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解讀:數字化社會要注重適老化
近年來,隨著移動支付、線上掛號、網絡約車、網絡社交、網絡購票、手機點餐、手機買菜的興起,“數字化生活”成為社會主流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讓我們的工作生活更加高效便捷。但不容忽視的是,在新技術帶給人們生活帶來更多方便的同時,由于部分老年人不會使用智能產品,使智能化成為了老年群體的一道數字鴻溝。例如受疫情影響,某地地鐵站的一位老人因沒有健康碼乘車受阻,這給老年群體的出行帶來了困擾。
【解讀】
[原因分析]
智能化時代,老年人成為脫網一族,從老年群體看,在于老人的適應能力與學習能力趨弱有關系,他們自身對高科技產生了畏難心理,不愿用,學不會,沒人教。即使掌握了微信等社交工具的老年人也因其操作的復雜性而擔心財產損失,致使不愿使用在線支付等功能。
從經濟層面看,智能產品的應用研發忽視了“適老化”。例如智能家電已經成為家電市場的主流,但是其操作復雜、功能繁多,使用的群體大多為中青年,而功能簡單適用于老人使用的傳統家電在市面上少之又少。
從政務服務看,公共服務部門在制定政策或研發政務平臺的過程中忽視了老年群體的這道數字鴻溝,從而為老年人的生活帶來諸多困擾和不便。
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當前中國正在進入老齡化社會,我們要積極幫助老人搭上智能化生活的快車,擁抱智能化等高科技給生活帶來的便捷性。
[參考對策]
在公共服務方面,在借助互聯網手段,推出智能化應用,提高服務效率的同時,制定公共政策和提供服務時要考慮到適老性。例如老年人無健康碼乘車遇阻,表面上看是技術問題,實則是社會治理精細化的問題。城市公共服務例如在醫院、銀行等老人集中的區域,開通網絡自助服務要注意操作步驟簡單,并做出簡潔、明確的導引圖,方便老人學習使用;同時要結合老人的現實需求和生活習慣,保留人工服務,幫助老人講解和操作。在養老服務機構,也要注意提供智能化生活的學習講座,讓老人能夠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
在產品研發方面,要研發出適合老年人使用的產品,助推銀發經濟發展。要考慮老人的生活習慣,開發出方便、簡潔、時尚的新型智能家電產品,提高“適老化”程度。例如家電產品讓老年人可以一鍵通,增加為老年人設計的語音提示、到時提醒等多種貼心服務的功能,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