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評析: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
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命力
評析: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宏富,歷時綿長,是一個繁復的整體。在50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文化既有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重要標識的基本文化精神。但本質而言,傳統文化并非全盤皆好,不能盲目照搬,而要有所鑒別,有所揚棄,而這就要依托時代精神。對于傳統文化,我們要善于順應時代潮流,做出創造性轉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就是“要按照時代的新進步新發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加以補充、拓展、完善,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本文就是基于優秀傳統文化新發展而展開的論述。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與魂。五千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屹立不倒、綿延不絕,就在于凝結了獨特的文化追求和精神標識;在歷史沉浮跌宕中之所以愈挫愈勇、不斷發展,就在于鍛造了與時俱進、革故鼎新的文化共同體。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評析:第一段集中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其他相似的表達還有“一個民族的發展,要以文化傳承為基礎;一個國家的強大,要以文化興盛為源泉。文化是根,傳承是脈,根脈相通,中華文化的大樹才能枝繁葉茂,中華民族才能雄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多次從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高度,強調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
評析:領導人關于優秀傳統文化的論述,建議積累。此外還有:“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 “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優秀傳統文化不應是遠去的歷史,靜止的符號,要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成為我們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強大精神力量。2017年春節前夕,中辦、國辦出臺《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這體現了我們黨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深化,為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指明了科學方向和具體路徑。
評析:從政策的高度,強調傳統文化要實現新發展。
隨著工程的實施,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生活方式,有關傳統文化的話題也多次成為網絡平臺熱搜內容。2021年春節,舞蹈《唐宮夜宴》一經亮相,迅速破圈,很多網友直呼傳統文化竟如此之美;《典籍里的中國》在央視播出后,引發現象級傳播,當晚話題閱讀量就超過4.5億人次;三星堆考古新發現,迅速點燃游客對文物的熱情,今年清明節期間,文化古跡景區熱度增長近四倍……這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幾個特寫鏡頭,而將鏡頭拉伸,放眼中華大地,從傳統戲曲到文物保護,從非遺傳承到文史典籍,從傳統村落到年俗節慶,中華傳統文化乘著新時代的春風,在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中迎風復蘇,恣意綻放。
評析:如《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爆紅,還是端午火爆朋友圈的《洛神水賦》等都讓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美與震撼。這說明文化從未被我們忽視,只是我們需要不斷去尋找更新、更貼近時代的方式去呈現和演繹。
本段評析:本段再次強調政策對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視,于結構無益,其實可以刪除。本段最好闡述一下具體方式,如何更好的去傳承創新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比如“深入闡發文化精髓、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做好文化遺產保護、更好融入生產生活”都可以寫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期間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而其中重要的一項內容就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日,中央宣傳部正式印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未來五年傳承發展工作藍圖繪就,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將步入嶄新的階段。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文化不興。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巨大根系,是中國人民迎風搏浪時的定海神針。從歷史深處走來并歷經滄桑巨變的中華傳統文化,正以助力與服務現代化為新的使命,呈現出豐富充沛的當代價值。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中,應大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使其在新時代綻放璀璨光芒。
評析:再次強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最后發出簡短有力的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