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識積累:國內首條時速350公里跨海高鐵
國內首條時速350公里跨海高鐵
近日,國內首條時速350公里跨海高鐵——福州至廈門高速鐵路建設工地傳來喜訊,全線控制性工程湄洲灣跨海大橋主塔成功封頂。該橋全長14.7公里,海域施工長度10.8公里,是國內首座跨海高鐵矮塔斜拉橋。
湄洲灣跨海大橋斜拉橋主塔封頂。金偉 攝
據承建方中鐵十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施工中,項目部成立了關鍵施工技術科研小組,解決了潮汐區(qū)圍堰施工、主塔索鞍定位等難題,創(chuàng)下多項“中國造”之最,形成了30余項科研成果,確保了工程質量。
1、行車速度最高的
國內首座跨海高鐵矮塔斜拉橋
新建福廈高鐵位于福建沿海地區(qū)和臺灣海峽西岸,北起福州市,途徑莆田、泉州、廈門,南至漳州,正線全長277公里,設計時速度350公里,先后跨越湄洲灣、泉州灣、安海灣3個海灣,是我國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海洋環(huán)境下運行的高速鐵路工程、國內外行車速度最高的沿海/跨海鐵路。
湄洲灣跨海大橋位于福建莆田市和泉州市境內,是福廈鐵路中最長的海域施工區(qū)段,也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其中主橋為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剛構矮塔斜拉橋,主跨180米,跨越湄洲灣規(guī)劃3000噸級航道,設南北兩座雙柱式主塔。橋面以上塔高30米,共有28根斜拉索,為國內首座跨海高鐵矮塔斜拉橋。
矮塔斜拉橋又稱為“部分斜拉橋”,它是介于連續(xù)梁橋和斜拉橋之間的一種新的橋梁結構形式,由于其兼有斜拉橋和連續(xù)梁橋的特點,剛柔相濟的特性,符合結構受力特點,因此具有經濟、造型美觀、剛度大等優(yōu)點,具有很大的發(fā)展?jié)摿Γ栽絹碓蕉嗟男】缍葮蚓鶅?yōu)先采用矮塔斜拉橋這種結構形式。
項目部針對本項目存在的施工技術難題,以課題“湄洲灣跨海大橋關鍵施工技術”為依托,進行海上超長棧橋、潮汐區(qū)圍堰、大直徑深水樁基等施工技術研究,加大“小改小革”的研發(fā),推廣使用新工裝、新工藝,解決施工難題的同時提升施工工效。
2、40.6米的“巨無霸”
系高鐵施工中世界首次應用
長40.6米、寬12.6米的移動模架現澆梁,混凝土澆筑方量為438.2方,梁體自重達1000噸,比傳統(tǒng)的32米箱梁重100噸,是名副其實的“巨無霸”!
據項目部總工程師李維介紹,湄洲灣跨海大橋全橋除連續(xù)梁外全部采用40.6米箱梁設計,為福廈鐵路全線唯一一座40.6米箱梁橋,這也是40.6米大跨度移動模架現澆梁首次在高鐵施工中應用,此項成套技術在世界尚無先例,因此備受關注。
“相較于傳統(tǒng)32米箱梁設計,采用了40.6米箱梁設計占地面積減少20%,投資降低3%~5%,既增加了通航能力,又減輕了潮水對橋墩的沖擊力,提高了跨海大橋的安全性。”他說,但由于澆筑的高標號混凝土,塌落度小,澆筑難度高,本次施工更需要連續(xù)澆筑一次成型,對施工設備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為此,項目部采用的架梁設備為上行式移動模架,較傳統(tǒng)的下行式移動模架,機械化程度更高,即可實現箱梁內、外模板的整體滑移、精準定位,也可實現連續(xù)循環(huán)作業(yè),滿足技術、經濟、結構和運行穩(wěn)定性、施工方便性等各方面的要求。
同時,單孔施工周期快、節(jié)省勞動力、勞動強度低,不受橋下場地限制,大大減少了對土地的占用以及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確保把福廈高鐵建設為智能精品、綠色示范工程。
3、多項創(chuàng)新改進
確保跨海大橋站穩(wěn)海中
湄洲灣跨海大橋所處地質環(huán)境復雜,海巖覆蓋層較薄,且天然溝壑較多,樁基礎必須沖破巖層直達穩(wěn)定層,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卡住鉆頭及垂直度發(fā)生偏離等問題,給樁基施工帶來許多新的問題,使施工難度加大。
“特別是索鞍作為斜拉橋施工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施工精度高,控制難度大。而湄洲灣跨海大橋位于曲線段上,加上海域風大浪急,導致斜拉橋主塔索鞍定位困難,成為斜拉橋施工中的一個難題。”據李維介紹,為確保主跨通航要求,主墩承臺均埋入河床面以下,給圍堰施工作業(yè)增加了難度。
同時,項目部克服大雨、臺風等海上惡劣天氣影響,采取預埋勁性骨架、增加控制點位等手段實現索鞍精確定位,形成一套索鞍定位快捷高效的施工工法,有效地解決了索鞍定位控制難題。
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建福廈高鐵于2017年9月30日開工建設。該條鐵路作為京福廈高速鐵路客運通道的一部分,也是長三角經海峽西岸至珠三角高標準客運聯(lián)系通道。全線建成后,福州至廈門行程將縮至1小時以內,并實現泉州、廈門、莆田、漳州等6個設區(qū)市“高鐵進京”,助推福建沿海城市群建設。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