庫只能儲存國外來的保稅油品,出口監管倉只能儲存國內煉廠來的出口保稅油品,油罐資源無法充分利用。洋浦海關創造性地將“兩倉”進行庫容整合,給企業帶來極大便利。
“以前如果要將兩倉變更,必須清理儲罐,申請、海關驗收、審批、出入庫等流程要耗費半個月,現在都不需要了,這個改革非常好!” 中石化(香港)海南石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傳美說。
周軍平表示,下一步洋浦將按照“法定機構+市場主體”的管理模式繼續深化改革,對管委會實行企業化管理,將其作為履行相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法定機構,負責開發建設、運營管理、制度創新、綜合協調等工作。
爭當自貿港建設排頭兵
作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洋浦確立四大新發展定位: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區域國際集裝箱樞紐港、先進制造業基地、大宗商品集散交易基地和新型貿易試驗區。
采訪中,洋浦不少企業均表達了對相關政策突破的期待。中石化(香港)海南石油有限公司希望洋浦爭取到國家允許,支持企業開展保稅油船加油業務;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期待保稅港區政策能夠在開發區全覆蓋;海南金海漿紙業有限公司希望進一步擴大加工貿易目錄范疇、出臺促進外貿優惠政策等。
周軍平說,為做好壓茬探索自貿港建設的先行先試和壓力測試,開發區管委會陸續和開發區內等重點企業座談,并積極對接海關總署、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等部門。
“目前洋浦已啟動零關稅、低稅率和海關監管創新3個課題,聘請專家智庫協助研究。”周軍平說,洋浦將在廣泛深入調研、了解區內生產進口需求基礎上,結合未來產業發展需要,制定零關稅商品正面清單,試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稅收制度,創新構建“一線放開、二線高效管住”的海關監管模式。
科技·文化
9 聽,重大科技進展的鏗鏘足音
剛剛過去的2019年,科技界取得了哪些突破性進展,人類的好奇心獲得了哪些令人欣慰的滿足?在此新年開年之際,讓我們一同駐足回望,自探索者的足印中汲取昂然前進的力量。
2019,中國科技天宇的十顆新星
中國成功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自主著陸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的馮·卡門撞擊坑內,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世界首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核心部件完工交付。由東方電氣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研發制造的白鶴灘水電站首臺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的轉輪,于1月12日上午正式完工,提前交付。該機組是當今世界上單機容量最大機組。
我國科學家解析“奇葩”光合物種硅藻捕光新機制。據新華社2月8日電,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自然界“奇葩”光合物種——硅藻如何高效捕獲、利用光能,成果發表于《科學》。基于該研究,科學家未來有望設計出可以高效“捕光”的新型作物。
發現自然界中約24%的材料可能具有拓撲結構。2月28日,來自中科院物理所、南京大學的研究組分別在《自然》雜志發布最新相關研究成果,指出自然界中大約24%的材料可能具有拓撲結構。該成果有望促使大量新穎拓撲材料問世。
科學家發現16萬年前丹尼索瓦人下頜骨化石。我國科學家聯合多名境內外研究人員在5月2日《自然》雜志上發表文章稱,在海拔3280米的青藏高原東北部發現的一件人類下頜骨化石經鑒定為丹尼索瓦人。這一研究成果將青藏高原史前人類最早活動時間推早至距今16萬年。
我國科學家首次觀測到三維量子霍爾效應。據新華社5月15日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喬振華課題組與南方科技大學張立源課題組等合作,首次在毫米級的碲化鋯材料上觀測到了三維量子霍爾效應,補全了霍爾效應家族的一個重要拼圖。
國產臨床全數字PET/CT獲準進入市場。據新華社6月7日電,華中科技大學謝慶國教授團隊發明的全數字PET/CT,日前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冊審批,獲得市場準入和對外銷售資質。這意味著國產全數字PET打破國際技術壟斷。
我國科學家研制出新型類腦計算芯片。據新華社8月1日電,清華大學施路平教授團隊研制成功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新型類腦計算芯片——“天機芯”芯片,而且成功在無人駕駛自行車上進行了實驗,相關論文在《自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
“太極一號”在軌測試成功,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邁出第一步。據新華社9月20日電,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的第一階段在軌測試任務已順利完成。
我國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大的恒星級黑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1月28日宣布,該臺研究團隊依托郭守敬望遠鏡(LAMOST)發現了一個迄今質量最大的恒星級黑洞,有望推動恒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2019,世界科技探索的十大驚奇
隼鳥2號首次降落小行星“龍宮”并采樣。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于2月22日表示,小行星探測器隼鳥2號成功降落在小行星“龍宮”上并采集樣本。這顆小行星被認為含有水和有機物,與約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的狀態相近。
新型人造DNA結構實現信息密度加倍。據新華社2月24日電,美國研究人員合成出一種擁有8個生命信息組分的新型DNA(脫氧核糖核酸)結構,信息存儲密度加倍,未來有望應用于合成生物等領域。新型DNA結構的合成也意味著,地球上的天然DNA結構未必是生命存在的唯一基礎結構。
艾滋病治療奇跡再現,“倫敦病人”或被治愈。據英國《自然》雜志3月5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一名被稱為“倫敦病人”的艾滋病患者,經干細胞移植治療后已18個月未檢測到艾滋病病毒。他可能成為繼“柏林病人”之后艾滋病被治愈的第二人。
人類首次“看到”了黑洞。數百名科研人員參與合作的“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4月10日在全球多地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他們第一次拍到的黑洞照片。照片給出黑洞這一極端天體存在的最直接證據,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DNA顯微術”問世。據新華社6月23日電,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和布羅德研究所研究人員日前開發出一種新的微觀觀測技術——“DNA顯微術”,能在基因組水平上揭示細胞內部圖景。
科學家合成世界首個含18個碳原子的純碳環。8月15日,《科學》雜志發表了牛津大學化學系與IBM蘇黎世研究實驗室合作的一項成果,報道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由碳原子構成的環狀分子——C18的合成情況。據悉,類似的碳直鏈結構可能成為分子級別的電子元件。
谷歌研究人員宣布成功演示“量子優勢”。谷歌公司研究人員領銜的團隊于10月23日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論文稱已成功演示了“量子優勢”,讓量子系統花費約200秒完成了傳統超級計算機在幾天之內才能完成的任務。
人體生理年齡首次成功逆轉。一項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進行的小型臨床研究首次表明,逆轉人體生理年齡的測量參照——表觀遺傳生物鐘是可能的。經過為期1年的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受試者的平均生理年齡減少了2.5歲。該研究結果于9月5日發表在《老化細胞》雜志上。
全球首支埃博拉疫苗獲歐盟批準上市。據新華社11月13日電,歐盟委員會日前宣布,美國默沙東公司生產的埃博拉疫苗獲得在歐盟上市許可,成為全球首款正式獲批上市的埃博拉疫苗。
科學家培養新型大腸桿菌可以二氧化碳為食。11月28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在發表于《細胞》的一篇新研究中報告,一種通常以單糖為食的細菌經過改造,可以像植物一樣通過吸收二氧化碳來構建細胞。這一成果為利用工程細菌將我們視為廢物的產品轉化為燃料、食品或其他感興趣的化合物開辟了令人振奮的前景。
民生·社會
10 托管吵,私廚臟,民宿隱患惹人慌 小區新業態擾民該咋管
民宿、托管、私廚,噪音、油煙、火患……時下,各種藏身于小區居民樓的業態頻頻擾民,也帶來環境污染、消防安全等問題,引起小區業主的不滿,矛盾、沖突時有發生。
小區出現新業態?真煩!
湖南長沙湘江邊歐陸經典小區B座的業主們,最近有點煩心。不到一年時間,他們所居住的樓里就開了8家民宿,20多套住宅用于對外經營。突如其來的住客,打破了業主原有的安靜生活。
半月談記者走訪其中兩家民宿,看到原來100多平方米的住宅,均被改造成民宿。正好趕上元旦假日,里面住滿了客人。一套住宅一般被隔成5至6間,空間局促、過道狹窄。有的民宿清洗后的床單被罩,直接晾在樓梯間。
前不久,100多名業主聯名簽字,向相關部門遞交材料,要求取締歐陸經典B座的民宿。業主反映,這些民宿隨意改動內部結構,野蠻裝修,危害到房屋質量安全。同時,大量住客涌入,造成電梯超負荷運轉,擠占了業主資源。還有個別素質低下的住客將廚余垃圾裝袋扔在門口,影響環境衛生。另外,消防安全也成為一大隱患。
民宿惹抱怨,并非個案。長沙市開福區湘春路某小區,同樣有住戶將房屋改作民宿。小區居民上網反映,民宿房間的空調外機產生巨大噪音,還有房客將電視聲音無節制外放,很是嘈雜,“白天無法正常工作,晚上無法正常睡眠”。據了解,城管執法部門和社區工作人員介入后,要求經營者移動擾民的空調外機位置,使其噪音符合標準,不得影響其他住戶的正常生活。
學生托管機構,則是居民小區興起的另一種新業態。長沙市岳麓區恒大華府小區,兩三年前旁邊辦了一所較好的公立小學,各種托管機構開始在小區里扎堆辦學。這些機構固然給家長帶來方便,卻讓部分業主深受困擾。
一名家住二樓的業主,樓上正好有一家托管機構。到了晚上,孩子們的吵鬧聲不時傳來,讓他心煩意亂。盡管托管機構經營者一再承諾會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該業主不得不經常投訴:“晚上9點鐘了,怎么還在吵個不停!”
除了民宿、托管機構帶來的隱患和噪聲,還有私房菜館的油煙污染和用火安全等也讓人煩心。湖南城市學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劉剛認為,這些“新業態”本質上是“住改商”的經營單位,給小區居民帶來不同程度的困擾,成為部分小區居民的痛點和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
野蠻生長 ,先天不足
近年來,居民小區里“住改商”新業態,已經歷了一輪野蠻生長期。在此過程中,民意缺失和證照缺失兩大問題較為突出。
根據物權法,業主將住宅改變為經營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規以及管理規約外,應當經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然而,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經營者并未取得“有利害關系的業主同意”。
湖南衡陽某物業公司負責人告訴半月談記者,一般而言,“住改商”需要“樓上樓下、對門對戶”相鄰業主的同意,或者整個樓棟三分之二以上業主的同意,成立了業委會的需要業委會同意。但現在小區里的很多經營主體,并沒有履行這一程序,有的只是口頭上和鄰居打聲招呼。
對于不少“住改商”的經營者,證照不齊的問題較為突出。近幾年,湖南長沙等地行政主管部門對托管機構、私家菜館展開過專項清理整治,重點正是無證無照經營行為。
對于民宿,2019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發布的《旅游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提出,開辦民宿應符合治安、消防、衛生、環境保護、安全等有關規定與要求,取得當地政府要求的相關證照。
長沙歐陸經典小區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說,目前B座的8家民宿有照無證,即辦理了營業執照,但沒有衛生許可證、消防檢查合格意見書、特種行業許可證。其中一家民宿經營者對半月談記者說,他以前做建材生意,看到民宿很火,就進入這個行業,不清楚需要哪些證照,確實只辦理了營業執照。
“住改商”經營者的“先天不足”,為后續經營過程中的矛盾、沖突埋下了隱患。
中部某市一小區,一家私房菜館因為證照不齊、油煙污染,遭業主反復投訴。物業公司派人守在樓下,不讓外面的人進入就餐,最后還采取了斷水斷電的做法。社區工作人員前來協調了四五次,街道辦事處還專門開了調度會,都難以妥善解決。整改時,經營者甚至一度與執法人員發生沖突。
“住改商”新業態還需良性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小區里的這些新興事物,在政策法規、規劃建設、社區治理等層面需進一步完善。既要嚴格監管、防范風險,又要滿足經濟社會的需求,讓私人創業經濟能有充分發展的空間。
某基層行政審批和服務科負責人坦言,對于進入小區發展的各個經營單位,他們感覺兩難:一方面為了發展經濟、鼓勵創業,相關政策允許住宅登記為市場主體的住所,不宜設置過多的門檻;另一方面,一旦各類經營場所進入小區居民樓,就極易產生“鄰避效應”,“事前不同意”“事后維權”幾乎成了大概率事件。這種矛盾需要在政策法規層面予以理順,以避免在執行過程中出現政策打架的情形。
在規劃建設層面,小區可為“住改商”的經營單位留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上述衡陽某物業公司負責人說,對于存量部分,商品房項目配備有一定比例的社區用房和物業用房,其中不少處于閑置狀態,可以用來設立托管中心等,采取和物業公司合作運營的服務模式。對于增量部分,可以出臺政策鼓勵和引導開發商在新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環節,充分考慮新業態的需求。
在社區治理層面,劉剛認為,要促進小區由“生活共同體”向“價值共同體”轉變,加強社區管理部門、物業管理、小區居民及經營者的聯動,通過“一事一議”充分聽取利益相關者的意見,力求達成一致、實現共贏。對于“住改商”的經營者,既要保證其合法的經營權,又要督促其加強管理,承擔維護小區環境的義務,使得權利與義務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