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解讀:老舊小區改造 惠民更多贏
【背景鏈接】
2020年7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2020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3.9萬個,涉及居民近700萬戶;到“十四五”期末,結合各地實際,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對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惠民生擴內需、推進城市更新和開發建設方式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合分析]
改造老舊小區從宏觀上更新改造投資能帶動就業,還會帶動產業上下游的行業發展,帶動居民戶內改造、裝飾裝修、家電更新等,為擴大內需提供動力。在微觀上改造老舊小區讓居民感受到變化、體驗到實惠,真正讓生活變好。
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計完成投資超過10萬億元,年均完成投資約1.4萬億元,極大改善了困難群眾的居住條件。未來幾年,繼續發揮好中央預算內投資等中央和地方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作用,不僅能進一步推動實現人民群眾從“有房住”到“住得好”的飛躍,對穩定投資增長、發揮投資關鍵作用也將提供重要支撐,從而實現惠民生和促發展的良性循環,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老舊小區改造是一項推動城市更新的系統工程。小區內部的市政基礎設施升級改造,須與外圍的大市政系統接駁,倒逼城市基礎設施的集約整合和優化更新,促進現代化新型城市的建設。提升老舊小區公共服務水平的過程,是促進街區更新的重要手段。《指導意見》倡導推進相鄰小區及周邊地區聯動改造,加強服務設施、公共空間共建共享。比如,改造或建設養老、托育、停車、菜店、便利店等社區專項服務設施,塑造便民高效的“步行生活圈”混合業態街區。在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品質的同時,老舊小區改造可以促進城市風貌提升,展現城市特色,延續歷史文脈,兼顧完善功能和傳承風貌。
[參考對策]
老舊小區改造是看得見、摸得著、實打實的民生項目。改造老舊小區不僅要改外露的面子,更要做好惠民的里子。居民區露在外面的道路、外墻等設施改造固然重要,埋在地下的供水、排水等工程更是直接與改造的日常生活體驗有關。衡量老舊小區改造成功的標準不僅是工程驗收的文件,更應是居民發自內心豎起的大拇指。
改造老舊小區不僅要改硬件設施,還要完善軟件管理。各方真抓實干,在年底前完成老舊小區改造任務不成問題。但改造是一年的事,維護和管理卻是慢功夫。如果改造后就撒手不管了,小區居民的體驗用不了多久就會再次下降。因此將一次改造設施和持續完善服務相結合,才能換來居民持久的滿意與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