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積累:重疾險新規2月1日起正式實施
重疾險新規
根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2020年修訂版)》(下稱新規范),自2021年2月1日起,簽訂的保險期間主要為成年人(十八周歲及以上)階段的重大疾病保險合同應當符合新規范,各公司不得繼續銷售基于舊規范開發的重疾險產品。 從2月1日起,基于新規范開發的重大疾病保險產品陸續投放市場,舊版重疾定義下的保險產品全面下架。
重大疾病保險是健康險領域非常重要的保險產品形態,也是各保險公司最重要的保障型業務之一。據統計,目前重疾險在健康險業務總保費中占比近60%。
那么重疾險新規與舊規究竟有何區別呢?
重疾險新規實行“28+3”
據了解,重疾險新規增加了病種數量,將原有25種重疾定義完善擴展為28種重度疾病和3種輕度疾病,并適度擴展了保障范圍。
具體而言,新規在原有的25種重疾定義范圍的基礎上,增加了嚴重慢性呼吸功能衰竭、嚴重克羅恩病、嚴重潰瘍性結腸炎3種重度疾病,完善擴展為28種重度疾病。
原有25種疾病:
惡性腫瘤—不包括部分早期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后遺癥—永久性的功能障礙;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干細胞移植術—須異體移植手術;冠狀動脈搭橋術(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須開胸手術;終末期腎病(或稱慢性腎功能衰竭尿毒癥期)—須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手術;多個肢體缺失—完全性斷離;急性或亞急性重癥肝炎;良性腦腫瘤—須開顱手術或放射治療;慢性肝功能衰竭失代償期—不包括酗酒或藥物濫用所致;腦炎后遺癥或腦膜炎后遺癥—永久性的功能障礙;深度昏迷—不包括酗酒或藥物濫用所致;雙耳失聰—永久不可逆;雙目失明—永久不可逆;癱瘓—永久完全;心臟瓣膜手術—須開胸手術;嚴重阿爾茨海默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喪失;嚴重腦損傷—永久性的功能障礙;嚴重帕金森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喪失;嚴重Ⅲ度燒傷—至少達體表面積的20%;嚴重原發性肺動脈高壓—有心力衰竭表現;嚴重運動神經元病—自主生活能力完全喪失;語言能力喪失—完全喪失且經積極治療至少12個月;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主動脈手術—須開胸或開腹手術。
首次引入輕度疾病定義
最引人關注的是,新規范修訂優化分類,建立重大疾病分級體系,首次引入輕度疾病定義,將惡性腫瘤、急性心肌梗死、腦中風后遺癥3種核心疾病,按照嚴重程度分為重度疾病和輕度疾病兩級,并且該三種輕度疾病保險金額比例上限確定為30%。 而關于輕癥賠付比例上限,新規范對三種輕度疾病保險金額比例上限確定為30%。保險公司在其重大疾病保險產品中新增新規范外的輕度疾病,相應的保險金額由保險公司自行合理設定。
針對甲狀腺癌這一疾病,重疾險舊規中,甲狀腺癌按重疾標準理賠,也就意味著,買了30萬重疾保額就能賠付30萬。而在新規范中也并未將其剔除,而是根據疾病嚴重程度進行了分級,并按照輕重程度進行分級賠付。
嚴重的還是按重疾賠付,但分期較輕的甲狀腺癌就不屬于重疾了 ,而是劃分到輕度疾病中,按照輕癥進行賠付,也就是保額的30%。 而在舊規中不予賠付的部分早期惡性腫瘤,也依據分級原則,納入了新規范“惡性腫瘤——輕度”,如包括黑色素瘤以外的未發生淋巴結和遠處轉移的皮膚惡性腫瘤等。
從這方面來看,新規中的重疾保障是更為全面的。 新版重疾定義對于消費者的相對劣勢也是有的,主要有三點:第一,甲狀腺癌分級賠付,不完全算重疾。第二,原位癌以后可能不賠付,但不是強制不賠,設計權在保險公司手上。第三,新增的3種輕癥最多只賠30%。
重疾險新舊切換
提供的保障更有針對性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重疾險新舊切換,是隨著社會發展、科技進步進行的一次正常的產品升級,相較于2007版舊規范,基于新規范開發的重疾險產品能為消費者提供更有針對性的保障。
專家表示,重疾險新規的實施,是我們國家民生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對于2007版舊規范,新規范無疑是更加準確、全面,為消費者提供的保障更加有針對性。
另外,為了保障已經投保了舊定義下重疾險產品的客戶利益,保險公司推出了“擇優理賠”的方案,以應對新舊重疾定義在過渡期帶來的沖突,也就是購買了老產品的消費者,能夠在新規實施后,仍然可以得到充分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