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常識:酸雨的形成及防治
酸雨,即酸性的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氣降水。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質和空中水汽相結合,形成的降雨叫做酸雨。酸雨不只以雨的形式存在,還包括雪、霧、雹等形式。空氣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濃度高,形成酸雨的可能性就大,酸雨強弱是空氣質量好壞的證明。
一、酸雨的形成原因
酸雨屬于酸性沉降物的一種即濕沉降,相對的另一種則稱為干沉降,例如固粒或氣體直接沉降。一般來說,硝酸根離子、硫酸根離子是酸雨中的主要致酸物質,而這些致酸物質主要是由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轉化而來的,主要來源于自然因素和人工活動。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火山爆發、微生物作用及地形、地貌、氣象條件。
火山爆發時會噴出二氧化硫,動植物死后會分解出硫化物質,進而產生二氧化硫等;此外,空氣中懸浮的顆粒物也是成酸反應的催化劑。
地形、地貌、氣象條件,如各種大氣環流、天氣系統、風向、風速等對大氣污染物的沉降、擴散、輸送都與酸雨形成有著密切關系。盆地地形以及低壓天氣系統往往不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加劇了污染物的聚集;大氣層結穩定,不利于二氧化硫的稀釋擴散,在降水過程中會形成酸雨;氣象條件對酸雨形成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在化學方面影響前體物的轉化速率;在大氣物理方面影響有關物質的擴散、輸送和沉降。
2.人工活動
人工活動主要是指人類通過各種行為向大氣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例如煤、石油、天然氣等石化燃料的燃燒,工業生產中的廢氣排放,汽車尾氣的排放等。
二、酸雨的分類
我國酸雨主要是硫酸型,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華南、華東地區。
1.按照pH值
酸雨被劃分為較弱酸雨、弱酸雨、強酸雨和特強酸雨。
2.按照酸雨頻率
將酸雨頻率劃分為酸雨偶發、酸雨少發、酸雨多發、酸雨頻發和酸雨高發。
3.按照pH值空間分布
將酸雨區劃分為較輕酸雨區、輕酸雨區、重酸雨區、特重酸雨區。
三、酸雨的影響
1.危害土壤和植物
酸雨加速土壤礦物質營養元素的流失,改變土壤結構,導致土壤貧瘠化,影響植物正常發育。我國南方土壤本來多呈酸性,再經酸雨沖刷,加速了酸化過程;土壤中含有大量鋁的氫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鋁的原生和次生礦物風化而釋放大量鋁離子,植物長期和過量的吸收鋁,會中毒,甚至死亡。
2.危害人類的健康
酸雨對人類最嚴重的影響就是呼吸方面問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會引起例如哮喘、干咳、頭痛、眼睛、鼻子、喉嚨的過敏。酸雨間接的影響就是它會溶解水中的有毒金屬,被水果、蔬菜和動物的組織吸收后,吃下這些東西會對人類的健康產生嚴重影響。
3.腐蝕建筑物
酸雨能使非金屬建筑材料(混凝土、砂漿和灰砂磚)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現空洞和裂縫,導致強度降低,從而損壞建筑物,造成建筑物的使用壽命下降,影響城市市容和景觀,同時可能引發安全產生危險。
四、酸雨的防治
首先,合理布局工業,將污染較為嚴重的工廠布局在城市的下風頭、河流的下游和燃煤煙氣易于擴散的地方,避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質過多地進入大氣中;其次,控制和削減燃煤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這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再次,要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潮汐能等綠色能源。最后,要加大綠化面積,加速大氣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