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歷史:我國古代的著名戰役
事業單位考試中,歷史常識是常考內容之一。其考察方式主要以識記性考察為主,考點分布范圍廣,內容復雜多樣,因此需要大家在日常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做好相關知識的儲備積累。
歷史常識一般重點考察中國古代文化歷史常識及近代重要的歷史事件,古代文化歷史則側重考察歷史人物及相應的歷史事件,近代歷史則側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基本排序與歷史意義等等,今天主要給大家分享中國古代歷史中一些較為知名的戰役。
1.商周之交——牧野之戰
商朝末年,商紂王帝辛失德,窮兵黷武,殘殺宗室,沉湎美色,任用奸臣,四方諸侯離心,社會矛盾尖銳。周武王姬發率聯軍與商朝軍隊決戰于牧野(今河南新鄉市附近),武王大獲全勝,紂王兵敗后在鹿臺自焚身亡。此戰役即:“牧野之戰”。
2.戰國時期——長平之戰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后國力日益強盛,逐步開始統一大業,到秦昭襄王時期,不可避免地與另一個軍事強國趙國發生了戰爭。公元前260年農歷四月,長平之戰爆發,秦將王龁向長平的趙國軍隊發動進攻,趙孝成王命令廉頗迎戰,廉頗率軍對秦軍展開進攻。戰事遷延日久,幾次失利之后富有經驗的老將廉頗采取守勢,秦軍遠征不愿拖延,于是派人在趙國大肆散謠并使反間計,趙王選擇撤換廉頗,任用尚無作戰經驗的趙括與秦軍對敵。秦軍暗中換將,主將白起針對趙括沒有實戰經驗的缺點,佯敗誘敵,斷其糧道。斷糧四十六天之后,趙括率精銳突圍被秦軍射殺陣中,趙軍投降,白起放回240名年紀較小的少年之后將余眾盡皆坑殺。長平之戰,秦國軍隊先后斬殺趙國士兵及民眾約45萬人,趙國從此一蹶不振,此役為后來秦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基礎,趙括也從此有了“紙上談兵”的綽號。
3.秦末——巨鹿之戰
巨鹿之戰,是指秦在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后期有各諸侯義軍參戰)同秦朝名將章邯、王離統領的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今河北邢臺市)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采取破釜沉舟的方式,在諸侯軍隊止步不前、作壁上觀之時率先進攻秦軍,提升聯軍士氣,與諸侯義軍一道全殲王離軍,并于八個月后迫使章邯二十萬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秦朝主力盡喪,加快了滅亡的速度,此役誕生了兩個著名成語:“破釜沉舟”、“紙上談兵”。
4.東漢末年——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指的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北方曹操南征,劉備與江東孫權結成聯盟,最終在赤壁以火攻的方式以少勝多、大敗曹軍的一場著名戰役。曹操號稱八十萬軍隊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因為兵士多北方人水土不服,軍中流行大疫。孫劉聯盟抓住時機,以周瑜為帥,黃蓋詐降,采取火攻的方式燒毀曹軍船只營寨,曹操無奈只得退回北方。此戰之后,曹操雄踞北方,劉備占荊州四郡后西去入川攻取益州,孫權割據江東以及江北部分地區,逐步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所以說赤壁之戰不僅以少勝多,也為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5.東晉——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與東晉南北對峙的前秦政權皇帝苻堅出兵討伐東晉,兩軍于淝水(今安徽壽縣)交戰,最終東晉以少勝多,成功擊敗前秦軍隊,此戰役就是知名的“淝水之戰”。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前秦以優勢兵力慘敗東晉,戰爭激化了國內矛盾,以至于戰后前秦國內鮮卑族、羌族紛紛起事,先后建立了后燕、西燕、后秦等政權,苻堅也為姚萇擒殺,北方重新陷入戰亂與動蕩。對于東晉而言,其保留了文明的火種,有力地收復了失地,之后的北伐聯通南北,為后續大一統王朝的主體民族認同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本次戰役典故:“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試題練習】(單選)1.中國古代有許多著名戰役,以下戰役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
A.淝水之戰—巨鹿之戰—赤壁之戰—牧野之戰—長平之戰
B.淝水之戰—赤壁之戰—巨鹿之戰—牧野之戰—長平之戰
C.淝水之戰—巨鹿之戰—牧野之戰—長平之戰—赤壁之戰
D.牧野之戰—長平之戰—巨鹿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
【答案】D。中公解析:牧野之戰的時間是商朝末年,長平之戰的時間是戰國末期,巨鹿之戰的時間是秦朝末年,赤壁之戰的時間是東漢末年,淝水之戰的時間是東晉,朝代排序商末—戰國—秦末—東漢—東晉,故本題答案為D。